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机的心理需求的三个方面2021-10-19

人是社会性动物,有着复杂的心理活动,除了物质营养外,还需要具备心理营养。动机图谱描绘了人的各种动机状态序列,这背后隐含了人的三个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程度,分别是:自主、胜任和关系。


一、自主,

自主即“自我管理”,这意味着个体的行为是自我调节的,而非受某个外在力量所左右的,是一种自愿做事的状态,个体能体验到一种选择自由,觉得自己是行为的主动发起人。当行为是个体主动发起时,个体具有较高的动机水平。

晋升与自主性的提升有直接关联,晋升往往对动机的提升就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养老院的“自主控制实验”(阿登养老院实验)

1976年,兰格教授和学生朱迪斯·罗丁(Judith Rodin)挑选了美国康涅狄格州的阿登屋养老院(Ardn House)中一批年龄跨度为65岁到90岁的老人:

其中47位老人为实验组, 他们被告知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有自主控制权。比如,可以自己决定房间的布置,告诉管理员想做和希望做的事情;养老院给他们每人准备了一棵植物,他们可以选择要不要; 选择要哪一种盆栽植物,并照顾好植物;以及选择在哪天放电影。

另外有44位为对照组,他们被告知,别人会给他们营造舒适的环境,在各方面对他们提供帮助;养老院还为他们每人准备了一棵植物,但护士每天会来给植物浇水、照顾;下周四、五晚上各放映一场电影,稍后通知时间。


实验一共持续了3周。结果发现,实验组的老人自我报告更快乐也更有活力。根据对研究并不知情的护士的评估结果也显示,有93%的实验组老人的身体状况都得到了提高;而对照组只有21%的老人身体状况向积极方面变化。

另外一个明显的不同是表现在与他人的交往上,实验组的老人与他人的接触增多,会与各类工作人员长时间地交谈;而对照组则改变很少。

选择看电影的方面也是如此,实验组有更多的人选择去看电影。18个月后再去回访这些老人,兰格教授震撼地发现,在这18个月的间隔中,对照组有30%的老人离开了人世,而实验组中去世的老人仅有15%!

根据该研究并结合其它早期的研究,兰格和罗丁指出,对于一个被迫失去了自我决策权和控制感的人,如果我们给他一种较强的自我责任感,提高他对生活的控制感,那就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生活态度也会变得更加积极。

延伸思考:

1)关于孩子:如果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哪怕是二选一的机会,提升他对生活的控制感,也可以提高他的生活质量,生活态度将变得更加积极。

2)关于领导力:在一定程度,给予下属授权,在相关节点进行汇报,跟踪进度。


二、胜任,

任务挑战程度在个体的掌控范围,能恰好适配个体的能力,能达成所期望的结果。

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不断挑战自我,就可以提升他的内在动机水平。

胜任感源自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 Albert 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iency)概念。班杜拉指出,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这一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工作动机。你大概知道,围观效应通常能够提高被围观人的绩效表现(正向的或负向的),

(1)简单任务引起对成功的期待,而困难任务引起对失败的期待。

(2)当执行简单任务时,观众在场会引起正向结果期待,但当执行困难任务时则引起负向结果期待。

(3)高胜任感以及正向结果期待提升绩效表现,低胜任感及负向结果期待降低绩效表现。

当一个人的胜任感被打击之后,对一个人的影响可能是终身的。比如,很多人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其实并不是这样,他们只是因为在一些事上遭遇了他人的“差评”,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自信心。

引导性掌控:将难度一点一点提升,最终实现突破。

最让人惊奇的是,那些经历了所有程序最后触摸到蛇后的人,他们对生活中其他事情的焦虑也都减轻了。他们更努力,更坚持,在失败面前表现得更有韧性,他们获得了一种新的自信,即胜任感。

胜任感往往会激发出强大的力量。观众的掌声,往往会激发人的胜任感,能够释放出人的天赋。

延伸思考:

1)对于孩子:

a.关于能力胜任:这个事情,他会做,而且做得相比其他人不错,就属于他能胜任这件事情,比如打篮球。

b.关于不大喜欢的活动:采用“引导性掌控”,一点一点建立:

c.关于围观效应:尽可能确保这项被围观的事情,是孩子擅长的,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哪怕有压力,他也能很好掌控的。

d.关于挑战自我:在他已经掌控这个难度后,再增加一点点难度,让他有更多挑战的机会,比如现在篮球,他对当前的动作已经熟悉了,可以给他增加一些再难一些的内容,让他去挑战。

三、关系(Relatedness)

所谓关系需求,指的是人们渴望拥有一种相互尊重、彼此信赖的感觉。在关系融洽的氛围中,个体对外部规则的内化程度较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宗教团体一般都极力宣扬入教后所有人都是一家人,都是兄弟姐妹,从而增强大家对宗教教义的主动和积极的内化。

专业的研究也表明,领导和成员间的关系LMX( Leader Member Exchange),是影响成员绩效的一个重要变量。

当领导者和员工间相互信任、彼此尊重时,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和信息交换关系,此时LMX质量较高,领导和下属的这种LMX关系称为LMX的内圈;而当领导者和员工间缺乏信任,互动较少,主管基于单项行政命令分配工作,员工基于单向的行政命令机械做事时,LMX质量较低,这种LMX关系称为LMX的外圈。处于LMX内圈的员工倾向于制定更有挑战性、更具体的任务,领导者也倾向于提供更多的反馈和给予更多的工作机会;而处于LMX外圈的员工则倾向于制定比较保守的目标,被动等待领导分配任务。

即:低LMX特点:缺乏信任,以雇用合同为典型代表,按合同办事;高LMX特点:领导者和员工间相互信任、尊重和忠诚。

乔治·梅奥( George Mayo)曾做过一个研究,那些上下级、同级关系比较融洽的团队,其工人缺勤率显著降低。其中有一个案例特别具有说服力。

在加利福尼亚南部一个工厂里,有一个小部门的工人被誉为“像海狸一样工作的人”,其工作效率高出工厂平均值20%,并且90%的工人几乎全勤。这个部门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梅奥通过研究发现,秘密就在于团队负责人身上。这个团队实际负责人是一个年长的领班助理和一个“带头工人”。这两人都深信团队凝聚力是工厂里的头等大事,是可持续生产所必须的条件。

1)“带头工人”会花很多时间帮助其他工人,帮助他们克服技术上的困难,并热心地作为团队与外界联络的中间人,使团队与外部的关系平滑。

2)当一个新工人加入时,他会耐心地倾听他的心声,并把他介绍给其他的工作伙伴,设法帮他和其他人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3)当新工人熟悉工作几天之后,他还会替他办理一张通行证,带他四处参观,了解公司的装备线以及他在整个机器里所负责的职务。

4)“带头工人”还会听取老工人和新工人所倾诉的任何个人问题

……正是通过这一系列举动,帮助团队成员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降低了缺勤率,提升了生产效率。

所以,梅奥说:工人们要同他们的伙伴在工作里继续合作的愿望是人类很强的诉求。行政管理上如果忽略这种愿望,或是有想压服这种人类冲动的愚蠢企图,都会立刻引起行政管理的彻底失败。在费城,效率专家假定经济刺激是最重要的,这一假设是不正确的。在组成工作团队的条件没有齐备之前,经济奖励的办法压根儿不会发生作用。

延伸思考:

关于孩子:

a.关于LMX:老师与学员之间的关系,能不能达到相互信任、彼此尊重,不断交换信息的情况,是衡量是不是该报名的重要前提。

b.关于班级内部的关系:同学彼此之间,能不能建立良性的链接,没有恶意或者不良的情况存在。

摘自《绩效使能:超越OKR》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动机的心理需求的三个方面202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