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教育》——核心素养与课程重建

近期,拜读了《王国平学校管理文集——解码学校》初看时,觉得有点失望,因为作者王国平曾在原南洋教育集团担任校长,现任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基础教育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这本书是“他多年对教育发展的思考和实践,巧妙结合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围绕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从学校管理、团队建设、教育服务、学校发展、课堂建设等角度,呈现了一名校长深刻的教育思考和富有成效的教育实践”,感觉更适合学校管理者看。但细细品读之后,还是受益匪浅。诚如作者所言:“或许, 走进少有思想羁绊的领域时,我们才能找到教育的解码;或许,让思想落到实践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味到教育的本真或许,读这本书不会让你很累,但读完之后的思考并不轻松。”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解码出了课堂是我们的“快乐老家”的真谛。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上完一节课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习惯问问自己“我教给了学生什么?”,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其实,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新的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什么是务实高效?课堂应该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

语文课堂应该明确目标,不能不顾学生所掌握的水平一味地分析讲解,一味多讲,眉毛胡子一把抓,课堂上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学,是激不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殊不知学生的脑子早已跑到了操场上,心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甚至有个别学生还打起了盹儿。教师激情洋溢,学生萎靡不振,课堂成了锻炼教师口才的地方,成了展示教师才华的场所。一堂课下来,不但该完成的教学目标没完成,该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住,该培养的能力没有培养,而且该下课时不下课,该练习时不练习,所有的没完成的内容一股脑儿地留成了作业,回家去做,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语文教学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的影子不见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变繁琐的、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我们应抓住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定准目标,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目标。学生课堂上该学的知识学会了,掌握了,并且练习了,课下就不必留太多的作业了。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树立一种意识,就是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拿到文本,总是听老师们说这节课该如何如何教,我想这样就错了。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应该让学生学会什么知识,获得什么能力,接着考虑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学会,课堂上如何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听讲、等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掌握要学到得知识,培养该培养的能力,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我们应像洋思中学一样,采取少讲多练;应像杜郎口中学一样,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像兖州一中一样,让学生提前预习,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情感在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创设浓厚思考的氛围。可以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紧扣中心设置问题;课外拓展设置问题;引导质疑设置问题,总之通过一系列的问题环环相扣,让学生一直处在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中,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加以适时点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让学生学会思考,无疑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大有好处。

1.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创设气氛,营造氛围。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气氛,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对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由于语文篇幅较长,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为了保证课堂的高质高效,许多有心的老师总爱从二年级或三年级留预习作业,并教给他们预习方法,大概包括读熟课文,写生字词,查字典理解不理解的词语等。可是经过一年的训练,大家也许发现并没有受到良好的预习效果。同学们并没有把读书当成一项作业,还有的根本就没有预习,由于没有达到效果,我们许多老师总爱在第一课时再次处理字词,读课文,再次烫剩饭我们何不把预习放在课堂上来完成?课堂上,我们老师提出预习要求,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不仅会很快地完成老师提出的任务,会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还能把知识掌握得很牢,何乐而不为呢?这只是我初读此书的浅显感悟,面对核心素养与课程重建,我们还有很多疑惑和思考,当然也不缺乏好的方法。但我认为,课堂上,只要每一个学生都动了起来,他们忙碌地读着、写着、找着答案,每一个学生都进入了积极地思维状态。那么,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促进者。

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码教育》——核心素养与课程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