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

张爱玲的《长恨歌》写了一个女人长达40年的感情经历。中学生王琦瑶,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弄堂女,但她又是不普通的,因为她美丽无比,几乎达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境界。自从被选上“上海小姐”后,命运就发生了转变,她做了某大员的女人。后来上海解放,大员遇难,王琦瑶又成了普通弄堂女孩,但是表面的平静掩饰不了她内心的波澜起伏。她与几个男人纠缠在一起,关系复杂,后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与一位年纪与自己女儿相仿的男人发生畸形恋,最终因为金钱被女儿同学的男朋友杀害。

在王安忆笔下,上海弄堂特别有风情,有很多故事。“上海弄堂里,屋子和屋子距离很近,感觉有一些暧昧,经常几家人在外面聊天。”王琦瑶很清高,就想离开弄堂。

王琦瑶在选美比赛中,选为第三名,人称“三小姐”。在比赛中认识李主任,同时也结识了程先生。程先生深爱王琦瑶,但给不了王琦瑶她想要的生活,王琦瑶的选择带着某种现实,而不是对爱的追寻,所以错失了程先生。阿二,康明逊,萨沙,老克腊,是注入王琦瑶生命里的一点活力。

在整本书里,她看起来是个淡然的人,看不出她爱谁,一次又一次的迷失,把她的人生轨迹推向无尽的痛苦深渊。王琦瑶也不懂得爱,中学生选美进入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开始和男人周旋,穷其一生都在寻找爱情,要么被李主任金屋藏娇,要么追寻富二代带来的虚荣,甚至在天命之年,寻求肉体之欢愉,唯独把程先生对她的欣赏和爱弃置一旁。直至,碧落黄泉。

如果你不会爱,遇到的都是爱的功课。

先秦诗经《国风·周南·关雎》里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唐白居易《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中国几千年来的男权社会,形成一种集体意识,女人的价值体现在色相,体现在对男人的依附上。女人们莫名其妙的就想成为杨贵妃一样的人,希望成为君王侧的贵妃。争宠、PK一度成为后宫女人生存的主要目的,稍有姿色的女人希望成为男人身边的金丝雀…….

这样的意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女人,骨子里的依附感,附属感导致女人忘记了自身生命的价值,看不到自己生命的美好,在社会上和男人PK,在家庭里和男人争斗,企图找到男人眼里的自己。女人不懂得自己的美,不成长内在的贵,一直在企图“进入”美的行列,“进入”贵的行列,制造了多少王琦瑶式的悲剧,因为渴求进入上流社会,渴求被男人遵宠,没有自己的价值,她的结局也是不言而喻的。

有人看到《长恨歌》里作者的寻根意识。寻根意识是很多文学作品要表达的一个基调和文人墨客寻常的一种忧伤。王安忆借一个女人王琦瑶的一生表现出自己对这座城市过去的怀旧,对自己精神的寻根。也是怀念旧上海某种灵韵在消费大众和商品的海洋里的无可挽回的消散。

游子渴望回归,飘泊需要寄托。似乎,这也成为文学表达的一个主流,成为人们望穿秋水的一个影像。然而,高纬度看来,那不过是人们故弄玄虚的无病呻吟。哪里是根?宇宙变迁,地球演化,人类繁衍,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时间,短短的人生数十年,从一个地方搬迁到另一个地方,甚至仅仅从几百里几十里外的农村到了城市,就急不可耐的寻根,这难道不是文人墨客们的无病呻吟吗?你的心在哪里,你的根就在哪里。心不在,永远都在飘泊中。记得我没有多少知识的妈妈说过,住到哪儿哪儿好,每每想起来,都觉得这是实实在在的大智慧。咋好咋整。既来之则安之。

《长恨歌》所传递的,有爱恨情仇撕裂的遗憾,有女人生命价值的呼唤,还有关于根的寻求。

    摆脱平面二维的认知,撇开同情,唏嘘,期待,放飞一缕青烟,一声叹息。站在更高的纬度,这部作品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关于女人价值,关于根理性的思考和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