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在两年内参加同一个机构举办的同一主题的论坛,于我而言是种荣幸,我也倍加珍惜。我想,也是和“问对”的一种不解之缘吧。
2018年夏天,在燥热的成都,我们不断地进行“问对”,不断地找寻自己的原点。回到儿童,回到原点的叮咛言犹在耳,一次次理论的推翻与重组至今让人欲罢不能。我曾评价18年的问对是最具人文关怀的论坛。
机缘巧合之下,今年的我再次来到问对。只不过,这一次不在成都,而是在风花雪月的大理。出发前,我翻看主办方提供的电子版学员手册,期待满满。我以一种空杯的心态,渴求学到更多未知的东西。不过,这一次的培训小伙伴们褒贬不一,作为一个过来人,我不由自主地去前后对比。下面我将谈谈自己对于问对培训的皮毛之见。
一、未来的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人?
大家都认为赵楚先生的讲座不知所云。但我想,其实与我们息息相关, 21世纪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纵观国际形势,我们正处于非常不安定的世界,恐怖分子、政治小丑、非常规的政客纷纷登上政治舞台。一言以蔽之,正如程介明教授所言,未来已来。也许大家会说到,教育与政治无关,但当未来到来的时候,没有一朵云是无辜的。我们所培养的群体他们终有一天会进入社会,如果老师没有国际视野,那你所培育的孩子又如何有国际视野呢?
眼界决定高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具有国际视野,它与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也要让孩子明白他们身处于什么样的世界,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世界,他们未来将要创造什么样的世界。只要让孩子们明白 他们是世界的主人,培养他们的世界观,他们才能成为合格的世界公民。
二、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创新教育。
一说到创新,大家都竖起大拇指,认为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创新的东西是高深莫测的东西,不是我等普通民众能做到的。但是在培训中,我最喜欢的顾远老师则是一一为我们解开了所有的疑惑。
首先,创造力并不是少数天才具有的能力。二,创造力并不仅仅是天生的,我们后天也可以去学习。三,创新并不是创造全新的东西。四,创新并不仅仅是想出一个好点子就够了。五,创新并不一定需要高科技。
以上是我们普通人经常处于的误区,其实创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创新其实也可以很简单。但创新很重要的是不仅仅要有想法,更重要的是需要有配套的行动去支持我们的想法。
而在顾远老师看来,好的创新教育应该是以“成长”和“发展”为目标,我们应该关注有意义的学习。好的创新教育应该打破和重塑角色关系,因为在自由教育中,学生是一个有无限发展潜能的个体,这应该是一条基本教育哲学。然后我们应该打破有限的学习时空,改变我们固有的学习观念。我们同时应该学会对有限资源的充分利用,限制催生创新。一个好的产品永远都是未完成的产品。
三、学会做一个有辩证观的人
问对将各个论坛划分为不同的板块,在教学勇气这一块,江学勤老师用一个个生动的实验向我们展示了他从steam教育中学到的十个道理。
一、用游戏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二、我们的大脑经常欺骗我们,所以我们要学会质疑自己。三、学会质疑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的能力。四、steam是要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五、高压力阻碍创造力。六、Steam难在提问题。七、Steam游戏会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框架。 八、Steam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喜欢科学。九、Steam是培养合作精神最好的方法。 十、大家都可以成为科学家。
纵观江先生学到的十个道理,其实也与咱们中国的一句古语不谋而合,那便是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才能一一去印证自己的所想,并且加深孩子对于这些论点的印象。所以多数的学习只有建立在活动的基础上才会事半功倍。
大理七天转瞬即逝。不可否认,在这里遇到了很多智慧型教师,也有很多小众型教师,他们在探索中国另一种教育模式,他们也取到了很多认可。也许他们的某些经验不适用于多数的公立学校,但我们却可以取其精华,用他们的成功经验去探索我们大众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但文章的最后我还是想说,众多优秀的教师也掩盖不了问对主办方的随意,散漫的课程安排,不知所云的培训师,不负责的会务组,较之去年,大失所望。一直不愿意去否定别人,但若不语,终觉不妥。
正如顾远老师所言,好的教育,会令人坐立不安。它让你不断重新认识自己和周遭的世界,从而不断做出改变。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改变,stay foolish, stay hungry,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