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修炼让员工建议箱活起来

如果你随便问一个年轻人“员工建议箱”是神马东东,他可能所答非所问,但在一些传统的国有企业,相信大多数员工对员工建议箱都不陌生。甚至在一段时期,员工建议箱是每个车间、岗位标准化建设的标配。

员工建议箱的效果到底如何,是否像有的教科书讲的“投入建议箱的东西通常是被搁置在那儿直至某人决定将其清空”那样,有些人一无所知,有些了解内情的人可能会用“呵呵”一笑而过。更有甚者,员工建议箱被漫画家拿来作为形式主义的象征大加讽刺。

但这些,并不能说明员工建议箱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相反,它是在当今充满挑战的环境里,企业获得员工投入的有效工具。火车站、地铁进出口的验票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就是一家日本公司的一名基层员工,受流水中任意漂浮的树叶在遇到障碍时自动调整流动角度的启发,提出建议而发明的。

在我国,员工建议箱兴盛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很快演变成规范的合理化建议活动,成为劳动竞赛的一种有效载体。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合理化建议活动时而被重视,时而被忽视,重视的时候少,忽视的时候多,员工建议箱在多数情况下成为摆设。

导致征集员工建议这项活动流于形式,固然有外部的因素,但更多是企业内部原因造成的。在管理者方面或者认为员工建议没什么用,或者认为那是工会组织的事儿;在员工方面,或者认为提了也是然并卵,或者认为提了是给自己找麻烦。这些都说明我们在对待员工建议的认知和策略方面出现了偏差。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一些成功的案例,对如何发挥员工建议箱的作用,提出五条改进建议。

第一,相信高手在民间。研究表明,最佳实践往往已经存在于组织内部,但通常没有被发现和引起关注。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中,管理者无法承担忽视这种潜在价值信息的代价,现实中不乏一言兴企的例子,比如改变番茄酱浓度的创意点子。即便是寡头垄断行业的企业,也需要锻造核心竞争力,利用内部标杆来识别改进机会与方向,可能比求诸外部更有效。

第二,宣扬求智若渴的决心。古人有千金买马骨,贤者纷至沓来。当今的管理者想从员工当中发掘金点子,也必须像古人那样,让员工亲身感受到你的急迫心情。管理者需要提供目前工作进展的相关信息,无论是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外国的管理学家建议通过市政厅会议(一种类似于员工大会和职代会相结合的形式,有报告有成绩,有表彰有听证,有对未来规划的议案的审议)来分享信息,征求意见。

第三,与员工一起参与。管理者的行为是任何管理措施能否得到落实的风向标。管理者与员工一起分析问题,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即便是不具有实施能力的员工,受管理者的感召,也会从实践出发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中可能就有解决当下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管理者不亲自参与,这些智慧的火花可能就不会触发,或者任其熄灭。

第四,明确绩效考核比重。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像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样,仅凭建议人找几个人就能完成建议攻关的时代已经远去。员工的建议,尤其是经过各级管理者参与得到完善的建议,需要企业组织实施。过去仅仅依靠相关部门的觉悟的做法已经被证明没有效果,必须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明确规定数量与质量指标,才能迫使这些部门主动落实那些已经基本成型的员工建议。

第五,兑现奖励与晋升允诺。重奖之下必有勇夫,还想马儿跑,还想马儿不吃草的好事不会有。一方面,不能奖错了对象,获奖的应该是建议人,而不是落实部门和个人,更不能搞利益均沾。另一方面,就像城门立木那样,在征集建议时许诺的评级、晋升等优先政策,兑现时不能打折扣,更不能毁诺。失信于员工是管理者不能承受之重。

员工提建议不是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靠的是他对企业的感情。管理者虽然不能强迫员工必须提建议,但是可以通过培育企业文化加以引导和鼓励,而这五项修炼,就是基本的要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五项修炼让员工建议箱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