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优秀的人,越是能让自己做不喜欢的事

01

越是优秀的人

越是能让自己做不喜欢的事

每一次早起,都带着理性与感性的双重折磨。

有句话说“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我有过这种感觉,却仍觉得梦想时近时远。

我不知道自己对梦想的定义是什么,反正总要和普通人不一样。

感性让我把理智蒙成一幅幻彩沙画,朦胧遥远,困意是如此磨人,梦想遥不可及。

每天背单词,听写,背作文,像是虚的,读书,像是虚的,我不清楚我做完与不做完到底有什么显而易见的差别。

日积月累,我知道,所以每一天的积累是渺小、微不足道的,却是带着百分百的必要性的。

我不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但无论如何我必须去做,大概就像《看见》里卢安克讲的“目的是有的,但是空的”。

但没有显著作用,我就不去做吗?

越是优秀的人,越是能让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这个不喜欢的事,剑指舒适圈外的范围。

差别就在毫末之间,一日放弃,终身放弃。


02

让你幡然大悟,但没让你立即行动的启发

是无用的启发

前天看了李小墨的日记,上面有句话,我印象很深。“让你幡然大悟但你没能立即行动的启发,是无用的启发。”

思想,原来还有更远的一步可以踏出。

李小墨在日记中说:“我大学的时候,因为不知道读完一本书又一本书之后,带给自己的变化具体在哪,这种焦虑让人迷茫又无助。”后来她给自己下了一条军规:每读完一本书,就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一次只读一本书,不写完就不读下一本。这个行动灵感带给她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成就了她的今天。

我把她对自己写读书笔记的要求抄了下来:无非是看完这本书后的你,与没看完这本书之前相比,你的思想、观念,你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你待人接物的行为准则和做人原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于是我停下急于探索的盲目目光。写了一篇笔记,三个论点都是随性而起,写完后总觉得还有更精彩的内容没有抓住,意犹未尽。但总算是写出东西了。还打算找时间继续完善。

对,这时就有了充实感。

写完一篇心得感想,与陷在沙发里惶惶不可终日相比,好多了。

梦想是虚的,你的积累,就是超虚无之处踏出一步,步子是虚的,但你俩更近了。


03

你的朋友正在超越你

像此刻想着如何变得更优秀的你一样

每当我想着自我放弃,无精打采,兴致缺缺的时候,脑子里总会开始无声播放同学的一幕一幕。

小w去了上海,钢琴很厉害,有养活自己的一技之长,但不止一技,其他方面依然优秀,她依然在追求更优;

小x处境优渥,但也始终不懈地追随自己的目标,今天去这里,明天去哪里,阅历、见识和眼界都是我无法触及的;

小c同样不用为日常琐碎发愁,大学毕业后还要出国深造,说到这里,好像大家都是如此:小w、小t、小x、小c;稍有追求的人,便不会止步于此。

小z看似吊儿郎当花天酒地,游走于棋牌桌游之间,流连于电视剧综艺之内,但他有对自己的清晰规划:高中时就去初中教书,选考时便提前做好准备,早半年应考,一到大学,竟不声不响直接过了英语六级。

想起他常常在晚自习结束后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内心似乎又得到了些安慰。原来优秀的人也正在努力,你的努力并不是形单影只。

暑假和小w下载了一个叫Timing学习软件,结成了道友,十几天下来,我的手机天天被她的学习消息刷屏,学习时间已经长达六十多小时。

你的朋友正在超越你,像此刻想着如何变得更优秀的你一样。

对我而言,写日记就是一种优秀的习惯。语言从心中宣泄而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与物质上的字数满足。坚持了一个多月,到现在每天的军训通讯稿我都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地写出来。写日记,正在教会我快速进入“心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让思想伸向更远的远方。

值得一提的是,写日记不一定每天都要有颖人之思,灵感不是天天能光顾的。没有人要求日记一定要日日语出惊人、或是有重大发现,或是对人对物幡然彻悟。

我们活在这世上,不是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内心活着,有很多现实因素使我们不得不这样做或那样做。好比学校的一场舞台剧,每个参演者都有一个异于自身平常的角色,一旦脱下面具,你还是你,你还有自己的思想和向往。

借用采铜的一句话:“生活就像一面多面棱镜,它有不止一个镜面,相应地,也有不止一种可供观察的视角。

推到一面,它仍然立着,支撑不一定以反面,但总有道理。走好自己的路就是。

给自己做减法,不要贪,一次只专注于一两个目标。

糟糕的坚持,也好过放弃。

你可能感兴趣的:(越是优秀的人,越是能让自己做不喜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