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要诛杀少正卯

国学经典中的领导力4:孔子为什么要诛杀少正卯

公元前498年,54岁的孔子以鲁国大司寇摄行相事(相当于以司法部长的身份代理国务院总理),这是孔子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孔老师上任第7天就干掉了一个人,这个人名叫少正卯。

说起来少正卯和孔老师相同点还很多,都是鲁国大夫,都曾是民办大学校长。据说少正卯的课堂很吸引人,多次把孔老师的学员都吸引过去了。

所以,孔老师干掉少正卯这件事,弟子们颇有疑义,子贡就忍不住问到:老师,少正卯也是公知大V耶,您刚掌权就把他给收拾了,是不是欠妥啊?

孔子说:来,坐下,我告诉你,天下有五种大恶,跟这五种恶行相比,打家劫舍都排不上号。哪五种恶行呢?

一曰心逆而险,(逆就是不顺着你,拧巴,跟谁拧巴呢?跟主流价值。险就是给人危险的感觉。内心拧巴又不安分,是个危险分子。)

二曰行僻而坚,(僻就是乖辟,不走寻常路。坚就是执着,坚韧不拔。行为怪诞而执着,一副怪咖的形象。)

三曰言伪而辩,(伪就是似是而非。辩就是口才好。能说会道但是政治不正确。)

四曰记丑而博,(记忆力超强但记的都是些负面新闻,这是在放大社会阴暗面。)

五曰顺非而泽,(泽是润泽的意思,非是不正确的思想,明明是谬论,经他这么一说,听起来还蛮有道理的。)

【画外音:如果你是少正卯这头的,会不会觉得这五条都是优点呢?】

孔子接着说:这五大恶行,只要沾上一条,就够死一回了。少正卯五恶俱全,这种人到哪里都能聚齐一帮追随者,其言论足以蛊惑人心,其能力足以煽动无知群众跟你对着干。最后孔老师定性说,少正卯这种人就是奸雄,如若不除,后患无穷。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孔老师不是在剪除异己吧?确实有人这么想来着,后世有人因此批评孔子,说这件事是圣人的污点。也有人为孔子辩解,说圣人不会这么做的,这事纯属子虚乌有。

这事儿历史上确有争论,典籍记载也自相矛盾。我们今天不打算考证其虚实,也不想褒贬孔子的行为。只是想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分析一下,假定孔老师真的干了这事了,是出于什么原因。

下面这张图基于价值观匹配和能力匹配两个维度,把员工分为5类。

对照这张图,我们就可以理解孔子的决策思路了,在孔老师眼中,少正卯就是铁锈。而除锈是所有领导者必须面对的挑战。

北宋司马光就说过,“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杰克韦尔奇也说过,“不要花太多精力试图改变不符合公司文化和要求的人,直接解雇,重新寻找。”

可见,清除核心价值观相左的人,是一切有魄力的领导者的共识。

孔子也举例说,殷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周公诛管蔡,太公诛华士,管仲诛付乙,子产诛史何,跟我诛少正卯是一个道理。

由此我们可以窥见,组织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多么重要,自古及今,都是如此。在核心价值观上不能让步,哪怕开掉能力很强的人也在所不惜。

有人说,“没开过人的经理,还没有成为真正的经理”。这里所说的“开人”不是指开掉能力不行的人,而是指开掉能力很强而价值观不一致的人,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好在现在不需要肉体清除了,大家完全可以做到好合好散。

有一点儿需要注意,价值观这东西是很主观的,少正卯究竟是不是铁锈,并没有客观的答案。孔老师惹来非议,恐怕是因为在这件事上他老人家独断了。想想孔老师也是真难,以他当时的身份地位,想要重建鲁国管理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基本上属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孔老师的遭遇也给我们提了个醒:领导者要区分个人的价值观和组织的核心价值观,让大家明白价值观共识不是统一到领导者个人的价值观上来,而是统一到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上来,这分寸要是把握不好,您就等着脏水泼下来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孔子为什么要诛杀少正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