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年的8760小时》:这一年你还好吗?

作者:艾力


熟悉奇葩说的可能都知道艾力,北大高材生,新东方最年轻的演讲师,集团培训师,酷艾英语,34枚金币时间管理创始人。


俞敏洪老师在序言中说:艾力的成功,让当下奋斗的年轻人看到了一种真实存在的成功的可能性—一个人,即使没有任何背景,靠着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学会聚焦,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也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本书作者分享了自己成功之路的点点滴滴,如何管理时间,培养习惯,塑造性格等等。不仅是鸡汤,而是实实在在告诉你如何通过正确的方法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一、努力培养优秀的习惯


亚里士多德说: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为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说:“人和动物的差别,是人能试着改善自己。”


世界如此之大,做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完全取决于你的选择。你可以选择破罐子破摔,呆在原地,也可以选择一个不抱怨的世界,成就自己。


无论你的出身、起点、天赋如何,只要努力就能跳出绝美的舞步。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也许不是一个天生优秀的人,但我有追求优秀的权利。


有多少人把性格交给星座,把努力交给鸡汤,把考试交给锦鲤,然后对自己说“听过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2018年已经接近尾声,当初制定的计划都实现了吗?我们总在新年伊始信心满满,给自己制定很多新年规划,好像一切都已经实现了一样。


TED《不要公开宣布你的个人目标》里面说:制定了一个好的计划后,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去告诉别人,但Derek Sivers告诉你,最好不要泄露出去,因为人们说出目标后反而不易实现。实验证明,一旦你将你的目标对外宣告之后,就会给你的大脑一个错误信号,你已经接近了你的目标,而这只是一种错觉,甚至很容易放弃。





二、独立并不意味着强大,学会与他人合作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里,把人的成熟分为三个阶段: 依赖-独立一互赖。 小的时候,我们完全依赖他人,生活上由父母照顾,学习上由老师指导。慢慢地,我们长大,在身体、智力、情感和经济上都变得独立,能够照顾自己、管理自己。但我们也会发现,再强大的人,也不能丝毫不依靠他人。人本来就是高度互赖的,想要像孤胆英雄样在世界 上闯荡,是件很傻的事。 史蒂芬说:


互赖是一个更为成熟和高级的概念。生理上互赖的人,可以自力更生,但也明白合作会比单干更有成就;情感上互赖的人,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但也知道爱心、关怀以及付出的必要性;智力上互赖的人懂得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每周工作四小时》的作者蒂莫西·费里斯说:“世界上最富有、最成功的人和所有人一样,每天都拥有同样的24小时,每周都拥有同样的7天。他们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更聪明地工作,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整理数据,一个美国程序员可以自己做主要的20%的工作,将鸡毛蒜皮的小事授权给别人,每小时的收入为95美元,而他支付给印度程序员的工资仅为每小时5美元。这个例子比较极端,但说明了一点,在不违背商业道德的前提下,通过授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自己就可以获得更多自由时间。凡事都亲力亲为,能够留给自己的时间自然会少得多。


在学会自我主导的同时,学会与人合作、互相依赖, 既能在关键时候帮助我们弥补不足,也能提升工作效率。工作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三、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和未来


在这个名利与金钱的世界,好像全世界都在传递一个讯息:只要你拥有了一个数万元的包、几百万的车、一套上千万的别墅,你就是人生赢家。很多人喜欢把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投资到物质中,又把自己的幸福、快乐建立在与他人的比较中。于是,我们的物质取决于我们邻居的物质,我们的幸福也取决于我们邻居的物质。


如果身边的同事开了10万的车,我开着15万的车,我就感到幸福;如果身边的闺蜜用的是爱马仕包,我却用着Coach包,我就会感到不开心。攀比就这样开始了,你买了Prada,我就要买Gucci,于是你又买了LV,我再去买爱马仕。


购物时毫不吝啬,投资自己和未来却很小气。上万块的衣服和首饰,咬咬牙,也就心花怒放地买了,一杯星巴克, 随手买来也不心疼,而一本几十元的书,却左衡量右比较,最后在网上花了半天下载了个免费电子版,打开看,错误百出,不堪卒读。这样的投资方式,让我们的人生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贬值。


《瓦尔登湖》中说我反对的是那种把物质条件当成人生最高,甚至唯一目标的做法:“我不想浪费时间去谋取华美的地毯或者其他高级的家具,或者佳肴美食,或者希腊式、哥特式的房子。如果有人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这些东西,并且获得后知道合理使用它们,那么我也并不反对他们的追求。”


把物质上享乐的钱拿来买几本好书,请私教健身,学英语,读夜校,学一门乐器,去做有意义的事情。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最聪明的投资是投资未来。无需与他人比较,他人的生活与我们无关,做好自己,保持初心才是最重要的。





四、追求卓越,成功就会不经意间追上你

 

很多人在黎明前一刻认输。只有那些从黑暗中穿行而过的人,最后才获得真正的成功。


电影、鸡汤、歌曲里不断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如果还没有成功,一定是因为不够努力。但作者认为,比起努力,更重要的还有方向和方法。根据这些年的学习与成长,作者分享了这样一个成功方程式:


成功=方向*方法*努力


方向的取值是-1~1,因此如果方向不对,我们越努力,可能得到的越失败的结果。


方法的取值是0~10,方法不对,即使我们的方向对了,也努力了,我们也很难获得真正的成功,最好的方法可以让你事半功倍,坏的方法则会事倍功半。

 

努力程度的取值是0~10,在正确的方向、好的方法的基础上,自然越努力,收货的成功越大。

 

而根据三者的情况,成功的结果会介于-100~100之间。


比如说英语,我们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学习,至少10年,但很多人都是哑巴英语,也许能在考试中得到一个好分数,但却不能真正的用英语交流。原因在于方法不对。


作为口语老师的艾力认为,学习口语就像学习游泳。学游泳最关键的第一步是下水,克服对水的恐惧。假设你为了学习游泳报了个班, 听老师 讲游泳的各种知识和姿势,甚至国家做游泳的练习题“五年游泳,三年模拟”, 然后再写游泳论文《论游泳对身体的好处》。最后你拿着模拟满分的卷子给妈妈说: 看我游泳课拿了一百分。妈妈会说:“儿 子真棒,游一个。”你只能说:“不会,只会在地板上游。”


这例子看起来荒谬,却是大部分中国学习者练口语的方法--不下水。在学习语言时,下水就是开口说。 练口语这件事,最重要的不是音标,不是单词, 面是开口,每天半小时朗读或者跟读,坚持半年都会有所提升。对于英语口语的学习来说,知道了这点,就等于知道了正确的学习方向。


作者在书中分享了三个练好口语的方法:


第一是找个外国朋友聊天,最好是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的,缺点是资源比较有限。


第二是和朋友练。两个中国人一起讲口语也可以提高口语,因为和老外讲口语的时候,我们总是在听对方说的内容,而和中国人讲的时候,总是在听对方的语法错误,所以提高的更快一些。


第三是自己和自己交流,自己和自己说英语。这个是作者最推荐的方法,因为更方便,没有更多的限制。戒掉手机、网络,每天独处半小时,跟自己说说英语。


每个人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大抵都会经历两步。第一步,在大脑中想象自己要的未来:第二步,经过努力,真的过上了那种生活。


2019年,你准备好了吗?


做出一点小小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

往期阅读笔记

半年阅读28本书,为你推荐5本书

《30岁前的每一天》:最现实的梦想管理指南

《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你真的会说话吗?

《不会汇报工作,还敢拼职场》:教你如何在职场中更胜一筹

《我的最后一本减肥书》:减肥你要慢慢减

《书都不会读 你还想成功》:用读书改变人生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教你用笔记管理阅读

《4点起床》:一切从早起开始

《越读者》:Read the Word/World

《如何阅读一本书》:你真的会阅读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一年的8760小时》:这一年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