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到底是什么—三节课第一周思考

即使到现在,“运营”一词在个人脑海中依旧没有体系化的概念。自己完全是误打误撞中选择了这一职位,且手头上的专业书籍还未开始阅读学习,只能依靠个人在此前的经验,从课程和工作经验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做出相应小结。

个人经验

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变化极快的地方,去年被媒体看好的几个领域:“VR”、“直播”、“网约车”,现在已经归于平静。其中,“VR”似乎从一开始不清晰合理的定位就注定了其概念炒作的性质;“直播”则是个人不太关注的一个领域,毕竟这一次的兴起主要集中在移动端,是在4G网络普及,大资本介入,手机功能完善几个前提下的产物。“网约车”则是个人相对关注和日常使用较多的领域,不过个人只注意到了类似“神州”、“曹操”“首旅”之类的专车市场,市场占有率最大“滴滴”、“UBER”的用户体验始终不佳,尤其后者糟糕的用户体验:如打车成功后显示的车辆信息不完整,无法开具发票,不禁让自己理解了国际巨头很多败在“本地化”的先例,而“UBER”的最终结局也在某种程度上提现了这一点。

除此之外,不得不提及这一波移动互联兴起的载体——智能手机。虽然高通在骁龙820重新打出翻身仗,一举摆脱前一年“火龙810”的阴霾,但是这个行业从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的转变,已经不可逆转。个人而言非常重要的事件:即“小而美”的魅族,放弃了原有的市场策略,大开“演唱会”,试图用不断发布新品在这一片“红海”中维持品牌的曝光量。自己当然是失望的,但也是理解的。(国产手机中走性价比路线最出名的“小米”、“魅族”,个人实际上都是喜欢的,尤其是前者,是个人真正理解智能手机的契机。)

九月份的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实在是乏善可陈。三星的爆炸事件,则是对个人的一记闷棍,如果说NOTE7没有使用最新的骁龙821个人可以理解,那三星在出事后推诿、狡辩甚至威胁,则是彻底去除了对这个品牌的迷信。

课程理解

个人并非一个合格的运营,因为对于专业的数据分析,个人几乎是一窍不通的。其他如文案、策划,最多也不过是差强人意。

正如老黄自己在课程中说道“运营是个框,什么都能往里装。”个人实在是不能不和早年学习电视时的“电视是个框,什么都能往里装。”的联系起来。没错,运营是一项讲究综合技能的职位。综合到,个人屡屡疑惑自身工作的内容。

不过,自己对于老黄共勉的那句运营始终是距离用户最近的那个人颇有认同感。无论是之前代维,还是现在自身运营,个人在工作中因疏离用户,受到了好几次打击。自媒体运营虽然不像是APP或者游戏,用户对产品产生直接的经济效应,但依旧遵从着媒体的一般准则,曝光量再大,转化率低依旧是不成功乃至不合格的。

换句话说,运营的工作是最需要“参与感”的。不过参与感来自哪里,这就必须依靠合理的规划与行之有效的活动配合。老黄在案例分析中讲到的微信群的对比,几乎就是自己运营的两个QQ偶像应援群的翻版。实际上自己在两个群的运营区别,仅仅在于一个群在建群之初,一早会问早和播报个人喜欢的新闻资讯,以及解决群内成员的某些问题。群内成员的互动与了解,或许就在那1-2月的时间中,得到了提高。

尾巴

1.个人这次的输出可能算是最为不正规的,逻辑也非常的混乱。

原因比较多,不过终究还是出在自身,自己也期望在本周学习后,输出的内容质量可以有一定的提升。

2.而立之年,个人前几年的散漫最终导致一无所获。

不过,既然一无所获,从头开始规划也并非一件坏事,这也是自己报名参加本次课程的最重要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运营,到底是什么—三节课第一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