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医生——他的文字“手术刀”割开了旧时代的黑暗

大约在2010年的时候,有一个人的文章开始逐渐被移出教材,因而掀起轩然大波。

有人说移除得对,因为这些文章过于深邃,孩子们总不大理解;也有人激烈反对,他们认为这些文章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支撑,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

这个人就是被称为现代中国“民族魂”的鲁迅先生。

01.艰辛童年,刻苦求学打下坚实基础

鲁迅原名叫周樟寿。1881年,他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名门望族——周氏家族。在《朝花夕拾》里,他童年小伙伴闰土的父亲,就是给他们家打短工的。

但是鲁迅的幸福童年没有持续多久,在他12岁那年,鲁迅的祖父为了让儿子考取功名而贿赂考官,结果事发下狱,从此家道中落。鲁迅的父亲也因此气郁于心,生了重病,昂贵的医药费让这个衰落的家庭雪上加霜。鲁迅作为长子,不得不承担家中重担,每天往返于当铺和药房之间,并且忍受着势利亲眷们的白眼。虽年龄尚幼,却已饱食人间冷暖。

鲁迅自幼聪慧过人,擅长读书识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记载了他在寿镜吾老师的私塾学习时的趣事。

17岁时,已无力负担学费的鲁迅先后到公费的江南水师学堂、矿务铁路学堂读书。那时正值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签下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之时。年轻的鲁迅已然觉察,这个日益衰败的国家和困顿迷茫的自己一样,需要寻找一条出路。

02.弃刀提笔,嬉笑怒骂唤起国人觉醒

从1860年到1900年间,日本明治天皇推行了一系列学习西方的改革举措,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国力迅速壮大起来,一跃成为亚洲强国。

由于日本和中国是近邻,传统上比较相似,当时的进步青年认为向日本学习是强大中国的捷径,所以纷纷前往日本。鲁迅也成了其中的一员。

刚开始的时候,鲁迅是决定学习医学的。一方面可能是受到父亲重病去世这段经历的影响,另一方面,鲁迅认为中国的强大离不开中国人体魄的强健。于是他考入了日本仙台医学院,并结识了亲近中国的教授藤野先生。藤野先生非常喜欢这个认真刻苦的中国青年,鲁迅抄录的每一份课堂讲义,他都会用红笔从头到尾修改批注,不出意外,这位老师青睐的中国留学生将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但在入学后的第二年,有一次课间播放“日俄战争教育片”,内容是日本军人挥刀砍杀中国人,而围观的其他中国人却一脸麻木,这一场景深深刺激了鲁迅。他感到中国国民精神上的麻木是比身体上的病疾更为可怕的劣根,这劣根必须靠文学才能医治。

于是,鲁迅向藤野先生表达了内心所思,并果断从学校退学。从此,他弃医从文,走上了用文字改造国民的道路。

03.引领方向,一生奋战终成时代旗帜

1918年,陈独秀创刊的进步杂志《新青年》刊登了一篇白话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甫一发表,便引起社会高度关注,“鲁迅”这个笔名也因而声名大噪。

鲁迅先生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怀着对中国这片土地、对中国劳苦人民的热爱以及对黑暗社会的无穷不满,他化身为一位怒火战士,用锋利的笔触将那些恶臭的裹脚布一一撕开,向国人袒露那些千百年中在黑暗角落里隐藏着的、瑟缩着的卑劣和恶毒。

《论雷锋塔的倒掉》《死地》《纪念刘和珍君》……鲁迅把满腔热血和深刻的思想悉数投入作品,引领着时代的风潮。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鲁迅作为常务委员,当仁不让扛起联盟大旗,领导联盟的前进方向。

而在世界文坛,鲁迅的影响也极其深远。台静农曾给鲁迅写信,试探他对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结果被鲁迅断然拒绝。日本诺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是鲁迅的超级粉丝,韩国文学评论家金良守称鲁迅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这个一身傲骨的伟大斗士与世长辞。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鲁迅先生的遗志,并将为新一代的青年所继承,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时代如需光亮,我等必为炬火!

你可能感兴趣的:(史上最强医生——他的文字“手术刀”割开了旧时代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