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人听闻的“人彘”惨案,始作俑者其实是他!

        提到吕雉,往往让人联想到一个词“人彘”,每个初读《史记》的人,看到吕雉对戚夫人的所作所为,一定会感到毛骨悚然(我就曾被吓得…不说了),但吕雉究竟为什么会对戚夫人母子下如此毒手?有人可能会说吕雉就是天性狠毒,如此作为是天性使然。可刘邦的另一个儿子淮南王刘长,却是吕雉一手带大,终吕后之世,一直安然无恙,这又怎么说呢?其实,只要从浩如汪洋的史料中抽丝剥茧,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因由了。当然,不用各位亲自动手,我来抽,你们看就行。

汉高后 吕雉

  吕公嫁女

  始皇帝初年,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公迁居到了沛县(今安徽沛县),因为与沛县的一把手沛县令是旧识,所以沛县上下有头有脸的人,尤其是官府的官吏,纷纷登门恭贺吕公的乔迁之喜,作为临时的宴会总管,萧何为维持秩序,做了个临时规定:贺仪不满千钱的,坐到堂下去。可明显有人不愿意守规矩,一个小吏上来就一句:贺万钱!直接把吕府众人给震住了,吕公也是大惊之下,连忙将这位小吏迎请到堂上入席,而此人就是尚未改名叫“刘邦”的泗水亭长刘季!

  虽然萧何马上将刘邦的“简历”告诉了吕公,可看着被人指指点点,却毫无窘态的刘邦,业余爱好看相的吕公看出了点儿东西,这东西叫“无敌之姿”,当然,是人至贱则无敌的“无敌”。在宴会接近尾声,宾客陆续离开的时候,吕公暗示刘邦留下,随后便跟刘邦说,要将女儿吕雉许配给他。刘邦万没想到,吃白食吃出个老婆来,自然满口答应,转身回家准备婚礼去了。

  吕公的夫人听到消息后,将吕公埋怨了一番,并说了之前沛县令求亲,却被吕公婉拒的事,她不明白,为什么要将女儿许给一个小小的“亭长”,吕公说了句:你个女人家不懂。就给搪塞过去了。那么,吕公为何选择刘邦,而不选沛县令呢?

  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吕公一家是为了避仇才搬到沛县的,所以他选婿的标准就一条,即:能不能给吕家提供保护。虽然沛县令看似符合标准,但实际上却大谬不然!因为沛县令是“官”,既然是官,就免不了被调离,他吕公来沛县是定居,不是暂居,如果将女儿嫁给沛县令,即使得到保护,也是有有效期的。刘邦则不同,他是本地选出来的“吏”,基本不存在被调走的问题,而且最重要的是,他除了表面上亭长的身份外,还是本地有名的“豪侠”,手底下有一票游走于灰色地带的兄弟,以刘邦在丰沛的实力,保护吕家是不成问题的。再加上与刘家结亲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吕家快速地融入丰沛这个小圈子,减少甚至消除本地人对吕家这个外来户的排挤。嗯,不得不说,吕公这头脑,转的是真快,短短一顿饭的功夫,就把吕家的窘境给解决了,佩服佩服!

  吕雉对这场婚姻的态度,我们不得而知。但当她看到一个到处乱跑、名叫刘肥的小屁孩儿,屁颠屁颠地管刘邦叫爹的时候,吕雉的心情…一言以蔽之:被爹坑坑里了。

汉高帝 刘邦

  刘邦发迹

  婚后刘邦和吕雉先后育有一女(鲁元公主)一子(西汉第二位扛把子刘盈),就在刘盈出生的当年(前210年),刘邦因为押送犯人去骊山服役失职,被迫流亡于芒、砀之间,刘家自然免不了被官府调查,最终在吕公这个老丈人,以及萧何、曹参等朋友的奔走回护下,刘家总算勉强过关,安然无恙。这一时期的吕雉是非常不容易的,不但要独立照顾子女,奉养老人,还要时不时地去给刘邦送“物资”。可以说生活的重担,基本都压在了吕雉的身上。但事情很快出现了转机。

  第二年(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揭竿而起,发出振聋发聩的时代最强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时之间,天下震动。反秦势力如雨后春笋,蜂拥而起。而在这些反秦势力中,出现了一杆名为“沛公”的红色旗帜。

  刘邦在被萧何等人推为沛公之后,便开始了他在历史舞台上的绚烂表演,约法三章、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樊哙语,谁瞧不起屠夫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张良搭台韩信唱)等等,都是刘邦演绎的经典剧目,比现在的所谓大片强多了。可刘邦在表演这些剧目的时候,吕雉在干什么?在刘邦身边吗?不,没有,吕雉一直在沛县老家,除了承担作为妻子、母亲、儿媳、女儿的责任外,还要为在外打拼的刘邦尽孝。是的,刘邦在入关中的时候,没有带上妻儿老小,这可以理解,毕竟兵凶战危。但在成为汉王的时候,他依然没有去接家人。直到他演完暗度陈仓、还定三秦,才想起接家人团聚,却被项羽派军队挡在了阳夏(今河南太康)。

  彭城之败

  汉王二年(前205年),刘邦联合魏王豹、韩王信、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常山王张耳五家诸侯,组成五十六万联军,趁着项羽攻打齐国之际,分三路大军,攻占了项羽的老巢彭城(今江苏徐州)。这次“胜利”让老刘旧疾复发,又陷入了温柔乡。听到老巢被端,项羽怒不可遏,亲率三万精骑,迂回包抄,由西而东,战斗仅持续了半天时间,三万精骑就将五十六万联军击溃,收复彭城。刘邦带着身边十几个人,向西北狼狈而逃。在逃跑时路过沛县,刘邦怕项羽赶尽杀绝,连忙派人去接妻儿老小,没想到,去的人却扑了个空。

  原来战火一起,吕雉就马上带着刘家老小离家去找刘邦了,可兵荒马乱,刘盈姐弟在途中与吕雉失散,作为母亲的吕雉,此时是何种心情,不难想象。就在伤心的吕雉带着刘太公,边找孩子边逃跑的时候,被楚军拦截,有人认出是刘邦的家眷,就这样吕雉等人成了项羽的俘虏。刘盈姐弟则比较幸运,老刘被楚军撵着跑的时候,恰巧遇到了他们,直接被老刘接上车一起逃。可接下来,却发生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

  由于楚军越追越近,刘邦为了“减负前行”,直接“嘭嘭”两脚,将刘盈姐弟踹下了马车,司机夏侯婴回头一看,连忙靠边停车,把两个孩子抱回车上,把刘邦气得“行欲斩婴者十馀”,有十多次想把夏侯婴给砍了。就这样,在夏侯婴的坚持下,刘盈姐弟总算没被抛弃,最终跟着刘邦一起逃脱了楚军的追击。刘邦的这种行为,普遍被认为是为了求生无所不用其极,毫无人性。但窃以为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刘邦为了避免自己被捉后,儿女受到牵连,所以…呃…得了,不替他翻案了,再把我自己翻沟里。不管刘邦的初衷是什么,这件事无疑在刘盈姐弟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阴影。

  夫妻相聚

  汉王四年年末(前203年),刘邦与项羽在鸿沟(今河南荥阳)演了一出对手戏“一杯羹”之后,达成停战协议,划东西而治,刘邦的家眷也被项羽放回汉营,被俘近三年的吕雉,不止见到了已阔别五年多的丈夫刘邦,还见到了一位能歌善舞的女子戚姬。刘邦身边出现别的女人,吕雉伤心吗?不,她并不伤心,因为她知道,对于一个在婚前就有私生子的男人,指望他为自己守身如玉,根本是不可能的。真正让她伤心,甚至是寒心的,是刘邦在彭城战败后,企图抛弃子女,独自逃生的行径!为女则弱,为母则强。一双儿女便是吕雉的一切!所以,在吕雉得知这件事之后,也就代表着她与刘邦的夫妻关系,有了一条不可修复的裂痕!

西楚霸王 项羽

  汉王五年年初(前202年),刘邦背弃盟约,趁项羽率军东撤之际,联合韩信、彭越等人对项羽发起了歼灭战,最终项羽兵困垓下,自刎乌江。项羽的陨落,代表着楚汉相争的时代结束了。就在这一年,刘邦称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平民皇帝,而全新的一个时代也随之而来。

  渐行渐远

  成为皇帝的刘邦,并没有主动缓和与吕雉的关系,反而变本加厉,在伤害妻子的路上越走越远。汉高帝七年(前200年),刘邦因轻敌冒进,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后赖陈平之计方才脱险。此时,娄敬献上一条怀柔匈奴的策略,也就是被后世所诟病的“和亲”!并建议这个和亲的人选,最好是嫡出的鲁元公主。可是,鲁元公主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嫁给张耳之子、赵王张敖。按理说,刘邦不应该同意此策,可没想到,他竟真有意拆散女儿女婿,让女儿去和亲。吕雉听说后,不停地哭诉哀求,并向刘邦表示,自己只有这一子一女,怎能让女儿去匈奴那等蛮荒之地?刘邦无奈,只好另选女子和亲匈奴。这件事无疑进一步加大了两个人之间的裂痕,而这件事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还没有结束。

  就在当年,刘邦路过赵国,身为女婿兼地主的赵王张敖,殷勤服侍,十分周到,甚至将身边的赵美人都献给了刘邦。可地头蛇出身的刘邦,稍有不如意就对张敖呵斥辱骂,张敖虽坦然受之,可跟他爹张耳出生入死的一帮老兄弟不干了,以贯高、赵午为首的一帮人对刘邦起了杀心。第二年,刘邦再次到赵国,贯高等人在其必经之地柏人(今河北隆尧)暗藏死士,想在刘邦上厕所的时候,将其干掉,但他们低估了刘邦。当刘邦巡游到柏人,正准备去上厕所,可在途中,突然感觉有点不对劲儿,问旁边人这是哪儿,人答曰柏人,刘邦这时玩儿了个谐音梗,柏人不就是受迫于人吗?不吉利,不去了。就这样,贯高等人的计划就此泡汤,也不好再出手了。

  汉高帝九年(前198年),贯高等人谋逆一事被举报,赵王张敖被当做主谋一并抓捕,押送长安。刘邦十分震怒,而吕雉则表示,张敖是他们的女婿,不至于做谋逆的事。这让刘邦非常生气,不禁呵斥说:“使敖据天下,岂少而女乎!”(张敖得了天下,你女儿也得跟着我陪葬!)。虽然最终贯高等人用生命,证明了张敖的不知情。可刘邦的夫妻矛盾,再度升级。

  彻底破裂

  导致刘邦与吕雉关系彻底破裂的最后一根稻草,则是刘邦意欲废了太子刘盈,另立戚姬所出的刘如意为太子。吕雉可不是蠢妇,汉朝初期的韩信之死、彭越之亡,都有吕雉参与其中,她很明白政治的残酷性。何况,前朝公子扶苏的殷鉴不远,她决不允许自己的儿子成为第二个扶苏!这之后,吕雉和其兄建成侯吕释之,以及全体吕家人打响了“太子保卫战”。而刘邦则一再就废立太子的事,对朝臣进行试探,向众人暗示太子懦弱,性格上不像自己,所谓“不类我”。可是没想到,众人毫无反应。其实刘邦是有点高看自己了,对于太子刘盈不像刘邦,朝臣,尤其是儒家出身的臣子,是非常高兴的,毕竟谁也不愿意继任老板又是个流氓不是?但刘邦另立太子的心思,朝臣或多或少都已经揣测到了一二。而吕雉对刘邦的心思更是一清二楚,可却束手无策。此时有人提醒吕雉,或许有一个人能扭转危局,那人就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留侯张良!

留侯 张良

  留侯之谋

  吕雉连忙让二哥吕释之,向张良问计。张良此时正以修道为名避事,对于这件事,他不想参与。可吕家人如此急切,他若直接拒绝,恐怕会给家人遗祸。无奈之下,只好献出一策:请人。所谓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刘邦称帝后,曾经想请四位隐士,也就是商山四皓出山,但老刘的个人素养问题,天下皆知。四个老头一听有这事儿,连忙躲进了山里,就是不出来。刘邦非但不生气,反而觉得这四位不畏权势,不爱富贵,是真正的高士,越发尊敬。张良让吕家人备好礼物,拿着太子的亲笔信去请商山四皓,只要他们肯出来辅助太子,或许能让刘邦放弃另立太子的想法。

  看着太子刘盈的亲笔信,以及面前捧着礼物卑辞苦求的吕释之,四个老头最终同意出山,被吕释之接进了自己的府中。

  当刘邦抱着戚姬做美梦的时候,他不知道,有四个老头正在热身,准备教教他怎么做爹。

  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淮南王黥布造反,刘邦此时正在病中,不便亲自出征平叛,便有了让太子领兵出征的意思。这个想法看似是想历练太子,让太子熟悉军务,可却与刘邦一直以来对太子“不类我”的评价大相径庭。这个举动背后,或许是有意要让太子出丑,进而为另立太子做准备。可请人不是白请的,商山的四个老头敏锐地察觉到了此事不对,太子是储君,未来的第一领导人,即使打了胜仗,还能获得比这更高的职位?可一旦打了败仗,太子之位必然不保。吕雉听了二哥的转述,连忙哭求刘邦亲征,最终刘邦留下一句:“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我就知道小兔崽子不行,还得他老子我去!从这句话,总能感觉到刘邦遣子出征,别有用心。

  民意难违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刘邦平定叛乱,得胜而归,可身体状况却每况愈下。刘邦自知时日无多,便索性表明了另立太子的态度,毫无意外地遭到群臣的反对,其中尤以叔孙通和周昌最为激烈。

  叔孙通这位前朝博士,以儒家子弟的血性,当面斥责刘邦不念夫妻之情,并扬言,只要废太子,他就碰死阶下,溅刘邦一脸血。而周昌,作为丰沛旧臣,因为有口吃,所以反对的更为直接,一句:“臣期…期不奉诏”,让刘邦碰了一鼻子灰。但即使如此,刘邦依然没有放弃。那么刘邦为什么执着于废太子呢?这与他和刘盈的父子关系有关。

  刘盈出生那年(前210年),老刘被迫在芒、砀之间野游。成了沛公之后,跟儿子也是聚少离多。从入关中到彭城之败相会,又是两年多的分别。尤其是父子刚相逢,刘邦就一脚,将自己这个略显“陌生”的父亲形象,踢成了刘盈的童年阴影。所以,这对父子的关系早已充满裂痕。而那位戚姬所生的刘如意则不同,他从出生就一直在刘邦的身边,从刘邦对他的喜爱来看,在性格上或许真的与刘邦颇为相似,再加上,他还有一位能歌善舞、会哭会闹的母亲戚姬,这些都无疑坚定了刘邦废太子的决心。

商山四皓图

  就在这一年,刘邦举办宴会,想进一步为另立太子吹吹风,可没等开口,他的注意力就被太子背后的四位皓首老者所吸引,好奇之下,便问了四人的姓名,四个老头依次答曰: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刘邦听闻,大吃一惊,不禁问这四位,为何自己找他们,他们躲着不见,现而今却和自己的儿子在一起玩耍?商山四皓直言不讳地表示,陛下你个人素质太差,脏话不离口,我们偌大年纪,可受不了这待遇。而太子不同,为人仁厚,礼贤下士,可以说,全天下愿意为太子拼命的数不胜数,故而我们就投奔太子了。


        刘邦看着四个老头,他知道自己另立太子的想法,已然不可能实现。叔孙通的谏言,他可以当作是儒家的君臣嫡庶那一套,不予理会。周昌的反对,在他眼中,也只是吕雉与丰沛旧臣的往日情谊所致。可商山四皓却不同,他们四个老头是民间的隐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代表着一部分的民意!刘邦是亲身经历过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之后的乱世的,强秦如何?在汹涌的民意之下,依旧不堪一击!他本人也是在顺从民意大势的前提下,才能从一个小小的亭长,成为君临天下的帝王。所以他无奈地说出了一句:“烦公幸卒调护太子。”今后就劳烦各位照护太子了。

        等商山四皓退下,刘邦指着四个老头的背影,对戚姬表明了另立太子已是绝不可能,并意味深长地说:“吕后真而主矣。”刘邦这句话,未尝不是一种提点,让戚姬尊吕雉为主以保全性命,但是,太晚了。

        就在当年,刘邦崩逝,太子刘盈继位,即西汉第二位扛把子,汉惠帝。成了太后的吕雉,一刻不停地开始了让她臭名昭著的报复,先杀赵王刘如意,随后便将戚姬炮制成了耸人听闻的“人彘”。当刘盈看到戚姬的惨状后,直接说:“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复治天下!”可他却不知道,如果没有自己母亲的回护奔走,刘如意的下场就是他的结局!而他的母亲吕雉未必没有成为“人彘”的可能!

  戚姬如意母子,身虽殒于吕后之手,而命实亡于高帝!

你可能感兴趣的:(骇人听闻的“人彘”惨案,始作俑者其实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