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亲子关系的第三者——手机

爸爸妈妈,你们曾说我是你们手心里的宝,爱我胜过一切!可我觉得你们更爱手机,我多想成为你们的手机啊!

之前,一则11个月女婴洗澡死亡的消息,让人心痛不已。

女婴的父亲为了能玩游戏,在洗澡时给她套上了游泳圈,然后放心地拿起了手机。

很快父亲沉浸在游戏中,等到想起女儿时,已经是一个半小时之后。

这时,女婴因为泡澡时间过长,水温太热,大脑缺氧而失去意识。

虽然,女婴妈妈呼叫了救护车,但终究没有挽救回这个小生命。

她才11月大啊!还没来得及见识这个世界的美好,就这样离去了。

更让人心疼的是,在这1个半小时里,她忍受着滚烫的水温和缺氧的痛苦,一点一点地走向死亡。

而最应该保护她的父亲,却在这1个半小时里,享受着游戏带来的快感。

如果这个父亲能早点放下手机,看下自己的女儿,也许就能避免这场悲剧的发生。

可现实中,因为父母玩手机导致的悲剧又何止这一起。

父母沉迷手机,枉顾孩子安全

2018年7月,某地发洪水,一位妈妈抱着1 岁多的宝宝站在桥上拿手机拍洪水,不慎将孩子掉入水中,被洪水冲走。

2018年6月,湖南株洲,一名 3 岁的小男孩,从车上溜下来,向马路对面跑去,被疾驶而来的货车瞬间碾压。事发时爸爸也刚下车,正在车旁玩手机,没发现儿子从车上下来。

2017年5月,一个不到 2 岁的宝宝在游泳时不慎翻入水里,出现了令人窒息的 72 秒, 而妈妈一直在屋外埋头玩手机,最后一刻妈妈才看到孩子,冲进了游泳馆。

有人说是“手机杀死了孩子”,但如果手机会说话,它肯定会说:“这黑锅我不背!是父母把自己变成了我的奴隶,把孩子推到了死亡的边缘。”

父母沉迷手机,亲子感情疏远冷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你在我身边却在玩手机。

不少父母陪孩子时都是这种画风:

“妈妈陪我玩!”

“等会儿,妈妈马上看完这集剧。”

“爸爸我想去公园!”

“等会儿,等爸爸打通这一关。”

“我想…”

“等会儿…!”

每次得到的都是拒绝,不禁让孩子怀疑“爸爸/妈妈真的爱我吗?爱我的话,为什么他只看手机?”

就像一名四年级学生在自己的作文里写的:“爸爸,你就只会玩手机。你已经快不是我爸了,你是手机的爸爸。”

还有一名六年级学生也曾在作文《手机》里写道:“别人都要二胎,我爸妈不用,因为他们已有了小儿子:手机。”

所以别怪孩子难以沟通,是父母自己放弃了和孩子交流的机会!

父母沉迷手机,影响孩子能力发展

父母在玩手机时,会习惯性地用“嗯、哦”等敷衍的言语回应孩子。这样的话语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心理上缺乏安全感,从而产生自闭和焦虑,进一步引发社交障碍。

为了不让孩子打扰自己,很多父母亲自把手机递到孩子手里,殊不知在自己获得片刻惬意的同时,孩子正在走向沉迷的深渊,他们的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想象力等等都随之下降。与其抱怨孩子社交能力不佳、自控能力差,不如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出了问题?

爱孩子,就别让他们和“手机”角力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你离手机有多远,就离孩子有多近,让我们都成为自律的家长,给孩子最美好的童年:

1

陪伴孩子,用合理安排替代手机使用

提前安排好下班回到家后的时间,用丰富有意义的活动来替代手机,把目光从手机屏幕转移到家庭生活。

2

激励孩子,用共同兴趣和谐亲子关系

从充实家庭生活开始,尽量避免把心思放在手机上,多陪孩子做户外运动,如散步、亲子体育游戏、外出爬山等,促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

3

约法三章,用共同约定建立手机使用规则

规则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如就餐时,尽量避免不看手机;外出活动时,不带手机充电器等。无论何时,家长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真正实现爱的教育。

要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让孩子成为家庭用手机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如果父母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手机坏了可以修,修不了可以换。

可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修不了换不到。

请把属于孩子的时间和爱,还给他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远离亲子关系的第三者——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