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毕业,
从医20年,
看过10万+人次的病人,
35岁成为博士生导师,
79篇SCI,
26篇中文核心,
学术能力强的人,用数据说话,陶勇绝对眼科领域的佼佼者!
2020年1月20日,一场医患纠纷,暴徒手中的刀,将陶勇拖进地狱!
陶勇的新闻牵动的了无数人的心,谁也想不到医患纠纷会发生在陶勇身上,因为他是个好医生,对专业对患者都称得上足够的好。
30岁以前,长相是爹妈给的,30岁以后,长相是自己给的,内心的样子刻到脸上!我相信相由心生,在40岁陶勇眼中我看到了星星,那是他心中的光明和坦荡!
看书过程中曾多次眼泪打转,3月份的【月读】书目:来自陶勇和李润的作品《目光》!
01
苦难是美德的机会?
陶勇得救后,有人问如果再有一次机会,那还救施暴者吗?
陶勇毅然决然的表示不会,这绝对是真实正常人想法,想到一个被老生常谈的高考作文,感谢苦难!
这场事故,让陶勇登上热搜,让大家更加全面的认识了一位优秀的眼科医生,让人们知道关于眼睛竟然有这么多疑难杂症,让人们重新审视医患关系(从医生角度),让读者有幸读到这样一本遭受生活变故后一位医生的哲学世界。
陶勇要感谢苦难?要医者仁心再去救这个暴徒?疯了不成!生而为人,只能讨论人性,不能追逐神性。
02
榴莲披萨的幽默
“既然世界可以无纪律、无原则的用榴莲吻我,那我就只能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它做成披萨。”
“迷迷糊糊中,我看到妻子来了,她没有想象的那样悲伤,就好像我们平时见面一样。她笑着对我说:“你知道吗,你都上热搜了。”这个傻姑娘,也真是符合她的性格。大大咧咧,简单直接。”
以上是从书中直接摘抄的,只是觉得这两段内容的出现,让这本书增添不一样的颜色和苦涩。
03
陶勇和患者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这是我特别喜欢的关于医生的一句话,是陶勇的真实写照。
妻子得了绝症无法救治,丈夫在医院内绝望崩溃的撒钱,“钱有什么用,都是因为钱,让我家破人亡。”
白血病患者岳岳与陶医生之间的故事,赚足了眼泪,在绝望与希望之间,对岳岳来说,活一天赚一天,陶医生的帮助让赚来的每一天都有了光彩。
患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天赐,来自河南农村的小孩,生病后家长给他改名叫做天赐,让我感受到父母对子女,无论如何都是爱你的!
陶勇说,在疾病面前,医生和患者是站在一个战壕中的战友,而不是上下级,不是敌人,他们互相成就,不是互相诋毁!
04
一个医生的哲学思考
曾经有点鄙视哲学,认为闲的没事干的人才会去琢磨的哲学,吃饱了撑的才会探讨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最近看了一些书,让我意识他自己真的是目光浅薄。生活节奏如此快,只知道低头干活,停下了没有仰望星空而是选择刷手机。
这本书对于生死,对于善恶,对于名利,对于孤独,陶勇和李润在书中给出他们的观点。
对于医患纠纷,对于眼盲和心盲,书中也都有聊到,在此不剧透了。
05
难寻少年时,总有少年来
聊下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一部分,关于少年感。
最近刚刚追了热剧《山河令》,一集一集追过来,大结局看到心碎。叶白衣说“难寻少年时,总有少年来。”瞬间想到了陶勇的在书中聊到的少年感。
那么什么是少年感?十六七岁的高中生?愣头愣脑的毛小子?青春气息还是冲动莽撞?
陶勇提到少年感是对世界充满好奇,遵循自己内心,容易获得快乐,不会长时间的陷入抑郁的情绪中。
好奇心,成年人在社会摸爬滚打多年后,世俗眼光的影响下,问了这是为什么?怎么回事?就会担心被扣上无知的帽子,于是越来越不愿意提问,而少年则对世界依然好奇,一直好奇!
容易快乐,不会长时间陷入抑郁,这是健康的心理状况决定的,个人认为不难!
遵循自己的内心在我看来是最难的,很多人连自己内心究竟怎么想的都说不明白,更别提要遵循内心。当然遵循内心不是过分的自我和自私,而是永葆初心,不被功名利禄,不被金钱物质,不被现实生活所作用,坚持的追求。
这些少年心中有阳光,眼中有星星!陶勇是如此,周子舒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