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刚刚闭幕,福州早已春暖花开,满街的黄叶,炎热的天气,让人恍惚不知道身处哪个季节,慵懒的周末午后,收到一个“巨无霸”快递——“闪电”公路车,原来是一直积极倡导“睡眠”锻炼理念,坚持观看“尊巴”运动的NI总馈赠的生日礼物,这突如其来的“闪电”,让我喜不自胜,我相信她给我的这道“闪电”,要给我传递一个正能量理念:你运动,我快乐!
欣喜激动之余,开箱装车,感概万千,我觉得有必要悉数一路陪伴过我的车,收拾起那些关于车的回忆:
1、童车
我的第一台车是一部经典的三轮车,顾名思义,有三个轮子。
记事起就已经拥有过她,铁质,红色主色调,外观油漆绘制如搪瓷碗般的图案。
她做为我的大玩具之一陪伴了我的童年。那时候同龄人都应有一部这样的同款车,大家穿上海军衫,背起“冲锋枪”,玩打战的游戏,乐此不疲。
三轮车的质量就如同NOKIA 3310,想毁坏她并不容易,以前住在老厝大院子里,小时候我是她的主人,稍长大了,也坐不下了,就让给弟弟和再小一些的邻居们继续玩。
时过境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爷爷把它半埋在的老厝南面的花圃里,露出的座位上放上盆栽,待到春天定会开出美丽的花朵,老人用另一种方式让她延续,同时也把我再回不去的美好童年埋在那里……
2、 老爷车
在四十年前的那个完全计划经济的时代,自行车被人们视为与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并行的“四大件”,名牌自行车属于紧俏资源,需要凭“票”供应或“批条子”才能买到像“永久”、“凤凰”、“飞鸽”这样的名牌自行车。
这些自行车中,型号、款式也不一样。“凤凰”牌车子的就有“立凤”、“卧凤”之分,“横梁”、“斜梁”之别,爷爷个头一米八,拥有一台凤凰牌大型黑色自行车,是当时最派头的交通工具。
它是“立凤”大架两横杆自行车,“雁把”的,皮质座垫,刹车都是手闸控制,后货架/座椅是“加重”的,两侧分别固定两根立杆,以承载重量,俗称“二八架子”。
我到了要读书的年纪,在搬出老厝之前,通常是爷爷用他这台自行车,送我和弟弟去上学。弟弟坐在“二八架子”前面的杆上,我在后座,爷爷按着铃铛一路穿过六一四支路送我们去学校。那时的感觉跟现在坐着梅赛德斯奔驰的感觉差不多。
后来,搬家到了北园新村,就换作母亲载我去学校,“二八架子”换成小巧的女士自行车,我仍然坐在后座,记忆中有一次,母亲穿着当时最时尚的的确良,不知道那件衣服上为什么有无数如珍珠奶茶珍珠大小的黑色波点,从家里到学校,一路看得我头晕眼花,直到教室里上还有想吐的感觉,这就是晕车的感觉吧……
五年级的时候,我提出要学骑车,方便独立去学校,同时主要是为了增大出行半径,母亲把她的女式自行车让给我用,车的模样现在早已记不清了,只记得车头有个篮子,可以放书包,当然,以前的书包远没有现在的学生那么大。
那时我个头不高,腿还跨不过车座子,所以那会儿要学会自行车,一般先从“掏裆”开始,即左脚踩着车蹬子,右腿从车架子里穿过去,右脚踩在右车蹬子上,双手把住车把,双眼正视前方,双脚蹬着车蹬子向前用力使劲,骑起来,稳住把,找感觉。
如果骑着骑着,突然脚蹬子往后一使劲踹下,脑神还没反应过来,“脚闸”便刹住了,车身子左摇右晃的,连人带车的就“撂”在了地上。这样的境况,在初学时没少摔过。后来,车骑稳了、熟了,才可以手握车把、左脚蹬着、右脚跨过车架、屁股坐在车座上,正常骑行了。
如果来点动作及刺激的,单手把把、双手脱把也游刃有余,画面就像《夏洛特烦恼》里田雨饰演的王老师,碰到小混混登车就跑的镜头。
六年级,我莫名其妙近视了,一到雨天,因为骑车发生损失的概率大大提升,由于要穿雨衣,笨手笨脚增加眼睛掉落的风险,损失惨重。
但我发现可以用双轮代替双脚,这是我游览世界的另一种方式,欣喜无比。
3、山地车
初一,我终于拥有自己的第一台车,在圆圆圈百货大楼一楼的自行车店,我选了一台蓝灰色山地车,她有8速,可以根据路况更换挡位。车买完了,我还在旁边的音响店买了一张张学友的《情不禁》专辑,做为以后骑车听歌的配置之一。
每天骑着它上下学,需要早早的去学校,才可以抢到学校大门口入口右边的非机动车停车,因为只有那里才有车棚,以免淋雨;迟了的话只能停在学校的行道树两旁,风吹雨打。
90年代的县城,小偷横行,务必要把车锁好以免变成“黑车”。
放学回家,和同学飙车,记得有个同学“百铭”,在躲避砂石路上捏了刹车,摔了大跟头,记忆犹新。
学校生活丰富多彩,每学期组织劳动实践,有一次目的地是溪水电站,跟着学校去过一次后,就萌发一次“长途”骑行,我择周末前往,城关距离水电站大约有5公里,路面坑洼不平,我背着我的“爱华”唱片机,放着小虎队的《野菊花》,一路前行。
到目的地,欣赏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水电站,吃一碗一块钱的拌面,配一块油酥,原路返回,回程在松台口遭遇爆胎,挡泥板螺丝脱落,狼狈不堪,不过很快乐……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四大天王”变成那时候男生公认的偶像,我发现旁边许多同学开始留长发,大多留成郭富城的造型,我也跟着留,两个月后,会情不自禁的在喜欢的女生面前加速度,喜欢让风的反作用把头发吹起来的感觉。
2001年之后,我到福州读书,跟随我六年的山地车就静静待在老家的柴火间。
大学的周末偶尔去骑行,结伴同学骑车漫游福州,记得有一次骑得比较野,从埕埔头,烟台山一带出发,一路往西,当年的仓山,拆迁和建设力度很大,脚手架林立,往郊外骑,越骑越荒凉,低头猛骑之后遇到还在施工中的高速路闸道,原来是到了福州西。
福州的房地产萌芽便从那个时候开始,如果可以穿越,一定会在当时的骑行路上随便去预订一套房子……
2022年3月份,福州地6号线即将开通,南台岛将有两条地铁穿岛而过,今非昔比。
4、 折叠车
看到钮承泽的电影,认识了豆导,通过他的微博又认识了他的 “鸟车”birdy。
birdy有着“折叠车之王”的称号。
那时候还没有淘宝,网购也不发达,买不到birdy,我在榕城广场边的“大行”车行,买了一台跟鸟车一样的折叠车,可以放在后备箱,实现4+2的出行方式。
我和SIM一起骑行闽侯,他用捷安特的山地车,我们到万佛寺,碰到黄土路只能折返。
2011年,我调到武夷山工作,带上了我的“大行”P8,工作运动两相宜,武夷山是骑行圣地,空气清新,特别是前一日下过雨的晨雾,宛如仙境,当我从玉女峰景区公路放开手刹之后,那下坡的愉悦感相信有骑行体验的都感同身受。
一篇《一路前行》之武夷山骑行记,让我越发开始热爱骑行……
5、 公路车
如今,一是为了通勤,二是追求一丁点速度,我接触到了公路车,我喜欢骑车出行,骑自行车,遇到堵车的概率基本为零。
并且,骑车比跑步的最大的优势就是对吃货特别友好,骑车可以边骑边吃,跑马的话只能一鼓作气。
因此,除了通勤,我继续《一路前行》,享受骑车运动的快乐:闽清、永泰、厦门、平潭、千岛湖、三亚……最近的是家门口,最远的是在甘肃、青海,一直有个梦想是可以到宝岛骑行。
最近的一次骑行,福州到长乐折返,体验虎年新建成的道庆洲大桥,我从长乐通过大桥返回福州市区的中间一段,遭遇惨烈爆胎,推车往前,欣赏乌龙江和闽江间的风景,相信如果没有爆胎,很难可以有这样的视角可以慢慢得俯瞰江水和远眺鼓山,我认为这才是最美的风景!
接下去,可以“闪电”骑行,继续享受风吹过脸庞,阳光沐过身体的快乐感觉……
END
拙于白马路
2022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