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这世界不完美,但依然对未来虔诚无比

《我们的年轻柔软而硬气》这本书是由新锐作家,人气电台主播卷毛维安全新治愈作品,最初注意到她是在APP无意中看到一篇让人感到很温暖也很治愈的文章,看完之后我立刻去百度上搜索了一下,竟然还是95后中文系的菇凉。她的多篇热文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思想聚焦、十点读书、晚安少年、清华南都等重量级平台推荐。

        当我真正的了解到维安是在她的第一本作品《我们的年轻柔软而硬气》里,这本书记录了一个姑娘闪亮而坚硬的二十岁。每个人可能都会经历孤独,经历“不合群”,经历分分钟想要放弃自己的时刻。


        “ 终其一生,要成为迷人而丰富的某某。”这是书中一篇文章的主题,这篇文章对这句话的解释也很维安:“迷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真正的“迷人”迷的不仅仅是“人”啊,一个人的魅力可不简简单单的意味获得了异性的爱慕,还包含同性的好感,以及陌生人的善意和世间万物的恩泽。或许我认为,迷人的高级形态或许不是指向个体的折服,而是一种“让世界为你展开”的状态。

        试问一下对于“长大”这个词你们是如何理解的呢?书中对于:“长大”一词是这么认为的“真正的长大,是明白自己的渺小、无力和孤独,面对那些来自周围不可控的纷扰,并不畏惧,勇敢承受,然后慢慢改变这一切。”长大并不是年龄的日益增长,而是在明白自己的渺小、无力和孤独时,当我们在面对那些来自周围不可控制的纷纷扰扰后表现出的那种不畏惧敢于承受承担这份责任,并逐渐改变自己。

当我们走在人生的道路上避免不了会走些弯路,而那些弯路也会是我们的必经之路。你可不要因为一个踉跄就停在路口,然后悻悻回头。若泽-萨拉马戈的《失明症漫记》里说:“命运到任何地方都必须走许多弯路。”太多人想一蹴而就,正中红心,于是千算万算,踏上第一步就不想再回头,等终于可以回望来路,才发现终究没逃过弯曲坎坷。

然而口号式的忙碌也只是一时的自我安慰而那些真正的忙碌不是没有方向的,是精打细算之后,细化到每天的行动。它们常常是平淡而充满轻微疼痛感的。真正地忙碌在于让自己变得更加开阔,对于未来,对于生活更多的选择权,感觉到自我的种种可能,扩展生命的张力。

今年网络上有个很火的词叫“精神内耗”。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精神内耗”呢?知乎上有一个点赞很高的回答:心理学上把内耗定义为是一种情绪,认知上的自我打压。

自我的否定必然会是内耗的主要表现,比如我不行,我做不到,能力差,口才不好等等。还记得去年在上瑜伽课时我的老师在课堂上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论在任何时候做到自己的能承受的最大程度即可,永远不要为自己设限”就是因为这句话后来再上每堂课老师都说我在不断地进步。设限,即限制性思维,就像思维的监狱,但是这座监狱是自己主动进去的,然后亲自将它上了把锁,锁上之后还把钥匙从监房的窗户扔了出去。而这扇窗户却是你从这座监狱里唯一可以让外面世界照进来的地方,这扇窗户在夜里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偶尔还可以看到月亮,曾经无数次让你向往外面的世界,但有时外面的雨打风吹却又让你觉得呆在监狱里还是最安全的。而这一切的思维在2020年疫情刚开始便存在的—舒适区。意为在里面或坐或躺或站等任何姿势都是安全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限制性思维,是在不断地自我否定,这个事情不行,我根本就做不到是不可能的;我也想减肥,但是我就是怎么都坚持不下去;我也想像别人一样每天看书,可是每次我买回来的书都没有看过。太多面对自己的怀疑,每天都充满了无力感,这个事情做了有什么用?根本就没有用啊,做这个有什么意义?不是所有事情都在追求意义的。害怕失败,万一这些事情我做的搞砸了可怎么办?以后得多么丢人啊多丢脸啊等等,我在书中看到维安的观点“厚脸皮”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坏事,不要总把它当成贬义词。相反,它代表一种不怕丢脸、敢于尝试、积极向前的勇气,和一颗永远“耐磨”的心。而所谓的‘厚脸皮’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内驱力,这个事情根本不是我所想要做的,那我为社么还要去做呢;我做的肯定不如别人做的,你看他们做的多好呀。

上述这些就是为什么你什么都不做还会觉得很累的原因,而这就是内耗。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能影响到你,除非你愿意。是维安让我明白,其实只要你放松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慢慢地走总会看到渴望看到地风景。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知道这世界不完美,但依然对未来虔诚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