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舞动

                -读《唐宋词选》有感

        词,在我心中,它象征着自由。不仅是形式上的自由,还是内容上的自由。

        它没有像诗歌那具有严格的韵律;也没有楚辞那样宏伟华丽的结构;更没有元曲那样突出的文化,艺术地位。但是,词包含的情感的复杂,是他们无法企及的。词所具备的"自由"的特性也是他们无法超越的。

        走进《唐宋词选》,一个个意象奔涌而来:青山、水面、黄河、北斗、日头,明月,斑竹……他们不只是冰冷的客观物体,而是赋予情感的寄托物,是背负着神圣使命的精灵。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句怨妇的埋怨。由于没有盼到心爱的人归来,导致自己的心情由欢天喜地到一落千丈,却把这种情绪迁怒于喜鹊。隐隐地表现出对丈夫的深切思念。

        当然,我认为,词人最大的巧妙之处在于利用灵鹊这一意象。之所以不选用其他的动物,是因为喜鹊报喜是中国固有的民间风俗。通过喜鹊报喜,让思妇的情感更加强化,让怨妇迁怒喜鹊的情节更为自然。

        白居易的《长相思》亦是表达怨妇的情感。一句"吴山点点愁",表现出思妇望君不见君的失落。充斥眼中的满是孤山,不由得触景生情,于是愁绪油然而生。"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当思念和忧愁到了一定程度,便转化为了恨,人仍未归,恨亦难休。让我想到《长恨歌》中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不分冬夏的等待,不分早晚的远眺。眼中的希望和情意未减半分。作为旁观者的我,不禁有些怜悯,她瘦小的身躯,仿佛要化作望夫石一般伫立在窗前。

        感受了太多的含蓄表白,和暗自神伤。突然,一名坚贞泼辣的女性,让我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她的这种气势,不亚于汉乐府民歌中的"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她们同样刚烈,同样相信爱情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共存。那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誓言,更是对对方的信任和对爱情的忠贞。

        有的词则是"看似言此,实则言它"。例如刘禹锡的《潇湘神》,同时,这也是刘禹锡的词中,我最喜欢的一首。叙写了舜帝与娥皇、女英二妃的故事。这首词是词人在贬官朗州期间所作,通过咏湘妃的哀怨来抒发了自己被贬的凄苦。表面思绪缠绵。实则愤懑痛苦,哀怨悲伤。

        开头“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两个叠句,一方面增强节奏感,以加强哀怨的气氛;另一方面也融进了自己被贬谪的怨愤痛苦的心情。这首词首先创造了一个凄清空漾的境界,为下面抒发词人的情思做铺垫。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在这句中,词人自比屈原,同时又将湘妃的情感与自己的融合。整体上看,词人巧妙的将现实与传说糅合在一起,即虚实结合,将自己的遭遇与湘妃的身世结合在一起,又将自己的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看到太多悲惨爱情,思妇怨人的词,心情不由得随之低落。于是赶快将目光转移到其他题材的词。

        在《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中,启航,扬帆,行船三个动作,简单利索。同时,我们能从"风欲平,觉船轻,走来迎"中感受到轻快的氛围。虽然词人对船夫的心情只字未提,但我们仍可以通过字里行间,察觉到船夫的轻松喜悦。并且,词中"停却棹,是船行",和"山不动,是船行"。巧妙地运用动静结合,借物达意,展示出船夫心情愉悦。

        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只用简单的意象,就组成了一幅江南风景图。词人不直接告诉读者江南风景有多美,而是将美景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细细体会。

        春江水涨、烟雨迷蒙,气氛柔和,宁静而又充满活力。有一种清新脱俗的味道,不禁让人想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画面。这样和谐美好的生活,令人心神驰往。

        词,句式长短不一,不受格式的拘束和限制,酣畅淋漓地表达情感,哀伤的,愉快的,愤懑的,绝望的……它能让我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每一寸空气,每一朵花香,每一片叶落。

        走出《唐宋词选》,看看窗外,不知树枝何时被雪覆盖,忽然一时恍惚,竟不分不出是现实,还是诗中"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由的舞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