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作家真诚的私人化思考》(写作方法与生活的心理研究)

  今天是二〇二二年十一月十日,星期四。疫情居家的第N天。晴空万里,微冷,太阳强得刺眼。云朵无,街道上行人也无。曾与友人调侃“吃喝玩乐原本是人的生活组成,当下出门却只能‘吃喝’,并无‘玩乐’了”,怎想一段时间后连‘吃喝’也被禁足,即便能外出,望着那一条条孤零零的萧瑟街道,整颗心都是虚构与彷徨。近日我每天起身较晚,醒来后胃口也不好,一如既往地泡上一杯热茶,趁着茶香被热水激发而起拂过鼻腔的时候抓紧时间写作,比如说此刻正在写的这篇文章。

  在我独处时,总喜欢回味那些留学的时光,对我而言,留学生活虽然很苦,但毕竟常触碰新鲜的事件,得以保持灵魂的话量,相对于疫情所带来的内心静默,静默下夹杂了疾苦、犹如置身泥沼中的窒闷与怆地呼天,留学生活下人所拥有的自尊感竟如莲花般圣洁了。大家都在网上聊疫情,各抒己见,聊来聊去也未曾接近真相半分,倒是焦虑与恐惧如同雨夜中熟睡的人被惊雷炸醒,醒来后余惧未消,再也无心入睡。我极少参与此类讨论,众人听说我在家不刷抖音不刷剧,甚至连手机消息也很少看,倒以读书写作画画度过恒常的一天,都众口一词地表示惊讶:“分明是个全民都离不开网络,以刷手机刷朋友圈来社交和打发时间的大数据、碎片化信息时代,此人居然还要翻阅那些又厚又难懂的书本,莫不是有毛病?”他们可能不知,翻开一本老旧的严肃读物时从书页中飘散出的气味,让焦虑的头脑变得何等宁静;他们也不知道,在午后阳光洒进窗后,沏上一杯香浓的咖啡或是热茶,兴之所至地在各类伟大哲学家与文豪的思想海湾里游泳,这样的体验让人感到何等幸福。这种幸福的感受是刷手机与互联网不可能给予的。

  曾有人问我怎样才能写出高质量、文辞优美的获奖作品,问一些诸如各大写作班学员常问的诸如“日更不日更”、“如何培养和保持写作习惯”、“如何克服拖延和懒惰”、“灵感没有写不出来怎么办”、“看别人的书多了写不出个人的风格怎么办”......这些问题暂且打住,让我们来剖析一下问题的底层逻辑。且先不提‘情怀’二字,就写作的关键技术性问题来剖析一二。如实来说,一开始就想写出能够获奖的作品,说明抱有此类想法的人仍在外界所能给予的虚荣之间漂泊游荡,无法走出该类精神苦旅。简单地讲,就是目标从一开始就出了问题,其结果必然不会好。首先那种思维方式不合理,带着那种急功近利、虚无缥缈的幻想不但写不出好文章,也更不可能求来名誉。我从一开始就十分警惕这类想法,避它们如避猛虎、避车祸,所以才修炼到目前的写作水准。我的写作段位是位于中品、向高品过渡,到达这个阶段(品相)的写作者已经提前花费大量工夫打好了大语文素养&所要求的写作基础,比如有能力广泛阅读复杂作品并作出个人深度赏析、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有效阅读理解的能力、有逻辑地表达自我思想感受及掌握一些演讲表达技巧等等。显然,对上述问题感到疑惑的人只能表明他们还处于写作的“门外”,即写作小白或初级写手——写作的不得法更多来源于对生活、人性和个人情感缺乏敏感度和深刻的印象与洞见,不但经历跟不上,阅读量更为匮乏,这样在需要表达时无法从思维库里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与素材就不难理解了。

  按照阅读他人的书籍收集经验与灵感的获取来讲,确有一些方法与技术。我先说说自己通过读他人的书收获认识的问题。我是一名已经定位到自己擅长表达的部门(题材)的创作者,就是我知道自己写什么手到擒来、写什么需要等待触发式灵感、写什么我要去制造事件经历、写什么我要去阅读参考哪类作品。打比方说,我认为自己擅长写“情”,尤其是物哀之美下的悲怆之情、含恨枯萎的爱情过程以及隐藏于人性中的美丽与毁灭相伴相生的激烈矛盾的心理感受。这一方面有太多大文豪可以学习借鉴,比如我敬佩的作家有太宰治、三岛由纪夫、爱伦坡、郁达夫、毛姆等等,他们每一个人的作品我都读了很多,带给我太多灵感和激烈的感受,我的一些作品或多或少都受到这几位作家的影响——广泛扩大自己的阅读区域是必要的,就是要读各种风格作家的书,而且研究一名作家要读他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所著的书,从整体阶段上来分析感受他作品的演化过程。大可不必有什么“读别人的东西读多了可能会丧失自己的风格”之类的疑惑。夸张点讲,此类疑惑该是有充分文学修养和大量文学创作经历的天才大文豪所忧虑之事,对于一个连写作技巧都不熟悉、文章都没写几篇的写手来说不该做这样的白日梦,应当先虚心地广泛阅读与学习大师们的作品。当然不擅长的部门(题材)抽空也要训练了解,作为一名写作者有义务和需要去了解整个的写作部门(分类),只是不分出太多精力罢了。

  最后谈谈关于灵感的获取。其实我更愿意将之称为“一往情深的情怀”。情怀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写作正是我的情怀。在这情怀之中自带题材,即灵感之源:其一是个人之情,如何表达生存个体的苦闷,苦闷是什么苦闷?是性的苦闷还是精神的苦闷?其二是时代之情,作者生活在哪个时代,写出的东西就具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其三是家国情之情,在这一点上郁达夫的小说所表现出的异国游子的家国深情便是典范。一句话,写作早已内化为我的生活必须品,它是我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活得踏实、真实与深刻的方法与媒介。你去看我的手机备忘录和随处可见的各种笔记本、便签条,我每天见到什么、感受到什么,随时随地随手就要写——跟朋友交流后可能要写、看完一部电影可能要写、跑步时散步时可能要突然停下来写、晚上睡不着也会写......不写我就会慌,就会不安,感觉魂都丢了,哪里还会纠结灵感不来和要怎么写一说?

大语文素养&:指不局限于学校课堂的语文教育,以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语文与其他知识体系的关联,作为一种艺术来通过读和写、听和说、观察和视觉表达三个维度来训练,使人可以更好的理解他人、表达自己。    ——笔者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名作家真诚的私人化思考》(写作方法与生活的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