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至上-用户研究方法与实践(原书第2版)译者序

与苏寅、张婷婷、杨雪一起翻译的新书《用户至上--用户研究方法与实践》,谷歌用户体验研究员十几年工作经验结晶,从理论到实战,包含完整的实操案例。

一直很喜欢苏寅的译者序,转发一下,同大家分享。

《用户至上--用户研究方法与实践》

第一次接触用户研究工作在大概6年前,那时候互联网产品还处在一个相对同质的阶段,恰逢用户体验随着iPhone的出现掀起一波热潮,用户研究实质上更多是指体验优化,即在一定功能框架下,给用户符合认知模型的交互流程和界面设计,以及最符合人体功效的工业设计。然而,6年后的今天,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用户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再是产品唯一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解决问题如同锦上添花,而解决问题才是雪中送炭。因此,今天,当我们再谈论用户研究时,谈及的范围实则远超出用户体验,向前延展至概念期的需求挖掘,向后延伸到上线后的数据监控。对于用户研究的从业人员而言,这是机会也是挑战:产品设计参与深度及研究结果主导性增强的同时,需要研究人员掌握更丰富的研究方法,以满足研究范畴的延展和产品迭代的节奏。同时,基于产品的使用场景,研究项目的约束,灵活合理地选择研究方法,也成为中高阶研究者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

本书非常全面地介绍了目前实际工作中经常用到的用户研究方法。与市场上同类书籍不同的是,书中对每一种方法的介绍不止流于表面,作者将丰富的从业经验和对每一种方法的深刻理解渗透到字里行间。除常规的操作步骤外,作者针对每一种方法描述了使用场景,并与同场景下其他备选方法进行优劣势比较。同时,基于多年的实操经验,作者把运用每种方法时可能遇到的“坑”以及绕行路径在书中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如果你仅仅对用户研究感兴趣,或者今后打算从事相关工作,本书会是一本非常好的方法扫盲书;如果你已经在从事用户研究工作,本书将帮助你加深对现有方法的认知,解决或避免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开阔眼界,了解顺应业界发展节奏的更多更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甚至研究本身并不是用户研究工作的全部。始于研究,岂止研究。方法固然重要,研究固然核心,但仅仅掌握方法做好研究,最多只是一名出色的工匠,却难称资深从业者。用户研究工作其实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研究本身,如同基础研究设施的搭建,研究结果的沟通落地等,都是生态中的一个个组成部分。本书超越了同类书籍的研究方法视角,从一个更高的高度,对用户研究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做了全方位的介绍,让读者对这一生态有更宏观、完整的认识。

最后说说为什么翻译本书。这些年接触到一些入行不久的用户研究从业人员,客观地讲,其水平良莠不齐。方法过于苛求学术的严谨性而忽视了客观条件和研究背景,方法认知的局限性,以及实际操作经验缺失而空于纸上谈兵,可能是新人行的研究者最经常暴露出的三个问题。这里姑且不讨论如何使基础教育与业界实操紧密联系。但类似本书这样,由拥有多年从业经验、经历过无数项目历练的研究者撰写的系统的教科书,可以有效、快速地填补基础教育的空白,帮助初级从业者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因此,翻译这样一本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行业的研究水平。另外,跳出用户研究行业本身,了解细分市场,了解受众需求,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小的研发团队可能并没有专门的用户研究者,我们相信这一角色的替代者可能是产品经理或设计师,他们会不带着任何个人意志地去了解潜在的用户需求,但实际上,往往由于方法选择、运用或数据解读的不得当,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差。因此,翻译这样一本书,旨在帮助更多可能涉及相关工作或与相关工作人员对接的产品研发人员比较系统地学习用户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理论。

非常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吴怡编辑给了我这样一个可以为用户研究行业尽微薄之力的机会,本书由我与张婷婷、杨雪、王兰几位译者合作翻译,以保证本书能够快速、准确地翻译完并早日与读者见面。最后还要特别感谢各位读者。其实在我看来,“译者序”就像NBA赛场上替补席末端的“饮水机管理员”,只有真爱粉才会关注。希望各位能够在品味本书的同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再版时修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户至上-用户研究方法与实践(原书第2版)译者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