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有偿互助引深思:是勤工俭学还是生财有道?

最近,中小学生之间悄然流行起“有偿互助”,以往免费的借笔记、讲题等活动,现在往往需要付出一些财物。


“做一本暑假作业20元,讲一道题5元,借一次笔记5元,如果没有钱,用笔记本、签字本、橡皮、薯片等东西来换也行“。这是北京一所中学初二学生航航公布的收费标准。


学生时代你们有收费标准吗?

航航说,收费之后,一方面变相拒绝了一部分同学的救助,让自己轻松一些,另一方面他也可以增加一些零花钱。这听上去似乎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其实不只是中小学生有这样的风气,大学更多这样的”有偿互助“风气。这是某高校的大学生的真实收费标准。

这是大学生收费的很小一部分,还有饭堂带饭的3元一份,创新学分表2元一份等等各类的收费标准层出不穷。


对此,有部分专家表示:只要双方觉得公平就好,但还是需要保持一些超出金钱关系的友谊。

有部分网友调侃道,“让部分人先富起来”,”知识付费从同学开始练手“

当然,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是不认可的。给同伴或朋友讲一道题,做一本暑假作业,有钱给钱,没钱给零食的做法。一方面会让学生过早行为利益化,帮助他人的习惯被覆盖掉,并不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帮忙做作业会欺骗老师和家长,被帮忙的孩子不能真正掌握基本的知识。

如果是出于感谢,倒是无可厚非,但一定是不能明码标价的赤裸裸,而是受益的学生自发赠送感谢。

对于中小学校园内的同学互助,这种有偿方式,很容易导致同学关系的物质化,让孩子们过于看中物质的回报,而忽视了精神上的交流。其实帮助他人本身就是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存在感和自信心的重要途径,也是非常有效的交友手段。

互帮互助是建立友谊的一种好方式,回想我们的中学时代,那些给你讲过数学题、物理题的同学,也成为了我们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人与人之间需要建立超出金钱关系的友谊

对于学生之间的 互帮互助,有些孩子觉得用钱可以解决的,最好不涉及情感,互相不亏欠的关系更简单。有些孩子的做法让家长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这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当互联网带给人更多的精神满足的时候,在做事情不需要都靠关系的社会,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疏远也是必然的。

但不论社会怎么变化,友谊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是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幸福感。

不要把所有的互助都用金钱来计酬,无偿的帮助别人是认同对方的价值而自愿付出,双方都会有价值感,如果付钱了,价值感就没有了,变成了一种获取报酬的劳动。

那么,同学之间的哪些帮助收费是合理的呢?这个主要还是看孩子的金钱观,只要他们双方觉得公平就好,但还是需要保持一些超出金钱的友谊。

主流的金钱观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与家庭教育有关,也与时代背景有关。所以,现在的孩子可能与父母的金钱观就不太一样,在处理金钱与同学关系的问题上他们可能受同学的影响更大。

家庭的金钱观的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家长金钱观的直接传递,不需要刻意去教育。

当发现孩子处理问题和家长的观念差异较大的时候,家长需要把握这几点:一、不能触犯法律和道德,比如偷别人的东西、捡来的钱不还给同学、借钱不还。敲诈同学等等;二、相对公平原则,不能乘人之危占便宜;三、对于弱势的同学的帮助不要收钱,比如帮生病的同学做一些事。

孩子的金钱观还未完全形成,社会认知水平不足,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明确行为边界:遵纪守法、有善良之心。

9.10号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呢,作为学神,学渣,应该是作为可爱的学生,社会大佬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多读一些书籍杂志来回馈老师对我们的辛勤教育呢?不来我们杂志云买杂志,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我会啊!!!赶紧上去杂志云看看,听说教师节现在买两件包邮哦!更多优惠活动请咨询杂志云客服。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小学生有偿互助引深思:是勤工俭学还是生财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