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仄间浸润诗词的美好——片片雪中情

文|墨默

中华诗词的平仄里不仅有朗朗上口的韵律,淡雅唯美的画境,蕴涵精深的哲思,还有穿越时空的千古情怀。走进诗词中的雪地,聆听雪花的声音,在古人的文字里看片片雪花飘舞,在雪景里追忆点点温情荡漾......

在平仄间浸润诗词的美好——片片雪中情

一、张岱《湖心亭看雪》

有许多透心的乐趣可遇不可求,沉浸其中感受自己的感受。

【原文】

湖心亭看雪

张岱【明】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崇祯五年十二月的隆冬,大雪已经整整下了三天,昔日人潮涌动的西湖周围已经看不到什么人,甚至连飞鸟也没有看到,安静极了。

住在西湖的张岱与众不同,心血来潮的他,心中盘算着一个别出心裁的行动,在这常人看来相当恶劣的天气中,去湖心亭看雪。

就在那天更定时分(大约晚上八点多钟)心血来潮,带着船夫,撑着一叶小舟,穿上那件细毛皮衣,提着火炉前往湖心亭看雪。

张岱的寥寥几笔勾画出了一幅唯美的雪景图:“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出门看见的云,是白的;山,是白的;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上地下全是白色,就像画家面前的一块白色画布,才华横溢的张岱就用文字把这幅自然的画作为我们勾勒出来了:

湖上的影子依稀可见,一“痕”长堤洒脱一笔,再添加一个小“点”,那是湖心亭的轮廓,轻描上一叶小舟,小舟上点缀两三“粒”人影;诗人还在白色的画布上添加了几点颜色:黑色的一条长堤、一个亭子、一叶小舟、舟上的还有一星红彤彤的炉火......

片刻间,便把寂静的白色画布热闹起来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亭中已有二个人相对而坐,他们坐在铺好了的毡子上,还有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到张岱时,高兴地邀请他一同饮酒,张岱盛情难却,尽兴喝了三大杯后与他们道别,后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以前只知道相公你痴,今天看来,还有和相公一样痴的人啊!”

这便是明朝张岱夜游湖心亭看雪的偶遇,一时的兴起,“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去看那少有的景致,而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也只有少数的几“粒”人才具有,冰天雪地,不畏严寒的雅兴,在“人鸟声俱绝”里,看到了那份不绝的热爱,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一百来个字,留给世人一幅雪景画,诉说着一个偶遇的故事,西湖的湖心亭,在飘雪的冬夜,那么美,那么暖......

或许彼此的交集短暂,既无先兆,也无后续,偶尔的突发奇想,给生活加点料,让日子有点味,一如张岱冬夜的湖心亭看雪,天地之大,总有人与你同频,与你同好,总会在某个时间,某个空间相遇......

在平仄间浸润诗词的美好——片片雪中情

二、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人生并不全是风花雪夜,还有许多寂寥的苦楚需要去品味。

【原文】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唐】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这首诗是刘长卿描绘的一幅风雪夜归图:“寒”“白”“贫”三字描绘出的质感,在风雪中渲染清白的孤寂。又是一个日暮的黄昏,饥肠辘辘跋涉远途的诗人看到一处茅屋,便想到里面避风雪歇歇脚,随便借宿一晚。

进去后发现简陋的小屋里没有人,看得出主人很是清贫。夜深了准备安顿就寝的时候,突然听到柴门外的狗吠声不止,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荒山野外,饥寒交迫,此情此景就像我们人生遇到了困境,看到了柴门,听到了狗叫,有一间小屋可以避风雪,也有一处小屋可见光明,这样的温暖足可抚慰饥寒,人生匆匆,我们皆是过客,在人生漫长的路上,谁又不是风雪夜归人呢,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我们自己所期盼的那份人间温暖。

每每读到“风雪夜归人”总会想到《水浒传》里的豹子头林冲,风雪山神庙,昔日踌躇满志的英雄,被小人迫害,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用来看守草料场,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时才得知真相,大怒、失望后逼上梁山,总是忘不了林冲立于风雪中看着被大雪压塌小屋的背影,冰冷的世界,孤寒的心,世间之大却无容身之地,“风雪夜归人”的凄楚,心痛得令人窒息。

在平仄间浸润诗词的美好——片片雪中情

三、白居易《问刘十九》

给自己一个喜欢的方式,浸润在诗词的亘古中,将岁月穿梭成心中最暖的一道风景。

【原文】

问刘十九

白居易 【唐】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诗中提到的刘十九是刘禹锡堂兄刘禹铜,系洛阳一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应酬。白居易留下的诗作中,提到刘十九的不多,仅两首。但提到刘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刘二十八就是刘禹锡。

《问刘十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用五言绝句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关于雪和酒的故事。

白居易与刘十九是多年的老朋友了,许久不见,甚是想念,在这个风雪飘飞的傍晚(又是一个傍晚,可见傍晚真的是一个人在一天中最脆弱的时刻,自古有之),白居易想朋友了,想和朋友一起喝酒,想和朋友围炉夜话......

白居易用了20个字就营造出朋友间诚恳亲密的氛围: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色的泡沫,香气扑鼻。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有没有一个瞬间,让你想到一个人?特别想和那个人相对而坐,天马行空地聊一聊?

也许话题并不具体也不深远,也许就像白居易一样因为一个不是缘由的缘由:要下雪了,天气凉了一起在火炉边喝一口新酿的小酒,也或许是因读过一本书后的感慨,又或许是因出游后归来的见闻......

共叙衷肠的的渴望没有任何目的,不涉及名与利,就是非常享受那种畅聊的淋漓痛快,彼此愉悦的真诚,势均力敌地调侃,更是心有灵犀的通透,接得住对方抛过来的梗,揉一揉再投过去,抛接间,面目全非的梗,在螺旋,在裂变,在蔓延......

因为简单,世界格外偏爱。

温暖永远是那些不经意的小细节传递的,同频振幅最大,吸引力原则会把同频的人聚焦,那些总能发现许多各自生活中美好的人, 一起嬉笑着挠一挠岁月,彼此结伴同行......

愿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拥有一种“能饮一杯无?”的质朴朋友。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平仄间浸润诗词的美好——片片雪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