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人情味(一)

我们的村子叫河会,是邢台县最东边的一个村子,东边是南和县,南边是沙河县。村子挺大,常住人口大约五千。

村里跟城市不一样,好多人家都是沾亲带故的,所以就格外有人情味。

第一个故事就从乞丐老二说起吧。

老二大名叫孟辰,既然小名叫老二,那他肯定有个哥哥,他哥哥叫慧辰。名字挺好奈何命途坎坷。

老大老二的父亲当年是个大龄单身男青年,那个年代刚能吃饱饭,家里弟兄又多,娶不上媳妇是常有的事。不过老大老二的父亲比较幸运,当年也不知是别人给他说的还是捡到的,这年头太长了还没我呢,所以我不大清楚内幕。反正他娶上媳妇了,不过媳妇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后来听说生下老大老二后,他们的母亲又不见了,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大概也因为这个,他们的父亲一病不起,没多久也撒手人寰了。

老大老二是靠亲戚救济加上吃百家饭长大的。


老大老二的精神大概也有些不正常,反正就是看起来跟别人不一样,说话也好做事也好挺迟钝。所以别期望看到什么逆袭的桥段,人生不是电视剧,有时候现实就是那么残酷。老大老二一直乞讨为生。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他们。因为每年过会或者过年总会听爸爸妈妈或者姑姑婶婶谈论他俩。我们村子大,住在前街的不认识住在后街的,住在中街的跟住在前后街的都不熟,但是老慧辰和老孟辰的名字在我们所有的小孩子的脑袋里那是如雷贯耳司空见惯的存在。每年你至少能听见大人们谈论他们四五次。

因为我们这里春天的时候有庙会,哪个村过庙会了,兄弟俩就会出现在哪个村,要点儿馒头要点儿大锅菜。去邻村的姑姑家看会,你会听到大人们谈论,今天在哪哪哪碰上老慧辰和老孟辰了,他俩住在东汪桥底下或者住在地里的窝棚里。家里过会你也会听大人们谈论,兄弟俩回来了没有。

那个时候,我们村里的生活水平处在你去串亲戚,主人家会熬上一大铁锅的大锅菜再加上一些油卷子招待的水平,肉一个月能吃上一次吧,香蕉是奢侈品,零食是一毛一袋的。

兄弟俩总是背着一个大袋子拿着一个破碗挨家挨户地串门,村里人常讲乡里乡亲,不管到了谁家,主人家都会给上两个馒头,回去的时候兄弟俩的袋子就是满的。遇上大方的,大锅菜管饱。兄弟俩会蹲在主人家门外面的墙根,吃完一碗再来一碗,一直到吃不下了为止。



生活不是总一帆风顺的,老大老二的生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他们年纪越来越大了,走不了太远的地方。家里的房子早破破烂烂不能住了。村里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有些余钱了。于是   几个亲戚就商量,给他们重新翻盖一下房子,他们俩又有低保,维持基本的生活可以了。

几个亲戚出钱出人盖了一间新房子,还安了铝合金的大玻璃窗。

但是老大老二不是正常人,神经有一些问题,回来竟然把铝合金的窗户给砸了,把铝合金收拾了收拾卖了破烂,两个人继续流浪去了。给亲戚气得不行,怎么说都不听。

后来有一天,老大老二在窝棚里睡觉,不知道怎么起火了。老大没跑了,烧死了。只剩下老二了,但是祸不单行,有一天老二出了车祸,腿给折了。

撞人的开着车跑了,老二又说不出个什么来,那路段没有监控,没人赔偿。

村委会商量了一下,雇了个老伯在医院里看护老二。医药费看护费都是村子里拿钱。老二出院以后腿瘸了,再也不能流浪了。村里给弄了辆轮椅,老二能扶着轮椅一只脚走。

老二常常坐在村里那棵大杨树下,看着过往的行人,偶尔你能听他骂骂咧咧不知道在骂谁。

老二最终还是回到了亲戚给他盖的房子里。

因为他自己花钱没计划,起初给他低保,刚拿到手没几天就花没了。后来村干部干脆就不给他一下子发齐改成每个星期发,老二花完了就去要,这样还能维持他的生活。

村子里的人有什么旧棉袄棉鞋被子什么的,都会问他要不要,要是他要就会拿给他。赶集的时候,碰见他会给他塞两个苹果或者梨。

前一段时间村子里煤改电,大队给老二安了电暖气,当然也没指望他交电费,电费都是村里付的。

老二的冬天终于不用挨冷了。

老二常休息的地方暖和的时候还会有两三个老大爷,老二也算有了说话的伴。

有家有朋友,不用流浪,这些对于老二来说,应该就是幸福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村里的人情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