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认证模拟案例

20191118

案例1

图片发自App


一、陪伴过程:80多岁奶奶说住这医院不好,跟义工说少来这地方。前两天手表丢了,义工能否帮忙翻翻床底找找?老人说跟护工说过手表的事,护工嫌啰嗦,不管她。老人着急想义工帮忙找手表,但义工没有回应。最后1分钟义工跟老人告别,老人说你们动一下找手表不方便吗?以后别来了。辅助义工向老人表达无法帮老人找手表的歉意。

义工感受:主沟通义工运用了零极限,心中默念零极限,没有回应老人找手表的需求。辅助沟通义工在最后向老人表达无法帮老人找手表的歉意。

二、“老人”反馈:不是不希望义工来,但不希望坐在那什么都不动,义工不接老人的话,等于不给机会给老人诉说。为什么不能翻翻床底呢?

三、评委反馈:

1. 老人内心还是希望被陪伴

用心倾听老人语言背后的意思,觉察当下是否与自己在一起。

2. 自己有没准备好听老人说,是否敞开心情听。是束缚住自己担心说错?

3. 观摩义工是需要保持自己内心宁静祥和(通过“三不”、零极限),观察主沟通义工有什么需要,做好护场。主沟通义工负责沟通承担沟通主要工作,不能单独保持自己内心宁静祥和,要关注回应沟通的老人。能聊起来很重要,互动过程内心平静就是要宁静那效果。可以智慧巧妙地达到老人想做的,稍微翻一翻的动作也不会伤害到老人(不是大动作地掀翻床)。也可以不高尚也不卑微,真诚地表达不能做,不违背心法技法行为规范。18条行为规范是服务于生命,要活学活用,灵活回应老人的需求,行为规范也不能学死。

案例2

图片发自App

一、陪伴过程:70多岁的婆婆对辅助义工说:“小伙子挺好,我那儿子有他这就好了。我儿子不怎么来陪伴我,还送我来这里。上月交费用,我儿子还挺生气的。8000元。我说你可以不交的,送我回去,在家里住多舒服。他把房子给卖了,几百万。”

义工转移话题夸婆婆脸色不错。婆婆:“在家才脸色不错呢,说不定哪天这8000元他也不交了,唉,教育太失败了。”“你们义工要不给我报道报道这不孝儿子,让他单位领导看看。”“把房子卖了,他不知道去那旅游”。“现在有个名词叫啃老。”

义工转移话题,说婆婆在这里应该人缘不错。婆婆:“在家人缘挺好,但在这谁都不认识”。“反正我下次出去,不知道谁来养,儿子都不管,谁管?““出不去,谁给推出去,在家请个保姆也不用8000”。“家没有了,要流浪了”。

义工:“我们知道您内心有不满”。婆婆:“你们都知道我不满了,你们报道报道,让社会了解,关心关心”。“以后我没保障了”。

探访时间结束义工跟婆婆说:我们要回去了,婆婆我爱您,我们握握手吧。

二、“老人”反馈:陪伴过程情绪能抒发,义工有回应,但主沟通义工位置太靠边了。

三、评委反馈:

1. 陪伴结束时候的“我爱您、握手”太公式化,要觉察,要有一个提升。

2. 陪伴没太大错误也没深入链接。在陪伴过程中不用预设,让它顺畅流动,并不是每次都你好我好大家好,可以让老人情绪自然流动,允许、尊重老人,不让老人憋着忍着。

3. “三不”非常难做到,回避、岔开话题都不对,要敢于面对这类话题。是我们内心深处害怕这话题吗?

四、主持匡老师总结:陪伴暴露我们习惯的问题。

案例3

图片发自App


一、陪伴过程:70多岁的不会说话的婆婆

义工自我介绍是义工,给手环给老人看,介绍“陪伴生命,喜悦成长”。老人很专注看手环。义工问:“您有喜欢听的歌吗?我可以播给您听”。老人只能摇头。

义工:“您的手露在外面冷吗?”老人摇头。是护工还是义工帮您剪指甲?老人用手一指外面。

义工:“您是困了吗”?“那我静静陪伴您”

义工称赞老人头发乌黑,年轻时候保养的好,老人叹了口气。

义工握着老人的手。义工:“您笑起来真好看”。

陪伴的时间快结束了,义工:您喜欢义工来陪陪您,我回去反馈给让其他义工定期来陪陪您。

二、“老人”反馈:握手时,主沟通义工坐得不太稳,老人感觉心里有种悬的感觉。感觉主沟通义工坐得位置不太好。反而辅助义工的手放老人膝盖上比较稳。主沟通义工问老人问题的时候老人头脑一片空白,不知道如何回答。主沟通义工不问话的时候反而安静舒服。

三、评委反馈:

1. 老人被称赞头发的时候,老人叹了气,义工是怎么觉察。要走进自己内心,用心法对自己,与老人更好地链接。

2. 老人肢体不丰富,引发波澜不太多。义工说话较多,老人只能点头摇头,无法做选择题。

问老人有喜欢听的歌?指甲是护工还是义工剪?

静静陪伴但又一直找话题,感觉老人累还是你自己要换一个场?

建议其他义工下次陪,是主观认为老人喜欢?

辅助义工可以换到老人另外一边陪伴老人或者往前靠着坐。

还可以放上一首轻音乐,老人虽然失语但听得见。

3. 要多表达少提问,提升觉察力。

进入房间第一时间判断老人的生命状态。

不一定辅助沟通义工坐在后面。坐的位置对着老人,老人就对着你。

辅助沟通义工如何护场?可以站到老人后面轻轻地抚触老人,陪伴生命不是一个概念。

  变相承诺:建议义工下次来。我们应该不承诺自己,也不承诺别人。

案例4.

图片发自App


一、陪伴过程:进入房间后,老人说不是很想聊天。义工说我们可以陪您您坐坐,老人说可以。

老人说:“我孤寡一人,有什么好”,“文革,你经历过吗?”老人说:“我啥都没有了,保险也没有,年龄这么大”。义工轻轻抚触老人后背,老人说不想再提文革了,非常痛苦。没人理解,这年纪怎么办?”

义工问:“您有看电视吗,喜欢听音乐吗”?老人说:“啥都没兴趣,孤寡老人一个,都这年纪了。”

辅助义工这时候坐到老人另外一边抚触老人。

义工:“您退休前做什么工作?”老人说啥都做。

老人:“活得老不死,死了才好,做啥都错,没意思。”说着说着老人哭了。

义工:“我爸妈文革也受过苦。”老人:“受啥苦,不要说文革了,老了,死了算了”

陪伴的时间快结束,老人发现辅助义工竖起两只手指。就问义工手指是什么意思,义工说是赞美您。

二、“老人”反馈:主沟通义工将手搭在老人身上,老人不是很乐意不是很舒服,老人不是很想谈话。老人感觉心里难过,不被理解,有种孤独感丧失感,很痛苦,渴望被呵护。

老人觉察到手势,以为义工要用什么方式对待她,产生不适感,义工解释为赞美也不自然。有种形式化的感受。

三、评委反馈:

1. 感受到抚触突兀,与生命链接才同频,为了抚触才抚触,有种居高临下的安慰,同频是碰到点才抚触的。抚触要有平稳要厚重要真实。老人哭时,拥抱才是最需要的。

文革受害者有不安的感觉,所以对手势会敏感。

2.360度高密度照镜子,陪伴没有标准方式,说出当下更恰当的陪伴方式。也许会有挫败感,但没有关系。看见心法,无形幻化。践行,做与不做的恰度,下一次把觉察敏锐力增强。

3.放音乐其实可以让自己宁静祥和。辅助义工可以坐舒服才抚触。在陪伴最后可以用语言表达陪伴时间到了,夸赞反而掩饰了手势。

四、匡老师最后总结:平常陪伴老人接纳我们,小伙伴之间也相互称赞,不去打击我们。说明我们陪伴家人有惯性。成长的路还有很多要走。如要成长,要提升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星认证模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