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中国”和“中华”的由来和区别

“中国”和“中华”作为古老的名词与概念,它们的范围、内涵经历了漫长的延续与演化过程。据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一词,出现在周成王时青铜器《何尊》铭文上。其言曰:“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这里的“中国”,一般认为指的是京师成周洛邑,也代指天命拥有王权的“天下”之核心。类似含义的“中国”,在《尚书》《诗经》等经书中常可见到。


历史上的“中国”,最初之义为“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之王畿;后来又用来指称“中原”,引申为中原王朝。其近义词有“中土”“中州“中夏”等,经常与“四夷”相对使用,指称“诸夏”即华夏族及其活动的地域。晚周以来,“中国”一词还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内涵。

作为历史上王朝国家通称的“中国”用法,开始形成于杰出的历史著作《史记》和《汉书》,尤其是司马迁的《史记》,最早开始将“中国”作为“自古至汉”历朝历代共有的历时性名称,因为在他看来,此前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各民族都是“黄帝子孙”,而尧、舜、禹、夏、商、周、秦、汉,乃是一系相连的王朝国家传承序列,概括此一历史,需要有一个能够超越各具体朝代的贯通称谓,而“中国”也就成了他的自然之选。

而“中华”一词,大体起源于魏晋时期,最初用于天文方面,乃是从“中国”和“华夏”两个名称中各取一字组成。“中华”一词最早见于《晋书·天文志》。该志载《天文经星·中宫》之言曰:“东蕃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其北,东阳门也第二星日次相,其北,中华东门也……西蕃四星,南第一星曰上将,其北,西太阳门也;第二星日次将,其北,中华西门也…”以“中华”命名宫城的中间之门,两旁之门分别以太阳、太阴名之,这在中国是很古老的习惯。

中华”一词产生后,又逐渐具有了“中国、中原文化和汉族、文明族群等内涵。中华民族其实在上古称为华夏。因为古代建国的中心在今陕西甘肃一带,那里有著名的山叫作华山,有著名的水叫作夏水,所以我们的民族叫作华夏。中华民族除华夏通称外,还有以朝代为名的,如秦、汉、唐、蒙古等。是因为这几代国力很强,外族便以朝代的名称作为我们的族名,比如“汉人”和“唐人”等。到了民国,合汉、满、蒙、回、藏为一家,建立共和国,因为‘中’字最正,‘华’字最美,且有历史的意义,那时才正式定我们的族名为中华民族。到1949年建国,我们的国家正式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外国人对我们的称呼并没有变化,依然是“China”。

从上面的历史由来我们可以知道,虽然两者很多方面可以通用,但“中国”更强调地理地域这个概念,而“中华”更强调民族文化这个概念,我们在使用这两个词的时候需要加以注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说“中国”和“中华”的由来和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