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的假说

我想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幼年时期一定有一个或几个深层次的需要深深的没有得到满足,在成长过程中,每次这个需要深深的没有被满足身上都会长出一个“开关 ”这些“开关”有声控的、有触摸的、有感应的、有按键的……

我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两个事件:

昨晚和一个学习心理学的朋友连麦分享(吐槽)育儿路上的艰辛,说到再次上网课完成作业这个事,我说:本来我还好,老师后来在钉钉群点名了……

刚刚我问自己:老师点名你会怎么样?

我觉得我不称职。

问:你不称职又怎么样?

这时候就觉得很多人,都离我远了,自然的把我推开

我和别人不在一起。

问:和别人不在一起你会怎么样?

周围空空的,空无一人,我需要陪伴?

这就不免让我想到关于小时候的记忆,在我大多数记忆里,都是周围空无一人,一个人玩,一个人过家家、一个人去黝黑的后院上厕所…… 家人都说我傻大胆,其实我也是害怕的。我也需要拥抱,就是来自大人的那种。

这时我很快想到了和袁先生之间,他不怎么做家务、他出差顾不上家、我都没有那么生气,只能说有些不快,都算不上生气。只有一个点,这个“开关”不是感应的,应该磁铁的,他就像那个北极,我是南极,他刚散发出一点磁力,我就“啪”被吸过去了,“开关”点亮;愤怒升腾而起。

这就是他说我“不行”的时候,比如:我劝你还是算了、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你得了吧……现在不知不觉中我就把自己变成一幅要打架的动作。我以为是欣赏、支持这些需要没有被满足,事实上,并不是。我几次尝试找到这个需要,而这却像个灯谜,没有那么容易被我找到。

现在看到那些深层次的需要,我并不知道接下来可以做些什么让自己没有那么容易“被点火发射”毕竟我国航天卫星的发射也没有这么频繁,我想一定是在那个过去,这个需要没有被满足的时候我没有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去感受他,没有给自己时间去和那些感受在一起,所以后来“她”才频繁的“被点火”。那就先停留在感受这些感受上,对这些需要没有被满足进行哀悼、对没有办法马上满足这些需要进行哀悼。

为什么说“殊途同归”好像每次情绪点燃都是不一样的事情,但是最后都落到那几个固定需要的,这就像迷宫,看似从不同的路来,最后的出口,都是一个EXIT。

当然以上皆为一些掺杂着感受的想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殊途同归”的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