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不了的诗和远方,一部分人焦虑,另一部分人佛系


1 高晓松回应武大应届生:我也曾焦虑


28日,一位来自武汉大学的网友在微博上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作为2020届应届生的迷茫和焦虑,他的结尾这样写道:“我们这代人还配拥有梦想吗?”

29日,高晓松回信了这位网友。这篇回信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开场白,表达自己愿意分享不成熟的小想法;

(2) 理论分析,也就是高晓松称之为鸡汤的部分。这部分讨论如下:每代人在社会结构上都是正态分布,无论你分布在哪里,都可以做梦,梦想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追求爱与自由是本能,诗和远方本就是每个人心中的那方净土。不要因此担忧、焦虑,因为慌张就是青春的权利。

(3)事实分析,高晓松分析了武大毕业的就业选择,以及自己曾经的不顺利和现在的焦虑。

(4)建议部分,最后高晓松建议这位网友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就去请最爱的人吃一顿油焖大虾也好,这样你才会有一份真实,而这份真实的期待感,是你在行动的路上才会拥有的。

看到这篇文章和信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冒出了三个关键词:梦想、焦虑和佛系。“我们还配拥有梦想吗”这样的话语表达了无数人的心声,这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感,或者是一种“心理的妥协”。梦想在现实面前的不堪一击,最后引发的全面崩溃,让一部分人焦虑,让另一部分人佛系。


2 被动型佛系:你还有梦想吗


昨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词,叫“被动型佛系”。网友对这个词的解释是:“长期以来想要的东西都得不到,到最后变得无欲无求。在别人眼里,以为你看淡了一切,其实纯属无奈”。

比如说,你对未来不知道如何去规划,久而久之你说喜欢顺其自然,不习惯未雨绸缪;比如说,你出门约不到朋友,久而久之说自己喜欢独处,享受独处的美妙时光;比如说,竞争太激烈了,现实对你太残酷,久而久之你说我们还配拥有梦想吗?

所以当我看到“被动型佛系”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这位应届网友的信,想到了很多人喜欢挂在嘴边的那句“我是一个庸俗的人”,在现实面前,谁还不是呢?区别在于你是一个“庸俗的熬日子的人”还是一个“庸俗的追梦者”。

有“被动型佛系”,那也应该有“主动型佛系”。在我看来,“主动型佛系”是我有能力实现梦想,或者说我已经得到我想要的了,在此之后我依旧选择了佛系,因为这是我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被动型佛系”是我没有能力得到我想要的,长此以往我必须为这件事实寻找一个出口,于是告诉自己说我很佛系。

我曾经和大佬讨论过“佛系”一词,我们认为佛系一词的出现有好处,它可以减少因为目标实现不了带来的自我攻击,从而减少无效的精力损耗。但是过于佛系,或者说被迫佛系的人,其实是在压抑自己的欲望和想法,长此以往,也许你时常有一种淡淡的不甘心,但已经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了。

失去航向的精力,往哪个方向走都是逆风,都在无效地耗费精力。


3 托尼·博赞:我们要多做白日梦


当现实和梦想长时间存在距离的时候,一部分人焦虑,另一部分人佛系。这两种现实反应如果超过适度的范围,都会长期消耗精力。过度焦虑是一种急性的、显性的精力耗损,而过度佛系是一种慢性的、隐性的精力耗损。

给大家一个建议,焦虑也好,佛系也好,我们需要去体验属于自己的那份“真实的快乐”,你才会渐渐产生“真实的期待感”,并为此踏上征程,持续努力。

所以,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梦想。有一次世界赛场上,世界记忆之父、思维导图发明人托尼·博赞先生发表了一段演讲,他鼓励我们多做“白日梦”。后来想想,做梦是一件低成本的事情,就像那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马上就是五一了,放慢你的脚步,先好好睡几觉,养足精力,做做白日梦,看看现实,画出现实和梦想之间的n条路径,一步一步走下去,诗和远方会有,爱与自由也会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到不了的诗和远方,一部分人焦虑,另一部分人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