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闫伟@助远达咨询 (ID:yanwei82714)
前不久,“在行”上有一位深圳的企业家约见我,咨询其企业应该如何更好的选择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软件,详细沟通后,抛开软件不谈,其实际诉求的核心就在“管理可视化”上,不得不敬佩改革前沿企业家们管理意识的前瞻性。
如何让“管理可视化”,是大多数企业家都想解决的问题,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到和他一样渴求管理提升的企业家们。
注:“在行”是中国领先的知识共享平台,可在平台搜索“闫伟”联系我
可视化的概念
一提到可视化(Visualization),很多人会想到那些很炫的数据大屏、图形化软件、虚拟现实等技术。其实,可视化不是一种软件技术,而是一种方式方法。
可视化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最普遍的无疑就是红绿灯,只要一眼看到信号灯,一秒钟内就可以做出停或者行的判断。如果用文字或者其他手段,均无法达到这个效果。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比如,在很多写字楼里,空调出风口会系上一个红色丝带,通过丝带的飘动可知空调送风的情况。
在企业管理这个领域里,我们常说的可视化,是将需管理的对象用一目了然的方式来体现,便于迅速判断其状态、过程和结果的一种管理方式。
在企业管理领域,日本丰田公司著名的“看板管理”是可视化管理的典范。“看板管理”最初是丰田汽车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从超级市场的运行机制中得到启示,作为一种生产、运送指令的信息传递工具而被创造出来的。其内容包括“工序、设备、人员、物料”等信息。
简单来说,可视化是一种管理的方法,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是软件、看板、纸质文档等),关注企业里实时发生的人、事、数据的情况。
可视化的价值
一句话概括:可视化是为了让管理没有盲区。
举个例子:
企业管理中,经常有这样一种场景,领导安排了一件事,员工领命去做,然后领导等待员工汇报结果,当然这个结果可好可坏,但往往当坏结果出现的时候,已经无法弥补错失了。在员工领命到结果出现这段时间里,管理者是有盲区的,管理者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就会出现各种所谓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影响最终的结果。
怎么才能做到在指令发出到结果出现之间这段时间的管控?这也就是过程管理的核心。只有做好了过程管理,才会让管理者没有盲区。
看得见,才透明
管理者对于工作的人员、进展、结果等信息能够实时掌握,这种透明也杜绝了信息不对等造成的误差和决策失误。很多企业要求员工写日志,其实就是一种透明过程的方法,通过日志,管理者清楚的知道员工工作的进展,避免出现事情到最后一天才知道结果的情况。
看得见,才有执行
还是这个日志的例子,假如员工每天写,但是管理者从不看,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一定会是写的久了,就开始应付了事。对于工作的推进也就放松了节奏,势必出现执行力不到位的情况。管理者如果每天评阅日志,及时给予反馈,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因为信息互换,彼此透明了,员工知道管理者在关注过程,管理者也知道员工在如实反馈情况。就会形成良性的循环,提升执行效果。
看得见,才会管得好
有了透明和执行,管理就形成了闭环,从任务制定到过程关注,从过程管理到结果反馈,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结果都变得清晰可见,管理自然更上一层楼。
如何可视化
要实现管理的可视化,就要像指挥一场战役一样,明确目标、随时监控、指令迅速传达,实时更新战斗结果和损伤情况。
目标可视化
比如:周一安排员工做一个方案或者一个产品设计,如果只是说周日完成,大概率周日拿到的是一个不怎么满意的交付物。如果把这个任务分解到周二提交什么、周四提交什么,或者按百分比进行提交,是不是会更好?
一方面让员工更好操作,一方面遇到问题可以及时沟通,抑或能最大程度的减小成果在周六丢失(员工离职、文件损坏等)的风险。
过程可视化
一项任务安排后,管理者如果能实时掌握而不是完全靠汇报,是极有利于改善管理结果的。
就像驾驶汽车看仪表盘一样,管理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时了解员工在做什么,做的怎么样,项目进展如何,风险有哪些,还有多久能完成。
方式的选择上,既可以是传统的文件汇报,也可以是现代化的管理软件。只要能实现这个目的,达到过程可视,工具只是增加效率。
结果可视化
有了目标的分解、有了过程的监控,结果就变得可控。但即便是这样,结果的量化和可视化也是较为重要的环节。通过当面汇报、报表或者管理软件,直观的反应结果,让管理者能够准确的做出决策。当目标和实际有偏差的时候,快速进行纠偏。
总结
没有目标无从执行,没有过程,无法保证结果,只关注结果,又无法让过程持续优化。
只有通过目标、过程、结果的循环改善,让指令更清晰、执行更有效、结果更准确。这才是管理可视化的核心价值。
管理的可视化,靠的是意识、方法、流程和工具,在这几个因素里,意识和方法尤为重要,流程和工具是为了固化这种意识方法,不用太迷恋工具本身,还是那句话,能解决问题的工具就是最适合的工具。
现在知道如何实现管理的可视化了吗?还有问题?可以联系我。
感谢您的阅读,陪伴企业,助力成长。
你可以拒绝学习,但你的竞争对手绝对不会!
欢迎留言或关注公众号(ID:YW-ZYD)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