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心桥”上彩虹起

“连心桥”上彩虹起(散文)

                赵元龙

      午后的郊外,秋高气爽。蔚蓝色天空飘着几片薄纱似的白云,像披在仙女身上一条条雪白的纱巾,婀娜多姿,楚楚动人。我沐浴着多情多姿的仲秋美景,来到晋城市城区夏匠村。

                “乐”在文化大院

      夏匠文化大院位于村东。近万平米的大院内,南面是新式舞台,东墙上书写着习近平总书记“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的红色大字。西北上下两层分别布置着几个活动室。北楼门上挂着“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村”“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明村镇”等金光闪亮的“国字牌”奖牌。

      十月的天气,寒意渐浓,但是,文化大院却热闹非常:书法绘画室、图书阅览室、合唱排练厅......双休日的中小学生以及一些大人不约而同来到这里。

      西楼前一块“家庭教育陈列室”的牌子跃入我的眼帘。我径直向前走去。

      大约50平米的陈列室内,二十几个孩子围在一起,一个个瞪着大眼,聚精会神地在听一位四十余岁中年男子讲解。

      中年男子忽然抬起头看见了我,立刻向我招手。

      他是樊宝华,原籍沁水人,1989年应聘来夏匠村小任代课教师,2010年协助村里建起文化大院,义务担任管理者和讲解员,还被西上庄、西城小学聘为书法和劳动课教师。 

      “赵老师!欢迎您来指导!”樊宝华迎面走来,并指着地上的旧物件动情地说:“这个家庭教育陈列室,是由夏匠村王全惠等几位乡贤发起、村民共同筹集起来的。”

      我扫描着整个陈列室:上百件旧时的农具和生活用品排列有序。从犁、耧、耙,到纺花车、织布机、针头线脑,从笔墨纸砚到锣鼓乐器……这些凝聚着浓浓乡愁、略显原始与落后的实物,真实地记录了先辈们生产、生活和艰苦奋斗的历史,也让古代、近代、现代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看到眼巴巴等待讲解的孩子们,我向樊老师摆摆手,示意他继续讲解。

      樊老师面朝孩子们,指着一张摆放着 “文房四宝”和一盏小油灯的小书桌说:“同学们!这是我们村九十多岁的王恩会老人一家的‘传家宝’。王爷爷兄妹七个,在父母严教下,就是在这张小书桌前习字读书,然后走出大山成才成名的!”

      “这个织布机、纺线车是我妈妈的嫁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一家的女孩子从七、八岁开始,就要跟随母亲起早睡晚,纺线,织布,做鞋,维持全家人穿衣取暖。”

    “一盘小石磨,一个大竹簸箩,是过去家家户户加工粮食的主要工具。十几岁的孩子,每天天不亮就被大人从睡梦中拉起来,帮忙舂米推磨”......

      听着樊老师津津有味的讲解,我感动不已:这些老物件,以及发生在村民身边的典型事迹,再现的是夏匠村“耕读传家”的道德风尚,渗透的是传统文化难以估量的教育价值。

      我走近樊宝华老师,激动地对他说:“看见这些旧家什,我就想起了我们小时候,总觉得还挺有感情呢......现在的孩子大都缺乏生活,让他们认识认识祖先留下来的劳动工具,启发他们热爱今天、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很有意义!”

      走出家庭教育陈列室,我沿着楼上楼下一个个活动室看起来。

      书法绘画室里,陈列着夏匠村已故先生魏二虎生前创作的几十幅油画作品。几个孩子坐在桌子前,有的练书法,有的练素描......

      我轻轻踱着步子,很有兴致地从每一个专心致志的同学面前走过。

      一个卷发女同学见我弯下腰看她的作品,立刻站起来,很有礼貌地说:“老师!我从小就对绘画感兴趣,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习素描,但升初中后,每个周末都被补习班填得满满的。现在好了,作业少了,我可以每礼拜都来这里练习。”

      我笑着说:“你画的真好!我为你点赞!”

      卷发女同学忽闪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看了看我,俏皮地说:“谢谢老师!”停了片刻,她又激动地说:“来在这里真好!沉浸在素描绘画里,时间也好像停止了,反正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很享受、很满足”......

      在合唱大厅,十几个人仰着头,拉长嗓子“啦—咪—啦—”......在羽毛球场地上,几个小学生正跟着大人一起练习发球。目之所及,眼随球飞,笑声起伏……

      这里已成为孩子们假日的新乐园!

      走出文化大院,留恋于整齐干净、功能齐全的活动室,陶醉于悠扬动听的歌声、安静舒适的环境,我感慨万千:

      一个文化大院,既是村民丰富文化生活的场所,又是家风传承的重要基地,还为孩子们提供了假期和双休日发展个性特长的基本条件。既兴奋了孩子,又放心了家长,真是一举多得啊!

                  “美”在动手之间

      走出文化大院,从东往西的大街两旁,一排排整齐的民房、一行行成荫的松柏、一块块图文并茂的家风教育宣传板报......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真让人心旷神怡!

      我和夏匠村党支部邢晋万书记走进北面一个二层楼房内。

      一位年近六十岁的奶奶腰间围着一条蓝色围裙,手里拿着一捆清翠碧绿的油菜叶正放进了孙女儿手中。

      孙女接过菜叶后,细心地将里边的烂叶子去掉,然后放进水里清洗。

      奶奶一边点头向我们打招呼,一边对孙女讲:“把绿菜的叶子一片一片折下来,头脚按顺序堆放在水盆中,先在水中浸泡15分钟,再冲洗三遍以上......”

      邢书记告诉我:“老人孙子段博楠、孙女段硕楠,都在西上庄小学上学。学校开设劳动课,家长学校也对每个家庭提出要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掌握基本生活本领。这不,家家都有一张《家庭生活技能活动安排表》呢!”

      我近前细心看去:一张“假期家庭生活活动安排表”包括家务劳动、阅读、公益多个方面。从起床、就餐、活动以及休息时间,都安排得非常具体:

      早上,动手叠被子、洗嗽,然后清扫院子和整理屋子;早饭后帮助家里洗碗、打扫厨房;上午有30分钟的“国学经典”阅读,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午饭前帮助妈妈做不同口味的饭菜。午休后,30分钟书法、写字或绘画,然后到文化大院做公益、或者做家务活儿。晚饭后收听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写日记和思维训练......

      活动安排还有“家庭劳动任务清单”:擦净餐桌、清理洗手池、餐前摆碗筷、学做炒菜、学会做鸡蛋营养餐、凉拌家常菜、淘米和煲饭、洗衣、浇花、折叠春联纸、学擀饺子皮等十几项。

      看着这一张“假期家庭生活活动安排表”和“家庭劳动任务清单”,我不禁惊讶起来:“这还真是个新鲜事物!”

      女孩的奶奶告诉我:这是家长学校根据学校劳动课要求制定的。

        我试探着问小女孩:“你都会做哪些家务?”

        她很大方地说:“我会炒菜!”

        奶奶看着女儿,点了点头,示意她大胆去做。

        小女孩洗了洗手,很麻利地系上围裙,然后走近炉台。

        她从洗菜池里拿出绿油菜,将水滴净,然后放在案板上。接着往锅里倒了两汤匙花生油,打开煤气,点火加热,等到锅里的油即将冒烟沸腾时,小女孩迅速将油菜倒进锅里,不停地翻炒,然后将味精盐等调料一起放到锅里伴菜炒,绿菜叶不一会儿就变软变深绿,阵阵菜香也扑鼻而来。接着,她立刻熄火关煤气,拿出两个菜碟子,把炒熟的绿油菜盛在碟子上。

      小女孩流着满头大汗,一边擦汗一边喘着粗气说:“奶奶告诉我,炒菜只需七分熟。爷爷(女孩称呼我),您尝尝吧!”

      看着清香爽眼的绿叶菜,我禁不住口水都流了下来。为了鼓励小女孩,我立刻拿起筷子,夹了几片叶子丢进嘴里。啊!好香啊!

      我伸出大拇指,朝着小女孩连连夸奖。

她红着脸笑了......

      “都说我们村风水好,在我看来,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是一个村子最好的风水!”邢书记自豪地说。

      女孩的奶奶告诉我:“这也是村委重视的结果,今年开展‘好家庭、好家风’评比,有一条就是‘比一比,看谁家的孩子掌握的生活技能多’,你说,谁家愿意落后呢?”

      奶奶接着说:“过去,我们很少让孩子下厨干活儿,孩子都成人了,还不会自己做饭,以后总不能天天订外卖吧?”

      我说:“天上不会掉馅饼,美好生活是靠自己动手动脑、出力流汗换来的!”

      奶奶笑着说:“是啊!我对孙儿女的期望是:在不影响学习文化知识的前提下,还要学习生活技能,将来靠自己生活!”

      “您做得太对了!”我和邢书记不约而同地夸奖道。

      是的,既然读书是为了将来更好的生存,那么,生存所需要的技能就是人生第一本教科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要想帮助孩子系好人生第一颗扣子,首要的一条,就是让孩子的成长融入生活,融入良好的家庭教育中。

                    “靓”在成长瞬间

        在西城小学操场北面,有500余平米的“菜园、花园、果树园”三块劳动体验基地。栏杆外竖着几块图文并茂的橱窗:“基地简介”、“农作物种植指南(豆荚类、根茎类、茄果类等)”和“班级劳动角”。

      一块块整整齐齐的小田地里,五颜六色的菊花和月季花争奇斗艳,仲秋的各种蔬菜油绿发亮,待收获的山楂、柿子等果实挂满枝头......

        西成小学宋国忠校长热情地告诉我:

        “我们在校园空地开辟出几块小田地,分配给各班自主种植和管理。聘请当地农科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劳动技术辅导。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参与种植、除草、施肥、采摘等劳动,零距离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劳动的意义。”

      从宋校长谈话中,我了解到了该校劳动课开展的具体情况,但我更关注的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问题。宋校长介绍道:

        劳动教育分为校内和校外(社区、家庭)两大块。家长要配合学校开展对孩子的生活习惯以及家务劳动技能习得与训练......

        劳动课评价采取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的“多元评价法”。每学年评选校园“种植小能手”“劳动积极分子”“家务劳动小能手”等。多方参与共同评价,既认可了学生的劳动成果,也能提升学生劳动积极性和成长的自信心。

        在西上庄小学沈西昌校长的办公桌上,我看到学生的《成长记录手册》。和以往的《学生成绩册》比起来,不仅仅是换了个脸儿,简直是脱胎换骨!

      《成长记录手册》涉及内容全面,而且富有创意:

      “我的小名片”:我的人生格言、我的特长、我的人生设计行动计划,并寄语“在广阔的天地里,唯有前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

      “心灵沟通”:有学生与老师、孩子与父母、老师与家长的谈话记录——心与心的交流、碰撞,搭建起心灵沟通的平台。

      在“我最骄傲的一点”中,有学生自己最满意的书法、绘画作品,还有几张参加劳动时的实景拍照,以及劳动中的体验感悟:

        “......摆动的笤帚,飞扬的灰尘......原本杂乱无章的房间在一瞬间变得井井有条,脏兮兮的地板在水的净润下、拖把的摩擦下,干净得如同镜子一般,妈妈的脸上荡起了笑的涟漪......”

        “叮叮当,叮叮当。厨房里响起了悦耳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如今的我,上得学堂,下得厨房,是不是很棒吆! 自己动手做出的美食真是格外香甜!”

        多么真实的记录!多么感人的语言!

        翻看着一本本《成长记录手册》,我惊讶了!

        一本平平常常的小册子,不仅珍存了每个学生成长途中一处处风景,更记录了他们成长中一个个坚实的脚印。它像一面镜子,照的是他们拼搏努力的历程:有喜悦,有自豪,也有自省;更照的是他们今后更远的路程。

        我想,“成长”是人类生命个体的重要体验。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靓彩”的“瞬间”。如果能把学生成长中一个个“精彩瞬间”记录下来,成为他们进步途中一个个“加油站”,那么,他们的梦想一定会更加繁华而绚烂,在人生的舞台上也一定能更加靓丽而“出彩”。

      ......

        下午四点多,我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一辆洒水车响着美妙的乐曲从宽阔的马路上徐徐开过,水洒过后,碧蓝的天空下,闪现出一道美丽的彩虹......

      我想,新学期的课程改革不正是一道美丽的彩虹吗?它像一条彩色的飘带,降落在一座由学校和社区共同筑起的“连心桥”上,那么色彩斑斓、曼妙无比!

你可能感兴趣的:(“连心桥”上彩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