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缪斯光环下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朵拉·玛尔

灵感缪斯光环下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朵拉·玛尔 本文发布于个人公众号:趣味艺术馆

人们谈起朵拉·玛尔,就不得不提起毕加索。

在2018年6月21日的佳士得伦敦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的晚间拍卖上,毕加索于1942年创作的《坐在扶手椅上的女人(Femme dans un fauteuil )》最终以近2,000万英镑成交。这件作品中呈现了毕加索标志性的扭曲元素、鲜艳生动的色彩以及动感十足的笔触,被认为是毕加索绘于二战期间最杰出的朵拉肖像作品之一。

图片发自App

毕加索一生为朵拉·玛尔创作了众多画作,她作为他的灵感来源,为他提供了不少创作素材。在遇到朵拉·玛尔后,毕加索确定了立体主义时期的独特创作风格。在毕加索创作广为人知的画作《格尔尼卡》时,朵拉·玛尔作为他的情人陪伴身边,也曾在该画作中帮忙绘制过数笔。

图片发自App

但人们很少想起,朵拉·玛尔在遇到毕加索之前,是一名超现实主义摄影师,在20世纪30年代,这一新兴的流派中,朵拉·玛尔的作品是不可忽视的一盏明灯。

朵拉·玛尔(Dora·Maar)原名 Henriette·Theodora Markovitch,于1907年出生于法国,母亲为法国人,父亲是克罗地亚出生的建筑师,其父后来搬至阿根廷工作。作为他们的独女,朵拉·玛尔成长于阿根廷。20世纪20年代末和父母搬回巴黎后,她开始学习艺术,很快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摄影上。自那时起,她结识了Jacqueline Lamba(后来成为André Breton的妻子),以及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等一众在现代摄影史上大放异彩的人物。因为天赋和勤奋,她很快掌握了摄影这项新艺术形式的技巧。同年她把自己的名字缩短为朵拉·玛尔,并开始职业摄影师的生涯。

在超现实主义艺术兴起的时期,被这一艺术流派所影响到的现代艺术家们认为,其使命是挖掘新的、未被探讨过的那部分人类的"心灵世界"。他们刻意表现的对象是人类的下意识活动,偶然的灵感,心理的变态和梦幻,以剪刀、浆糊、暗房技术作为主要手段,在作品画面上将影像加以堆砌、拼凑、改组,任意的夸张、变形,创造一种现实和臆想、具体和抽象之间的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最广为人知的艺术家代表: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 1904—1989)。

没有既有风格的约束,没有固定的表现手法,不受理性的束缚,没有任何美学和道德的成见。朵拉·玛尔丰沛的想象力,通过该艺术流派的展示手法,在她的作品中任意驰骋。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在给《费加罗报》拍摄的系列中,她将比基尼模特的形象和波光粼粼的游泳池重叠。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她还试验极具超现实艺术属性的照片拼贴(photomontage),镜子、娃娃等角色给作品带来诡异的氛围。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她为生活中常见的平凡事物注入了魔幻感,欣赏她的作品就仿佛进入了魔幻小说家笔下的世界,现实中的景象在作品中被放大、缩小乃至扭曲变形,塑造成了全新的“符号语言”,而这些“符号”代表着情绪、诗意、感性、政治理想等等情绪化的反应,这些”符号“无法被翻译成语言明确解析,观赏者在欣赏作品时,通过取得与这些情绪的“通感“,便能充分体会到它们的艺术魅力。

由于超现实主义反对战争、反对疾病的思想影响,她同时还拍摄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困窘、迷茫、苦难的街景、人像等摄影作品。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1935年末,艾吕雅在让·雷诺阿电影《兰基先生的罪行》(Le Crime de Monsieur Lange)拍摄现场介绍毕加索与担任场景摄影师的朵拉相识,这是二人的初遇,当时的毕加索54岁。第二年初两人在双叟咖啡馆(Café des Deux Magots)重逢,并很快发展为情人关系。

此时毕加索本人正陷入生活的不顺期,同时伴随着艺术灵感的枯竭,让他苦恼不已。当他遇到坐在咖啡馆邻座的朵拉:蓝色的眼珠,浓密的眉毛。她不停地在桌子上用一根尖尖的小刀在她的手指间穿插,一不小心就会有一滴血染红她黑色手套上的玫瑰花。她的小刀、手指和手套紧紧抓住了毕加索的心。毕加索向朵拉索要了手套,甚至后来还锁进了他珍藏物品的展示柜里。

在两人确立了关系之后,朵拉作为毕加索灵感缪斯的人生旅程就此开始。对于世人和毕加索来说,这是一段全新的开始,全新的毕加索就此诞生。他通过观察朵拉的表情和姿势,将她的面部在画布上解构重组,结合富有诗意的幻想,一副又一副以朵拉为原型的艺术作品诞生了。一开始,画中的她是有着明媚微笑的女子,我们可以看出这时画家作画的色调也显得明快同时充满热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情的消逝以及伴随着毕加索与其他情人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朵拉在画作中的形象变为了哭泣的女人。画家采用了具有强烈视觉冲突的色调搭配作画,可以让观画者感受到哭泣的女人内心的冲突与挣扎。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最后,在缪斯和情人地位被弗朗索瓦丝·吉洛(Francoise Gilot)取代后,朵拉经历了精神崩溃,并逐渐退出公众视野,在宗教和神秘主义中寻求慰藉,晚年以独居为主。然而她始终持续自己的艺术创作,尽管拒绝参与展览,也不允许摄影作品被复制。直到1997年去世之后,她的众多作品才被发掘,其艺术家的声誉才逐渐恢复。

我们可以从她的生平看出,在遇上毕加索之前,她是才华横溢的独立女性,具有时下新潮的思想和独特的创造性思维,然而遇上了毕加索以后,他用一副《哭泣的女人》就几乎定义了她的整个人生。

在此文中,我们分享朵拉·玛尔的摄影作品,目的是想让大家绕开毕加索的画作,重新认识朵拉,让大家看到一名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激情、大胆、创新和沉思,了解一个真实的艺术家,而不是以大师背后的灵感缪斯作为对她一生的片面评价;同时也希望能够与大家以此为契机,共同欣赏超现实主义这一现代艺术表现方式,对多元化的世界更多一份理解。

虽然真正的超现实主义已在1966年伴随着安德尔·布雷登的逝世而消逝,但是其所传递的爱、自由与内心的萌动,以虚幻夸张的梦境表现手法来对抗痛苦的现实,诠释生命意义的创作方式,仍然值得我们深入地了解与思考。

图片发自App

“我尽管傲慢,但这并不妨碍我妒忌。我们所分享的东西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从来不把现在的毕加索与认识我之前的毕加索相比,也不与在我之后的毕加索相比。我知道人们是这样形容我的:在毕加索之后,她只爱上帝。如果我没有说过这话,我感到很遗憾;如果我说过,我一点也不否认。我爱的人,他给我的爱必须是独一无二的。我不愿成为他唯一的情人,但我要求成为他独一无二的情人。傲慢,神圣的傲慢。我并不要求上帝只爱我一人,只要我对他的爱是独一无二的,我就满足了。他没有命令我做任何事情,是我自己选择生活在这种爱情当中。”

                  —朵拉·玛尔(1907—1997)

你可能感兴趣的:(灵感缪斯光环下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朵拉·玛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