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海钦重阳节长图谈孝,让听众再受孝文化熏陶,获益匪浅

前不久,恰逢我国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孔子第75世孙孔海钦应邀来到长沙图书馆,作客思贤讲坛,以《重阳谈孝 爱在身边》为题举办讲座,谈中华孝道文化,从儒学经典中看古人的孝道观,结合现实探讨今日之孝道与感恩,让听众再受孝文化熏陶,获益匪浅。

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孝可以安邦,小孝可以治家。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可见中国人对孝的重视。中国重阳节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孝是感恩的表现,西方国家有感恩节,31年前,我国把重阳节确定为老人节,为重阳节赋予了新的含义,从那时起使这个古老的节日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在当今社会,我们怎样才能弘扬人性的真善美,摈弃假丑恶,共同弘扬人类文明的敬老与孝道精神呢?孔海钦的讲座引经据典,对此进行了阐述和讲解,为现场及众多通过直播观看讲座的听众(其中不少是孩子)上了一场生动的孝道课。

孔海钦先从重阳节的概念讲起。农历九月初九,“九九”双阳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长命百岁,长命百岁是一百年,如果我们的精神影响一百年,就等于活了200岁。”

孔海钦从以下十六个方面展开讲座:

一、基本之孝。孔海钦对《孝经》中的“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逐句进行了解释,意思就是在家里要恭谨但不失礼;赡养父母要让其老有所为得到快乐;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照顾他们治病;父母去世时要表达悲伤之痛,做到哀而不伤;后来祭祀时要表达敬仰肃穆之情。对《论语》中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祭神在,祭神如神在”、“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头顶之上有神明”、“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及《朱子治家格言》中的“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等进行了翻译和解读,意思就是要慎重地把祖先的德行传承下来,学习他们的优点和经验,包容他们的缺点,把祖先的肉体和灵魂安放好,让德行一代一代地厚重起来;祭祀祖先要体现仪式感和庄严感;祖先无所不在;要接受祖先的监督;提醒自己不要犯错误;祖先虽然远去了,后人祭祀的时候要诚心诚意。

二、好学、友善、自律。孔海钦讲了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做到好学、友善、自律,让父母高兴就是孝顺了。他翻译和解读了《论语》中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等重要论述。意思分别就是:每天都要学习,学到自己有学问、有修养、有思想,说的话有人听,就足够快乐了;有朋友从远方来,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里谈学问道,没有比这个更快乐的了;没有人举荐做官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论语》中说的君子有三层意思,一是好学快乐,二是善于与别人分享美好,三是没有做官而不恼怒。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人家学习,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是好学的了。

三、使父母受敬。《礼记·祭义》有云:“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孔海钦解释说,《礼记》中把孝分为三等:一等是尊重父母,使别人也尊重父母;二等是保证自己的言行不给父母带来耻辱;三等是养活父母。他对《弟子规》中的“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进行了解读,说人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受到伤害,让父母忧虑;更要注重品德修养,不能做出伤风败德的事情,使父母蒙受耻辱。

四、孝不能等待。孔海钦介绍说,比尔·盖茨读孔子的书后来到中国,也说“孝是不能等待的”。这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个意思。

五、爱惜身体。《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敢毁伤,孝之始也。”孔海钦解读说,爱护身体是父母对孩子最起码的要求,人的身体从父母得来,孝的第一步就是要爱护身体。他因此讲了《汉书·王尊传》中的故事,说王阳要到某地任职,因听说那里有老虎怕伤了身体,就不肯去就任,这是愚孝不忠,而王尊有勇有谋,夜间休息,天亮再赶路去赴任,做到了忠孝两全。还讲了《论语》中孟武伯问孝的故事,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因孟武伯爱出风头,容易招人嫉恨,所以孔子说,父母最大的担心是你的身体,你不要到处惹是非。

六、喜惧之心。《论语》中有“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海钦解读说,父母的年龄不能不知道,要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又要为他们的衰老而感到恐惧。我们要常怀喜惧之心,关心父母的衣食起居,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时光。

七、孝在敬。《论语》中“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海钦解读说,不能把孝单纯理解为赡养父母,狗和马也有人养,如果不尊敬父母,与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呢?孔海钦说,尊敬父母是好家教的表现,好的家教要从胎教开始,之后要有幼教、少年教育、青年教育,每个阶段都要让人知礼懂礼,要让青少年懂得责任和使命。

八、孝在礼。孔海钦讲了《论语》中子夏问孝的故事,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对子夏说,和颜悦色最难,和颜悦色代表了两个意思,一是身体健康,父母安心,二是你心情愉快,生活幸福。家里有事,帮父母把事情做了,有吃的,让父母先吃,这就是孝?远不止于此。

他还讲了孟懿子问孝的故事,子告之曰:“无违。”孟懿子没有听懂。孔子让樊迟给孟懿子去讲,樊迟也说他不懂,于是孔子就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意思就是不要违背父母的良好意愿,记得,父母的良好意愿我们要传承。他也介绍了古代的基本礼仪:坐如钟,男抖穷,女抖贱,坐不中席;立如松,体不摇时,立不中门;行如风,稳健轻盈,行不中道。

九、劝谏父母(忠孝不愚孝)。孔海钦对《论语》中“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及《弟子规》中“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两句进行了解读,说碰到蛮不讲理的父母怎么办?要向圣人学习,父母害我,我避之,而心无怨;兄弟姐妹害我,我逃之,而不报复。父母有错,我们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跟再跟父母说,父母不听怎么办?我们作为子女就跪在父母面前很伤心地哭,一直哭到父母改正错误为止,要不然全家就会面临灾难。如果父母用脚踹你,没关系,爬起来继续哭。劝不行,就用苦肉计。

十、谨守家教。《论语》中有“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海钦说,父母考验孩子,要看父母在家和不在家时情况怎么样,父母在时看其有无志向,父母不在的时候,要看其德行。家教包括家德家风、家规家训、家礼家法、家谱家祭,胎教,出生礼、开笔礼、成童礼、志学礼、成人礼、婚礼、寿宴礼、丧礼、祭祀礼。他强调,教孩子要从五个方面去做,即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思维、习惯和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

十一、不恨家人。孔海钦讲了二十四孝中《芦衣顺母》的故事,重点是“子骞劝道: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这一句。闵子骞(即闵损)母亲去世后,父亲娶了后母,后母生了两个弟弟,冬天做棉袄给两个弟弟穿,而让子骞穿芦花做的冬衣,很冷,他父亲发现后要休妻,子骞跪求他父亲不要休妻,说后母在,受冻的只在他一人,要是后母不在了,他和弟弟三人都要受冻。后母知道自己错了,后来一家人很和睦地过了几十年。

孔海钦说,儒家文化讲究对同胞要温良恭俭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恭宽信敏惠,仁义礼智信,而对敌人,则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抛头颅洒热血、见危授命、见危致命,誓死保卫国家,这就是刚柔并济的中国文化。

十二、父母安心,自己心安。孔海钦认为,《弟子规》里的“父母呼,应勿缓”,意思是有错,父母呼,喊你马上改正。“父母命,行勿懒”,不是父母有命令,即刻行动不可偷懒,而是父母所行使的传承家德家风的使命,子孙后代没有资格偷懒的意思。

他对《诗经·国风·桃夭》进行了解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春节前后是结婚的旺季,因为那个时候桃花盛开了。花都开得这么鲜艳,“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大的孩子跟桃花一样,可以嫁人了。“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花第二年更加鲜艳,夫妻有孩子了。“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嫁到这个家庭,受益于这个家族。“桃之夭夭,其叶蓁蓁”,每年开花结果,结果开花代代相传,变成一个大家族了。“之子于规,宜其家人”,从结婚那一天开始,到现在成老人家了,还是家族的宝,宜其整个大家族。

十三、善于表达。孔海钦对《论语》中“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的前半句进行了解读,说的是该跟人家说话的时候要说,该说的时候不说就失去了这个贵人。那如何留住这个贵人,抓住机会呢?唯读书而已。

《论语》中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孔海钦解读说,还没有叫你讲话,你就急着讲,这叫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叫你讲话又不讲,吞吞吐吐的,一定有所隐瞒。“及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没有看环境背景,尽管自己说话,这样的人叫做“睁眼瞎”。读书,就是教我们学会表达自己。

十四、善于交友。《论语》中有“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孔海钦解读说,高尚的人凭借文才聚会朋友,凭借朋友辅助仁爱。所谓君子者,要善于交友,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我们每一个朋友都满腹经纶,彬彬有礼,往来无白丁,真诚相待,谈学问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十五、榜样的力量。孔海钦解读了《荀子》中的“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幼而不逊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说小时候不好学,长大了没有才华。老了不去教化子孙后代,子孙后代没有人怀念你。小时候不谦逊、礼让,没有尊重长辈,长大了乏术可陈,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自己还没有所建树,生活习惯又不好,怎能成为子孙的榜样呢?

“家书藏千尺,方得贵子弟。”他强调,古人讲究诗书传家,当今我们要正视读书的作用,多学习礼仪,多阅读经典,孝敬父母,抚养子女,让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十六、什么样的为人是不孝的?孔海钦引证了《论语》中的“曾子曰: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笃,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行不遂,灾及乎亲,敢不敬乎? ”和《孟子》中的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作为答案。

讲座最后,孔海钦对整个讲座进行了总结:让自己心安,内心自由,让父母安心,回家看看,要穷养孩子,要富养父母,这就是孝。

你可能感兴趣的:(孔海钦重阳节长图谈孝,让听众再受孝文化熏陶,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