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三十岁。
我第一次看《海的女儿》,才十岁。
周末,在表姐家翻到一本落了灰的童话书,四方格漫画,少量文字,当时,我就放不下了。
带回家后,躲在被窝里看到了大半夜(因为我的妈妈,严禁我看任何非教材、习题集之外的书籍,她认为这些书都是“垃圾”,会影响我的学习成绩)。
当我看到美人鱼化作泡沫时,心理升起一股朦胧的悲伤,很想找人倾诉。
为什么相爱的人,却不能相互了解对方的心意呢?如果小美人鱼能说话,是不是王子就会和她在一起呢?急的我想跳入童话,迫切告诉王子,救你的人是美人鱼啊,你应该和她在一起!
二十年后,再次关注这部童话,是因为网络有妈妈评论:
鱼类智力不高,你是人类,你有脑子,没有任何人值得你付出生命。
只为了看过一眼的男人,换一个所谓的“爱情”,就把自己搭进去了吗?
这不折不扣是女性的进步,我们这一辈从女孩成长到母亲,在带养过程中,加入了更多人生的感悟。
我看完评论后,再次阅读完整版《海的女儿》。
二十年后的我,没有看到作者倡导为爱情付出生命,反而,我看到他的人生哲学,三百年“活着”,比不过几十年的“活着”。
1、
小美人鱼割了舌头,喝了药水,终于能像人类一样,缓缓走向王子。
王子被她的外貌吸引,于是“允诺她睡在门外”(不平等的爱,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
他们整天出双入对,王子也对她再三承诺,我一定会和你在一起,哪怕你是个哑巴(两个平等的人才有爱,否则,更多的将是怜悯)。
王子要去和邻国公主相亲时,他再一次对小美人鱼保证,我一定会和你在一起的,我只不过履行父亲的约定,和邻国公主见一面。
可是,见到邻国公主后,王子认定邻国公主是救过自己的人,于是和她走向了幸福的婚姻。
我想,安徒生老爷爷很诚实地向我们展示了男性善变的一幕。
虽然王子一直说,要寻找救过自己的人结成良缘,但遇到小美人鱼后,好像也没有那么执着了,只要美貌,小美人鱼也是值得一爱的。
而且他很清楚,小美人鱼爱他甚过自己。
我们的小美人鱼,并没有因为王子的承诺,表现出欣喜若狂的态度。
在整个故事描绘中,她都很沉默。
她在王子出行前,用眼神暗示王子,王子回复,我一定会和你在一起。
她可能预想到自己最终会化为泡沫,但还心存希望,虽然王子的承诺毫无分量。
这像极了那些在爱情中卑微的一方,虽然明知前方结果,却依然抓住希望不放。
安徒生爷爷安排小美人鱼舌头割掉的情节,是不是也是一道爱情的考验,真正心意相通的爱,无需言语。
只不过这道测试,王子做错了。
2、
既然为爱情,不值得,为什么安徒生会安排小公主跳入大海呢?而不是用匕首杀死王子?
我认为,一是考虑到这是小孩子看的童话,打杀之类的场景不太适合。
但我认为更深层次的含义是,虽然为爱情不值得付出生命,但信仰,是值得坚守的。
小公主在海底时,曾问过奶奶,人类也和鱼类一样吗?
奶奶说,人类只有几十年寿命,但可以获得永久的灵魂,而鱼类有三百年寿命,死亡后会化作泡沫,没有永久的灵魂。
小公主对永久的灵魂充满了向往,这样就可以保存永久的回忆。
但实现永久的灵魂,需要有一个条件,需要有人类爱自己,并且承诺和自己永远在一起,借由人类的灵魂来实现自己的灵魂。
所以,王子也不过是她实现独立灵魂的一个条件。
为什么实现独立灵魂失败后,小公主并未杀了王子,重回大海呢?
这是关于价值取向问题。
三百年浑浑噩噩的岁月,与几十年真实存在的灵魂,小公主选择了后者。
如果杀死王子,自己继续过三百年时光,恐怕余生也会在悔恨中渡过。
并且,已经真正生存过,还能回到原来的生活中“活着”吗?
所以,她选择了自己死亡。
结局是,小美人鱼依然可以获得永久的灵魂,只不过需要花上三百年时光。
虽然结局有点狗尾续貂,但这毕竟是孩子看的童话,所以才添加了这么温暖的色彩。
3、
有一本绘本叫做《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有一只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它死过一百万次,也活过一百万次。
有一百万个人疼爱过这只猫,
也有一百万个人在这只猫死的时候,为它哭泣,
但是,这只猫却从未掉过一滴眼泪。
它经历过无数领养人,有国王、猎人、水手、小偷、老太太……
每一次,当它死亡时,猫的主人痛哭流涕。
但这只猫完全感觉不到悲伤。
直到后来,它遇到了一只白猫。
这只白猫既不好奇它活过一百万次的人生经历,也不羡慕它拥有无法死亡的能力。只有当猫和白猫坦诚相见的时候,白猫接受了它。
和它一起生活,一起生孩子玩。
最后,白猫去世了。
这只猫哭了一百万次,也死了。
我认为这本绘本与《海的女儿》有异曲同工之处。
我们都认为活着很重要,但两位作者更倡导的是——活过。
怎么才算是活过呢?
就是看过爱过经历过,拥有过,失去过。
足够看尽繁华,足够长到厌倦,倦了爱也倦了生活。
最后,在死亡来临的一刻:
你无论如何要接受它,并且保持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