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关系:不评判,只确认感受

如果父母是在“无关反应”和“情感逆转”的环境中长大的,那么很难与孩子产生自然丰沛的情感呼应,但至少可以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反应模式。

孩子一身汗地跑回家,兴奋地告诉妈妈:“我们球队今天赢啦!”如果妈妈回应“你的衣服好脏”,属于无关反应;回应“赢球又不能算成绩”,则是情感逆转。如果父母的情感没有被孩子的喜悦自然激荡,那么可以试着看到孩子的感受,然后去确认他的感受:“妈妈看到你好开心啊,这真是让人开心的事情!”

这个方式也同样适合各种人际关系。比如顾客说:“先把一半的订金付给你们,我不放心啊!”有的推销员可能会回答:“放心吧,我们是大公司,不会为这点小钱损害信誉的。”这种回答看似在安抚顾客的担心,实际上是在否认顾客的感受,顾客就算信任公司的信誉,心里也会不舒服。聪明的推销员会首先确认顾客的感受:“是啊,还没拿到东西就先付一笔钱,换作我也会担心的。”顾客的感受得到了确认,可能自己就会说:“你们是大公司,应该没事。”

遇到顾客气急败坏地投诉:“刚收到的东西就是坏的,不能用!”一些售后服务人员会自然反应:“这不可能,发货前我仔细检查过的!”可想而知,这种回答会让顾客的情绪更恶劣。优秀的售后服务人员会在解决事情之前先确认顾客的感受:“我看到您特别着急,东西刚收到就不能用,肯定让人生气。真是不好意思,我们来看看到底哪儿出了问题。”顾客的感受得到了尊重,情绪自然缓和,能够彼此体谅。

当孩子悲伤、哭泣、愤怒时,我们容易把孩子的情绪评判为“不好的”,然后出于自己的焦虑,希望孩子赶快停止。比如拿玩具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甚至喝止、威胁孩子。这样的做法也许有效,但孩子的能量被阻塞。能量长期阻塞会形成心理疾病甚至生理疾病。

孩子天然地会通过完整体验自己的情绪而自我疗愈,能量释放了,就不会形成心理创伤。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它们一起扩展了孩子生命的广度和深度。父母最好的做法是不打扰,如果孩子需要,就在旁边安静地陪伴。

如果孩子的情感流动被卡住,比如压抑自己、小声抽泣,是因为之前受到过太多打扰,已经不敢相信自己的感受是被允许的。这时候,父母要给予确认和鼓励:“妈妈看到你很悲伤,很想哭,哭泣也很好。”

孩子天然地具有陪伴的品质。一个网友说:“我哭的时候,小女儿就会瞪大眼睛看着我,然后一直抱着我,什么也不说,我看到她眼睛里满满的爱。”

我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试图解决对方的情绪。比如孩子失去心爱的小猫,哭着对妈妈说:“我好想念小猫。”这时候,焦虑的父母会提出解决方案:“不要太伤心了,我们再买一只。”这样的回应只会让孩子更伤心,因为他对小猫的爱被否定了。如果父母只是陪伴,或者回应“妈妈看到了你的悲伤”,孩子就能完整地体验“失去”的感受,变得自然平静。之后,要是孩子主动提出解决方案,比如再买一只,父母再去行动也不迟。

夫妻之间也是如此。妻子抱怨:“每天上班,还要带孩子,真累!”丈夫回答:“既然累,就别上班了。”这通常会让妻子感觉自己的付出不被尊重。如果丈夫回应:“是啊,又上班又带孩子,你的辛苦真是难以想象。老婆,你真不容易!”这样,两个人的心紧紧贴在一起,彼此温暖。若妻子真的不想再上班,这时候才需要和丈夫一起商量解决方案。

有个朋友听完我的演讲,有一次兴奋地告诉我这些方法太管用了,让他很快追到了心爱的女人。他的做法是:当女人向他倾诉时,他不做评判,只是重复对方的感受。比如女人说:“我觉得特别委屈。”他回应:“是啊,我感受到你的委屈。”这种母婴一体般的回应,带来极强的幸福感,哪个女人会不心软?

你可能感兴趣的:(03关系:不评判,只确认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