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敬腾退出社交平台:我们都活成了社交时代的一座孤岛

​​​【原文链接:萧敬腾退出社交平台:我们都活成了社交时代的一座孤岛】


久未露面的“雨神”萧敬腾,因为近日在北美的一场演唱会上了热搜。

不是因为下雨,而是他在演出当天的造型,既雷人又大胆——长筒袜+超短皮裤,和印象中的老萧简直判若两人。

北美演唱会造型VS《我是歌手》造型

其实就在前两天,萧敬腾刚刚“霸占”过热搜,只不过这事听来有些心酸——他在INS上与粉丝互动,透露出想要退出社交平台的意向。

起因也很简单,有网友不满萧敬腾的微博账号“@蕭敬騰-LION獅子合唱團”,由经纪公司发文频率太高,希望由他自己发文。

而在回复网友的留言时,他表示理解大家的反感,同时他也坦言自己为经营社交平台浪费了很多时间,不想再玩了。

这些平台让我失去了自己。”他如是说。

而经纪人也透露萧敬腾会暂停使用社交平台。或许是受了老萧的影响,他的微博最近一次更新,停留在四天前。

舆论的冲击,行为的放大,这些客观因素都让明星有了被社交平台支配的恐惧。

社交平台的恐惧不单单是席卷明星公众人物,还有我等平凡大众。

微信在12月22日公布,系统从6.0进阶到7.0,有关更新以及使用上的细节也掀起轩然大波。

对于今年微信的第三次重大”改革“,不少文章开始分析微信7.0的利弊,张小龙的朋友圈也成为了大众解读对象。

见微知著,与其说社交软件的每一次改版都在迭代更新,不如说再次验证了社交平台于我们的不可或缺性。

01

今年5月,发生在泰国的一则新闻值得玩味:社交软件Line掉线一小时,泰国网友的生活几近崩溃。

Line于泰国网友,如同微信于我们。

Line掉线的一小时里,泰国网友的所有信息都不能发送给好友,一时间给社交网络造成了不小的恐慌。

掉线一小时就已如此,可见泰国人的生活早已离不开Line。我们同样如此。

知乎关于社交的问题层出不穷:

 “我们应该花费多少时间在社交上?”

“我该怎么礼貌而不失任性地退出群聊?”

“什么工具可以大批量单删好友?”

“怎么才能发现好友删了自己?”

这种镜像问题,也是令人啼笑皆非。

我们恐慌一些不是好友的人占据了我们的通讯录,却也同样害怕自己被“悄无声息”地移出了其他人的社交圈。

《黑镜》中的一集就探讨了社交平台对生活的控制

社交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敏感的,一边小心翼翼遵循着”屏交“的社交礼仪,一边百无聊赖地刷着陌生人的生活消息。

微信群是社交焦虑的重灾区。

有朋友吐槽微信群聊,她干脆眼不见为净,退掉了十来个群。

她说:“我很不喜欢微信的这一点,在别人邀请你入群时,如果群聊是四十人以下,你是没办法抗拒的。”

各种代购群、妈妈群、亲戚朋友点赞群,灌水红包日常群聊,反感又无奈。

不尊重个人意愿性的拉群,退群却成了一件分外尴尬且棘手的工作。

02


TED曾这样描述社交与人的关系:我们都活成了社交时代的一座孤岛。

演讲者是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雪莉·特克尔(Sherry Turkle),她在演讲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18岁的男孩很期待自己能够学会如何跟别人相处,但是事实上他的每一句交谈都必须借助于短信,他十分抗拒面对面的交流。

当演讲者雪莉·特克尔问沉迷于社交软件的人们:为什么不选择面对面交谈?

答案如是:面对面交谈是实时发生的,这种情况下没法控制自己要说些什么。

而社交软件不同,任何人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向别人呈现出接近完美的样子,朋友圈可以编辑删除润色,微信聊天可以斟酌撤回,就连图片和视频也可以添加滤镜。

个人形象在社交当中可以保持一种美好的状态:不多不少,岁月静好。

我们为了简便的联系而放弃与人面对面的沟通,到了真正面对面沟通时,却忘记了本来要说的话。

那个二次元各种甩表情包的好友,见面拘谨内向,习惯了”屏交“却不习惯面对面交谈的愉悦。

雪莉·特克尔在演讲内总结:我们对科技的期望变得越来越多,对彼此的期望却越来越少。

社交最吸引我们的地方,恰好就是我们最脆弱的地方:我们很孤独,却又害怕亲密关系。

手机是会给我们带来错觉的。

我们本以为自己可以把精力分配到任何我们想关注的地方:新闻,时事,娱乐,八卦,好友圈……

总会有人在那倾听我们,我们永远都不用独自一人,可也渐渐忘记了“独处”也有意义。

03


社交平台的好友,并不代表着“好朋友”。

 “有很多朋友”的假象,实际上,不过是微信联系人罢了。

不少人习惯性地标榜着自己与某一号人物的关系,“哎嘿,我跟他是微信好友呢”。

可实际上有的只是点赞之交,甚至点赞的联系都没有,挥挥手不留下一点云彩。

我们习惯了社交生活,渐渐地发现自己的恐慌:聊天记录里的99+、看不完的陌生人朋友圈……

社交信息的平衡感甚至存在于:你不让我看,我也不让你看的比较衡量。

据调查显示:朋友圈三天可见的人的心理,有一部分是因为想要看其他人的朋友圈,结果发现对方是三天可见,于是自己下意识选择打开三天可见的开关。

许多人十分庆幸微信7.0没有更新如同微博的“已读功能”,否则我们更加无处遁形。

于是在这样一个可以隐藏的空间里,大众都迫切地寻找一个情绪的宣泄口,以为只要在网络平台上抒发了就能够得到认同。

可不少人也忽略了一点,追求在社交平台上尽善尽美的我们,其实很难做到迎合每一个人。

04


曾看到一个关于“微信好友”的采访纪录片。

工作人员拿走三位被采访者的手机,而后询问:你估摸微信有多少好友。

受访人都犹豫地给出不准确的回答:大概100、200来号人吧……

当主持人表示:你的微信人数实际上有1300以上好友时,被采访的男士震惊又恍然。

后续主持人开始要求:删掉工作相关的对象、删掉不必要的社交人、删掉……

随着主持人的不断提问,受访人的通讯录好友渐渐减少,微信联系人最终从1300减少至3个。

主持人问道:这三个人是谁呢?受访人肯定地说:发小、家人。

可当下一个问题被抛出来时,他的表情开始变得凝重局促。

“你上一次和他联系是什么时候?”

“……半年或者两年吧。” 

我们深陷社交不可自拔,却忘记了真正重要的那些人被淹没在了信息洪流里,许久都没有联系了。

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现在信息很快,可我们却活成了社交时代的一座孤岛。

事实上,三两好友一碗酒,真的不难。

毕竟,在咖爷这里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关注“文化咖”

我们一起相互取暖


本文作者 | 蒲笑 @文化咖孵化工场成员​

​本文由文化咖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投稿或合作事宜,请添加微信“文小咖”(ID:cultureca)​​​​

你可能感兴趣的:(萧敬腾退出社交平台:我们都活成了社交时代的一座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