【菊言菊语】听课心得(一)

        听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未来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张新洲致辞。课间短暂的休息后,第一个为我们做课的是全国劳动模范,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他通过变序学习,了解读法;疏通文意,梳理情节;聚焦人物,把握性格;置换版本,初识知己;纵览知己,再识知己五个板块,让学生了解故事,品味人物性格。王老师的这节课不仅是对学生的叩、启、发,更是对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叩问与点拨。我在这节课中受益颇多。



      这节课,他在紧扣部编版教材语文要素的基础上,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虔诚的守护之心引领学生关注、深情地拥抱《红楼梦》,用心、用情地做一件事,那就是唤醒学生的诗意生命。他的唤醒是巧妙的,



一妙:王老师的这节课从引领学生提炼和概括阅读名著的方法的开篇,概括出:联系课文,猜测意思;难解语句,暂且放过;借助资料,扩大了解三种读书方法,并把这些方法巧妙地渗透进课堂学习中。比如:在赏析“拿风筝”这一段中,出现了“高墩儿、剪子股儿、籰子”这样的陌生字眼儿,他没有要求学生苦苦追问,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古典名著时,对那些难词、新词、陌生的词暂且放过,随着读书的深入和阅历的增加去让时间解答。这样做的初衷,我理解为对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衷心进行了保护,不苛求,不难为,让读与品顺其自然地发生。“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在这种建构于学生阅读经验之上的放松催化下,阅读变成享受和探求,学生的阅读渴望便欣欣然地生发起来。



  二妙:品人由面到点,步步深入。这一单元语文要素中要求学生感悟文中的人物形象。王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红楼人物形象的“卷轴中”,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最后归结到作者着墨最多的贾宝玉身上。当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回归到宝玉这里时,他已经把学生自读品悟的台子搭好了,给出提示:“品宝玉”1.画一画,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宝玉的语句。2.想一想,宝玉的这些表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在描写宝玉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批注。当学生完成以上任务,表达出对宝玉的印象是“单纯、善良”时,王老师紧抓“放风筝”的片段,循序善诱,引导学生从体会到宝玉喜欢美人、喜欢女儿到珍重女儿的形象特质,引出《红楼梦》实际上是在“为女儿立传”的作者本意。此时的学习已经得到了升华,而这种升华没有牵手,没有痕迹,风开水绽,自成涟漪。



  此时此刻,学生的诗意心灵得以被唤醒,他们已经不再单纯的从事件品析人物,而是学会了从细节描写中抓住有情味的词句细细品析。原有的阅读经验被沉淀,新生的阅读体验在升腾,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美好的、自然的。我不禁为王崧舟老师的教育智慧所折服,他是真正的学生心灵的守护者。



      王崧舟老师上完课,接下来,是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王文丽老师执教的《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较长,王老师紧紧抓住语文要素:通过列小标题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给我们一个长文短教的模板。她由关于“英雄”话题和学生交流,然后观察课文特点,引出概括小标题方法,(借助交流平台内容概括,出示概括长文内容的小妙招。)接着以课文第一、二部分为例,学习如何概括小标题。在这一个环节中,老师没有大包大拦,而是由扶到放的过程,第一部分师引导概括,(游泳本领高)第二部分指名说,当学生遇到意见不统一时,王老师不急不躁,及时搭建支架,给出概括小标题的妙招二。正是有了前面的扶,课文的第三到六部分内容,王老师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最后概括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实现了一篇课文走向一本书,激发了孩子阅读《小英雄雨来》整本书的兴趣。整节课,文雅美丽王老师教学思路清晰,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这样的教学和支玉恒老师倡导的“返璞归真”一脉相承,真实、扎实、朴实。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了语文实践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菊言菊语】听课心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