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玻璃瓶的故事

今天听到一个老干妈玻璃瓶的故事,有几点感触。

故事说的是初创期的陶华碧找不到装辣椒酱的合适玻璃瓶,因为要货量少,玻璃厂都不愿接她的单子。最后她找到贵阳市第二玻璃厂,但当时年产1.8万吨的贵阳二玻也根本不愿意搭理这个要货量少得可怜的小客户,直接拒绝了为她的作坊定制玻璃瓶的请求。

于是陶华碧发了狠,找到贵阳二玻厂长,她说:“哪个娃儿是一生下来就一大个哦,都是慢慢长大的嘛,今天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软磨硬泡了几个小时后,厂长被感动,想着就做一件善事吧。于是允许她每次用提篮到厂里捡几十个瓶子拎回去用,其余免谈。

当时谁也没有料到,就是当初这份“协议”,日后竟然成为贵阳第二玻璃厂能在国企倒闭狂潮中屹立不倒,甚至能发展壮大的唯一原因!

“老干妈”的生产规模爆炸式膨胀后,想要合作的企业中不乏重庆、郑州等地的大型企业,贵阳二玻与这些企业相比,并无成本和质量优势,但陶华碧从来没有削减过贵阳二玻的供货份额。

现在“老干妈”60%产品的玻璃瓶都由贵阳第二玻璃厂生产,二玻的4条生产线,有3条都是为“老干妈”24小时开动。

偶尔听到了这个故事,仔细咂摸一下,里面蕴涵的味道还挺多。它至少告诉我们几点:

1.莫欺少年穷。这里的少年泛指一切有朝气的人和物,他们的发展往往不可预料。但人们往往在这个时候最容易忽视,等到少年真正成长起来后,人们想巴结也巴结不上了。这也是网络上常说的“今天爱答不理,明天高攀不起。”

2.对应第一条,谈谈我们做举手之劳的现实意义。有时可能对于富裕的人来说,只是九牛一毛的付出,但对于目前穷困的人,却是巨大的帮助。有朝一日他有所成就,也会给予你同样程度的反馈。

3.人们可能都看到了陶华碧企业做大后依然把订单给二玻,一方面羡慕二玻可以躺着赚钱,一方面也惊叹于陶华碧的感恩。我再多想了一点,一是二玻的厂长大抵也有过创业情怀吧,能理解创业的艰辛,并给到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这种凡人善举,是否值得后面的回报?为什么当时其他人不做呢?二是大抵也是陶华碧的感恩之心,让接触到的人愿意帮她,所谓得道者多助,她的企业才能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茁壮发展吧。

4.陶华碧创业时42岁,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我说她是个少年,或许也没什么不对。

5.少年啊,你想想老干妈,再看看你自己,所以你不奋斗,何以面对旁人的冷眼,又如何值得真正爱你之人的付出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干妈玻璃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