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职称规则看教师的关键能力

与几位高校教师同时参加一个活动中闲话聊天,说起职称的事儿。老师们三句话就要说到的职称,是大家的心头事儿,聊来聊去,发现无论哪个学段的职称制度都有一个对教师关键能力的引导。

一直说破五唯即学历,资历、帽子,论文,奖项来评价老师业绩,但仍采取以代表性成果为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教师甚至任何学段的教师进行业绩评价也就是职称评价的理念应该一直从未走远。

当然,较之以前,具体的评价体系克服了一些教条主义,标准更加多元和有了一些更广泛的适应性,比如教师师德是第一要务,属于零前那个关键的1。此外就是分别岗位认定的贡献度,如教师在培养人方面,辅导员在育人方面等等,但是拉拉杂杂,一堆说法之后,其实不管是贡献度还是关键成果,最后还是没能逃开奖项,成果等做贡献度标志这一些,无非是有了一些上课多少课时,有没有做些日常教师改做的事儿这些。

而一位大学教师倘若只做了一些上课的时候事儿显然也不能说贡献度就高,这样的贡献度往往还是平淡的,还需要加上科研,也就是最终还是诉诸于论文,项目,奖项这些更耀眼的存在,方能将一个娟极了的教师队伍快速的评个一二三出来,优中选优的排队进入职称,排队进入称号的申请当中。

说到底大学老师们凭借胜出的身手仍旧大概率在科研,因为那些日常教学原本就是大家都在做着,当然新话语体系下,不能偏颇了教师基本功夫,需要把学一定教好。教学是教师为师的充要条件。而科研行动是名师的充要条件。那么名师和一般教师的区别还是在做不做项目,出不出高品质的论文上面。于是大学教授的关键能力仍是在科研之上。

而我所在职业院校的教师评价体系则将教师基本功夫定位在一些技能人才培养的贡献度上,这个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在职业院校不大容易找到,没有统一的尺度能清晰衡量出个高低,要说也有能比一下的地方,那就是大赛。衡量技能人才出了什么成绩,技能大赛成绩成为有说明力的显著存在。于是教师们指导大赛,参与大赛,自己上场来赛,这些标准成为能快速区分开教师一二三的法宝。

此外,职业院校快速发展过程中,还是面临了众多新问题,于是研究特别是教学研究,也是一位教师关键能力的一项标准。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职称规则看教师的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