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第六讲-丝绸之路与多元民族文化的融汇

2021-11-4 王欣
引言:
丝绸之路的关键词:民族、宗教
重要观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宗教的概念——(1)一种信仰体系(有教义)(2)仪轨制度:有特定仪式,有特定的服饰与身份(3)有特定信仰的神(通常是人创造出来的)(4)还具有工具性(要极力避免被工具化)
    马克思: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
    中国的宗教历史,宗教文化的融合
    eg.安禄山的信仰是祆教(从波斯传入)用祆教团结胡人
    粟特人是宗教文化的传播者,祆教(拜火教)、景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伊斯兰教,他都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来传播宗教。
    历代王朝都是利用宗教维系大一统国家的团结
    eg.乾隆皇帝承德避暑山庄的多民族融合景观(有机会要去)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融合
    中国的民族融合是非常的充分的。
    民族的概念也是不停地被建构的,里面充斥了资源的竞争。
    建国之后是有民族识别,因此有了民族的区分
    民族是通过比较产生的
    民族现象背后其实是存在各种利益关系。
    eg.李世民的家族渊源与民族
    文化、语言、文字(也是民族构成的要素)

民族还具有社会属性#

民族身份在社会资源分配中还时发挥作用的
民族文化外在的是可以改变的。
民族与宗教 不能完全对应的,很容易被人利用,民族和宗教会凝聚自身一定会排斥他者
“一路”中主要经过的宗教都是伊斯兰信仰国家。所以伊斯兰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一、民族从何来?
宗族特征与文化差异
“斯大林对“民族”的定义是:“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看看十九大报告关于民族宗教的政策
民族识别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民族平等保证起点公平
(看看所有的表格都在固化一个人的民族身份)
在建国初期极大地巩固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但是在后期发生了一些变化。
但是消极性的作用也会逐步凸显,就是掌权的少数民族搞了利益输送,已然造成了不公平。






民族的地域观点要打破
*人类的起源是共同的,我们拥有共同的祖先
*民族或者种族的外在与内在特点是后天形成的
*民族种族、宗教信仰无优劣之分,我们没有互相歧视的理由和依据(除非物质。偏见否则是别有用心)
*要警惕任何打着极端民族、宗教旗号的宣传与蛊惑行为(特别注意其背后的利益因素)
毛泽东:首先是阶级消亡、而后是国家消亡、而后是民族消亡,全世界都是如此。(马克思注意最基本的观点)
对于民族与宗教问题,中央只能正向引导,不能镇压与堵,计划矛盾。
推荐图书《中亚古国史》
二、丝绸之路与新疆多元民族的融汇
去新疆一定要去的几个地方:吐鲁番、鄯善县、吐峪沟
有一个结论,就时新疆这个地区,所有的民族和宗教都存在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带一路第六讲-丝绸之路与多元民族文化的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