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瘟疫与人》的思考随笔

《瘟疫与人》的作者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 1917-2016),著名的历史学家、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历史学科的“现代开创者”,在全球史方面的研究卓有成就,德高望重的一位历史学者,被誉为“20世纪对历史进行世界性解释的巨人”,开辟了一个西方世界史学的新时代。

《瘟疫与人》分为六个章节,第一个章节狩猎者从原始时代开始深入思考人类狩猎者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与疫病的关系,提出人类文明创造的过程中,微生物也在随之繁衍发展观点;第二个章节主要讲述农牧业的兴起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疾病,以儿童病为例具体分析微生物如何利用人口聚居所带来的机会进行肆虐,以及对社会结构的影响;第三章主要介绍公元前500-公元1200年之间欧亚疾病的大交融,分析了疫病对文明的抑制,对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影响;第四章主要介绍1200-1500年之间由于蒙古骑士东征西战,微生物病毒穿越地理障碍,传播到世界各地,使世界各地遭受非常严重的疫病之灾(中国的鼠疫、欧洲的鼠疫大流行、黑死病等)以及鼠疫对欧洲以外地区的人口的重大影响;第五章讲述欧洲人发现新大陆,给美洲印第安人带去了疫病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同时也因为海洋探险将地方性疫病带回欧洲大陆,如梅毒;第六章介绍近代医学实践对疫病的控制,以天花和霍乱为例,讲述了医学在控制疫病过程中的进步、发展。

“个体对感染的抵抗不只是形成抗体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有些病原体虽然引发抗体,但仍然可能在病人体内潜伏几年甚至一生。”COVID-2019在刚开始的症状感染者后,陆陆续续检测出无症状感染者。症状感染者一经发现,可以进行隔离、治疗;但是无症状感染者,是潜在的风险,就像伤寒玛丽,自身没有明显的病症,却会成为传染源。国内经过3个多月的奋战,已经恢复基本正常的社会生产、社交活动。但是无症状感染者防不胜防,仍然会是一大隐患,是第二次高峰的一个潜在威胁。

“文明的扩张不是把此前存在于各地的制度、观点和技术提到到新的更精致的程度,相反,文明通常只是把关键性的文化因素从精致的文化中心地区输出到新的地盘。文明社会比较容易扩张到新地区的原因,即它并非是有意识的政策或巨型寄生方式扩张的结果,而是源于微型寄生方式的推动。”瘟疫与人类文明相辅相成。城市人口损失,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提供城市生存所需补给。人口的流动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航海运动的兴起,促进了各大陆之间的交流,促进了领土的扩张,发展了贸易,同样给带去并带来了瘟疫遭难。

在瘟疫肆虐的情况下,死伤无数。欧洲的黑死病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生命,占当时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查士丁尼时代的鼠疫,导致了军队的大幅度骤减,从鼠疫之前的65万人,降至鼠疫后的15万人。远洋贸易的流通和交流,不仅带给了经济效益的利处,同时也给各大陆之间疫病的泛滥提供了途径。

此书提到了清朝末年,1910年发生在东北的瘟疫。1910年的瘟疫始于11月初,马来西亚籍西医伍连德进行了尸体解剖(中国第一例有记载的病理解剖),确诊位鼠疫。伍连德上报清朝政府,要求火化染病去世之人的尸身以控制疫情的传染。此外,当时正是岁末年关,很多人都要回家过年。当时同样采取了封锁铁路的政策,避免全国范围内的传播。伍连德为了防止飞沫传播,设计了一种极其简单的双层纱布囊口罩,也就是现在医务人员仍在使用的口罩:伍氏口罩。看到清朝的这段疫情历史的时候,我想到了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事件。我国政府采取的封城、居家隔离、不外出社交的政策是经验之谈,是在历史长河中积累的知识的致用。当传染性强的时候,做到自我防护,不社交,保持安全距离。国内甚至是利用大数据,搜集信息,发布确诊人员的行动轨迹,利用绿码、黄码和红码三个颜色进行人员进出的统计和管理。

对比西方国家的态度和策略,实在是不敢恭维。我们在拼力抗击疫情的时候,他们无所谓的态度,认为不过是流感一样的病毒;我们停运航班、出游的时候,他们仍然大张旗鼓聚会、游玩;甚至提出群体免疫政策。欧洲这次的疫情如此严重,原因有两个:一是不重视的态度问题。他们经历过很多的重大疫情,黑死病、鼠疫等等,哪一次都是死伤不计其数,所以对于他们的文化来说,病毒已经习以为常,而且尤其是美国,当时流感死伤人数也是陆陆续续的增多;二是他们的文化观念:不自由毋宁死。隔断传染的方式和途径之一就是避免接触,要保持安全距离。但是欧洲人不放弃任何聚会、出游的机会,他们选择及时行乐,与中国的留得青山在的观念截然相反。三是:他们忽视了病毒一视同仁的这个事实。当今是全球化的时代,不仅仅是贸易、经济的全球化,同时也是病毒的全球化。只要我们同呼吸,就势必共命运。欧洲没有做好预防的准备,正是他们的侥幸自大心理导致了现在如此严重的场面。

英国1665-1666年经历了一场疫情---伦敦大鼠疫。在这次鼠疫期间,牛津登大学学府采取了停课关闭校园的政策。COVID-2019的大爆发,我们国内采取的也是延期开学,取消线下考试,避免聚集性传染的可能性;国外的大学自主决定采取网课的策略,尤其是华盛顿大学非常有魄力的决定进行网络授课,随后很多大学纷纷做出网课的决定来保护学子,避免传染的风险。

书中提到了肆虐的霍乱,霍乱的出现同样是促进了人类卫生的进步。为避免传染的可能性,切断传染,下水道采取了全新的排水管和下水道系统。

读完这本书有个很大的感触:总以为稳定是最舒适的,稳定就是最安全的。其实不然,可以说是大错特错了。任何时候的止步不前都将会在未来的时间里告诉你:已经落伍了。整个社会就是一个流动群体,像水一样不停歇地流动,也恰恰是因为不断地流动,社会才会活起来,发展进步。人亦是同样的道理。只有不停地前进,才能有保持在原地的可能,才可能不落后。这个社会不存在所谓的一劳永逸,懒惰、懈怠终将自食其果。

正式工作之前是做兼职翻译的,工资也很丰厚。想要一份安稳的工作,所以找了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稳定的工作,薪资并不高。某一天,突然意识到只依靠自己的死工资是养不活自己的了。因此在放弃了3年后,我重新尝试拾起翻译这份工作。但是3年过去了,很多的后起之秀,我已经没有办法像3年前一样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我以为我要的是稳定,我以为稳定的生活就是人生的一个目标,实现了就可以放松了。其实,在我放松的这三年中,无数的人仍在奋斗、在拼搏,所以当我幡然醒悟的时候,我已经被赶超了一大截,我连留在原地的资本都没了。吃一堑,长一智,相信未来的自己,不会再自以为是的自我满足和懈怠。我们努力奋斗,不是为了能够超越别人,而是为了能够留在原地,不后退。

这本书最后结尾的地方让我很有感触。“假如我们能像了解过去那样,努力地预测未来,那么,对传染病的影响就绝不能置之不理。技能、知识和组织都会改变,但人类面对疫病的脆弱,则是不可改变的。”我们了解历史,是为了有一天类似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不至于不知所措;我们能够利用人类的智慧促进公共卫生、医疗的进步,可是疫病也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的升级,我们可以探索外太空,可以将所有的奇思妙想付诸实践,但是疫病的顽强,人类生命之躯的脆弱,仍任重道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瘟疫与人》的思考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