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德性:“一念之差”的选择?

    从前,我一直因理性与德性之间的分别而不解。

    我曾经认为,德性包含在理性之中,将德性单独提出并与理性做出区分本身是错误的。德性应该同样是一种由理性的判断而做出的取舍,并且同样是一种“利”的取舍。只不过区别在于这其中的利益究竟是个人的“利”还是天下、世人的更大的“利”罢了。如果象征德性的选择在理性的判断之下,有着更大的价值与意义,那么需要面对的,不过是同样的抉择而已。这样说来,似乎德行与李姓之间其实并无分别,反而是一种包含关系。

    而在此之前,在我阅读历史时,也时常会有类似的疑惑。乱世之中,如曹操这般的人,为何便要被称之为“奸雄”?只是因为行事作风手段很辣么?汉室苟延残喘倾颓之时,天下百姓早已在腐朽不堪的朝廷之下痛苦不堪。而儒家目的向来更为看重的便是百姓的生存是否富足且喜乐,看中的是天下安康祥和。而在这样的时刻,难道继续支持很明显早已无法挽救的汉室,便可被称为忠臣与儒士么?难道此时不应该更加看重真实的现状,尽己所能的使汉室与新朝之间的交替来得更柔和些,而无需大动干戈的战争劳苦百姓的举动,这不才是天下信奉儒学之士该有的表现么?所以,究竟什么是忠,什么又是愚忠呢?乱世之中,能治国安邦平定天下,使百姓不受冻馁之苦,而还天下以太平的人,即使是如曹操一般,不都应当被称之为英雄么?

    但在王阳明的解答之中,我才终于发现,德性与理性从来是不一样的。

    理性的思考确实是人类与其他万事万物以及动物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帕斯卡尔也说:“人是会思考的苇草”。依然是如此渺小,但人类拥有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与脆弱的能力,有将自身作为判断的量尺,去衡量世间万物,观测世间万物的能力。所以,理性的思考,一定是讲究结果的。如果没有结果,则理性,便也没有了意义。所谓因果因果,有因便会有果。而理性,就是在推导其中因果的发生发展的关系的过程。通过一个因,判断一个果。如果理性的思考无法得到一个唯一确定的结果,那么可以说是没有意义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物理化学数学的研究之中,事物都会具备唯一的定义,以保证其足够精确,保证结果的正确性。所以说,理性始终是引导人向着“唯一正确”的方向走的。对于理性来说,关注点才更加在于外在。理性所探查的确实是事物的道理,以人为标准去探知自然万物,并寻找其中的联系。

    但首先,这并非是王阳明所说的对于“道”的真正的追求方式。如果一个人永远专注于外物,将一切的道理都认定为在于世间万物之中,那么这样的道理始终是无法与人本身进行结合并合一的。事物的道理永远要向内在求,向着“心”求。所以,王阳明说,“专一”的功夫从来所指的不是专注于学习学业,专注于某一项成就,甚至是专注于富贵享乐,而从来都是专注于内心的“道”的。这也就是理性与德性之间的第一个最大的分别,理性所求,正因为必须要追求一个既定的结果,所以我们才必须将眼光放向身外,通过理性思考与判断的能力,从自己的内心与主观的方向出发,却以事物作为标杆,而得到某一种结论。但对于“道”的追求却从来不是这样的。一切关于生命,关于人之本性,关于立身之道的追求,都是在于人心之中的。

    当然,这并不是理性与德性之间唯一的不同。更不是其中真正的症结所在。

      理性与德性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理性”本身,是一个中性词。理性是一种可以锻炼并培养的能力,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但却不是一种立身之道。在理性中,善恶是可以选择的。不论是恶人还是善人,理性都像是一种工具,而从来不是一种毕生的追求,一种生命的底色,一种所谓的“信仰”之物。而理性与德性,甚至是刚好逆反的。理性永远都是要讲究结果的,因为只有有了结果,理性的判断才有意义。但反而是我们认为最高的德性,在面对真正的选择时,才是不会依靠结果是成败输赢,短暂的未来将会如何,而放弃一种永远的坚持的。因为德性所求的结果永远是更长久的,这种结果不是一时之下的成败,而是从古至今,从人性人心诞生开始,到有一日这一切世界宇宙的结束都存在,都永存的。正因为人性,本为善,所以这一切其实早有定局。在孔子十四年的周游列国中,我们能看到这一点。在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秋风骨中,我们也能看到这一点。在王阳明以身证道,以“天道”为己任的一生中,我们同样能够看到这一点。他们所执着的事物,从来与当下的一时因果无关。因为,“道”,就在那里。“道”,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始终藏着,或是显露头角。不论天下风云几何,怎样轮回辗转,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所以,拥“道”之人,争的不是一时成败,而是人人心中的千秋万载。

    这些人们看似是在我们所谓的理性判断之上逆向而行,但是其实,反而是他们所朝向的方向才是真正的通往天道之路。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是我们眼中的成功者因为只能看到眼前的对错,眼前的得失,而放弃了那在人性之中百分之一的百分之一,最为珍贵的——德性。人类真正被称之为通晓了“神性”的那一面。在这样的对比之下,我们所谓理性的人,所谓明智,所谓善于明哲保身,善于争一时成败输赢的人,又怎能与此比较呢?说起来,也许理性到德性之间,当真便是“一念之间”的距离。但就是这简单的一念之间,又有多少人能够幡然醒悟,并愿意为此献出毕生呢?

    噫,微斯人。

    吾愿同归。

你可能感兴趣的:(理性与德性:“一念之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