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和方案传递了哪些关键信号?学校教学怎么跟着变? (道德与法治)

近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公布。就课程方案而言,这是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执行20年来的首次系统修订;就课程标准而言,这是201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执行10年来的一次系统修订。新的方案和标准将在今年秋季开始执行。

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生学、质量评价的直接依据。有理由相信,新课标的颁布,将开启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新的方案和标准传递了哪些育人信号?对中小学校而言,教学该怎样跟着变?

1.保证育人方向,以落实核心素养为关键抓手

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是新课标释放的一大重要信号。

道德与法治,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明确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这些素养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落实?课程标准提出了三条要求——

第一,确定的教学目标政治立场鲜明。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立场,对错误的社会思潮旗帜鲜明地加以批判。

第二,价值导向清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符合人类共同价值。

第三,知行要求明确。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不同学段特点进行科学设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对教学目标提出这三点要求,就是为了把核心素养融到教学中。

2、以学科实践为依托、构建实践型育人方式

传统育人方式的典型特征是“坐而论道”,它以听讲、记忆、理解、练习、考试为主要活动形态,可以称其为书本型或认识型的育人方式。实践育人,则是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在真实丰富的情境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为此各课标在教学建议和教学提示中大量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如观察、考察、实验、调研、操作、设计、策划、制作、观赏、阅读、创作、创造等。从这个角度说,落实课标就是要把这些实践性活动真正落在实处。

学科实践并非是对探究学习的否定和取代,而是体现了人们对学科教育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呼唤“源于实践、在实践中、为了实践”的真正的学科探究。

3.以课程结构化引领教学实践变革

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修订最为实质的问题。课程内容不变,核心素养理念很难落地。本次课标修订的一项重要变革,是跳出了学科逻辑和知识点罗列的窠臼,以结构化的方式(如主题、项目、任务等)来组织课程内容,反映了课程内容改革的新动向。

内容结构化,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或无视知识点,而是要在知识结构中去重新认识和定位知识点的意义与价值,要在学生的主动活动中实现知识点的教育价值。在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一章,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内在关联。“内容要求”指向“学什么”——强调在结构中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防止知识虚化;“学业要求”指向“学得怎样”——结合教学内容要求,提出素养发展目标;“教学提示”指向“怎么学”——即:学习这样的内容、达到这样的要求,学生必须经历哪些基本的、典型的活动,让课程“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进入课程,让课程内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动。

4.命题改革的方向:

以学定考、教考一体

指向素养立意的试题更有结构性、整体性、情境性等真实任务的特点;更关注任务的价值导向;更追求用做事活动来牵拉、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探究水平;更关注思维、探究的动力状况,以及思维结果、探究结果的价值意义。

教学重心将从重结果回到重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探究能力培养和做事能力培养将成为最重要的教学任务,那么,命题改革的方向就是:强化对思维过程、探究过程和做事过程的测量和评价,从注重考查记忆理解的结果到注重考查思维过程、探究过程和做事过程的发展水平。最好的教学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的探究和指导学生的做事。

教学坚持从真实生活出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命题改革的方向就是:坚持试题的应有开放度和综合性,注重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解决方案和评价问题解决结论的素养。必须把批判性思维素养与创新素养的培养作为教与考的重要内容,因为一旦教学从直接的知识传授走向直面真实的探究,学生所面对的社会、自然、人生等学习对象本身就是多元的,不确定的和开放的。

教学将通过大任务来承载大观念,以主题、活动、项目等任务的实施来实现对原理、法则、态度等大观念的掌握,那么命题改革的方向就是:从碎片化、点状式测试走向整体性、结构化测试。测试的过程,也是学生完成一个有思维含量与探究含量任务的过程,或做一件完整且有挑战事情的过程。

5.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改革势在必行

如何设计体现核心素养的作业?单元作业整体设计与实施,是目前可操作且有效的实施路径。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设计作业,有助于避免以课时为单位的零散、孤立、割裂等问题,更加有助于知识的结构化,问题解决的综合化,有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

首先,单元作业需要设计体现核心素养要求的单元作业目标,单元作业目标切忌碎片化的知识点罗列;其次,基于单元作业目标,结合课时安排,通过选编、改编和创编等方式整体设计该单元所有作业。单元作业设计需要关注科学性,作业类型,作业难度,作业时间,作业结构等关键要素。第三,确保相关作业题的设计体现情境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征。情境,既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之一,也是检测学生素养水平的重要手段。

方案、课标修订始终坚持以课程育人为宗旨,为落实“双减”政策提供育人原则和方式。“双减”的根本目的是育人,为实现这一根本目的,方案与课标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加强正确价值观引导,重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聚焦并凸显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与此同时,又围绕核心素养确定基本原则。“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是其中两条重要原则,概括起来是“综合育人”与“实践育人”。方案、课标在育人原则上保持了与“双减”精神的一致性,确保了方向,也为落实“双减”精神提供了新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课标和方案传递了哪些关键信号?学校教学怎么跟着变? (道德与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