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质量的一点思考

什么是质量?

ISO9000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克劳士比零缺陷的定义:质量就是符合要求。

显然克劳士比的定义更为宽泛和准确也便于衡量。

因为,ISO9000把质量的评价仅限于一组固有特性上面,而这些固有特性通常都依附于产品本身,且满足要求的程度,这一点也会因为大家因为自身的立场、利益或者认知的差异对程度的评价也各不相同,因此很难形成共同语言,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因为语言不通而各说各话,对质量满足的程度,无法达成共识。从而产生巨大的内耗以及客户的抱怨,甚至企业信誉的受损,订单的流失。

而零缺陷定义质量就是符合要求。定义清晰准确,简洁明了。打破了原来传统质量的智慧,即质量就意味着好、不错的概念,也摆脱了质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魔咒。

首先它已经不局限于产品本身的固有特性上面的要求,这样就把质量做小了。而是关系企业管理全业务和关系、政策、战略及企业最最依赖的人的管理,等全流程的要求。克劳士比认为,质量可以分为好几个层次,也就是物理—事理—人理。

自己画的不太好看

所谓物理,就是指产品的功能是否满足要求。我们大部分公司的质量都仅停留在物理层面上的努力。因为注重于事上,处理起来相对得心应手一些,且有具体的行动步骤可以执行,沟通效率也相对高。但质量的要求是预防,如果仅停留在对物理层面的功能上下功夫,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系统性预防问题。

因此就有了更高一层的事理。事理是指公司整体运营的机制、流程、制度、系统等,它更关注的各个环节是否环环相扣,不会掉链子。现在大部分企业都存在部门墙的问题,从企业的十字架可以看出,横向上,从业务、设计、开发、制造、质量、交货、财务、人事、关务、总务等等,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当涉及到部门利益的时候,就出现了功利的心态,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就无法做到头脑开放去接受不同的意见,从而导致行动受阻,计划耽搁,内部消耗。从纵向上,从高层到中层再到基层也会因为沟通漏斗效应,使得上令下达很困难,也因为高层平时很少下现场,也很少与基层员工进行面对面沟通,不了解基层员工的心声,因此做的一些决策就常常与实际不符,导致事与愿违。因此在事理上就要厘清关系,以及关系与关系的节点和流转机制,同时要理清各部门的R&R,真正做到人人担责、环环相扣。

当然再好的流程、机制最终都会落实到人的身上,需要人去制订、执行、优化、调节。所以人理变成了质量成败的关键因素。人理指的是人的工作品质。有人做事粗心大意,有人疏忽大意,有人精益求精,有人追求完美,追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些都取决于人对工作的态度和对自我工作品质的要求。而人们对于工作的态度通常都会有双重标准,对自己私人的事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而对工作的事就是敷衍了事,主要是因为没有承担责任,也没有把事情做砸的损失与他的绩效关联导致人浮于事。因此只有提高人的工作品质的人理才能确保事理的正常、高效运行,而事理最终确保了物理的满足要求。

管理就是激发员工善意,而人心本善或本恶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人的善意来自于人心,而人心即天理。因此一个公司的质量的成熟度取决于人心,即最高管理者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影响身边的人,再通过身边的人影响中层和基层。管理就是管物、理事、安心。要让员工安心、放心并且有信心。只有员工的心诚了,才能正意,才能确保工作品质,质量才能有保障。

以上就是最近对质量浅显的思考,随着阅读和理解的深入,我对此的解释可能会发生改变,也是一个不断更新对质量的认知,不断迭代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质量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