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蟹老板(微信公众号:Freelancer实验室)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门自己在学得线上课程——《这是一堂真的管用的文案课》,由“三节课”开设,比较适合有一定写作基础、有写产品转化文案需求的人。
这堂课最大的特点,不仅是给了一个文案学习的框架,还提供了很多的文案套路。
梁宁把产品经理的能力分成三个层面:微观、中观和宏观,其中“中观”指的就是套路,或叫学习招数。
梁宁说,套路有价值,是因为套路像武功招数一样,是前人总结的有效经验。如果你没有套路,也能按照自己模糊的感觉去做,也许也能接近完整,但练好套路可以自我排查问题,做事更有章法。
其实写文案也是这样,你可以跟着感觉走,写多了或许也能摸索着写出好的文案,但当你没有感觉或者灵感的时候,很可能会完全无处下手,憋内容是很难受的。而有了特定的套路和方法,起码知道怎么一步步写下去。
所以,想要成为稳定、高效的文案编辑,你需要掌握一些套路。
一、写文案的套路
一篇好的文案,除了文笔、表现力好,更重要的是把事情写清楚,而只有当你想清楚了,才能写清楚。
在动笔之前,你需要想这么两件事:产品的卖点是什么?以及你说服影响用户的逻辑是什么?
1. 产品的卖点是什么?
大部分人以为自己知道卖点是什么,也能都说出一两点,但如果你要通过文案引导用户产生点击、购买等行为,就需要找出产品中最有价值、最能打动人心的卖点,这需要足够深、足够全面地挖掘卖点。
那具体怎么做呢?你可以试试问问题得方式。
小马宋有一次在给一家面膜厂商创造文案,因为他对面膜完全不了解,所以去跟厂商聊天,而在聊天得过程中,就自认而然地把文案写出来了。
所以,你在找卖点的时候,也可以这么问自己:
▷ 我们的产品有哪些值得人关注的细节?
▷ 我们的产品能解决什么问题?为何能解决?
▷ 我们的产品对比其他同类产品有何显著特点与不同?
▷ 竞争对手存在哪些弱点是我们能做得更好?
▷ 有哪些设计生产中的细节、过程可以体现我们产品的好?
▷ 有哪些实际发生的结果和用户行为可以提现产品的好?
▷ 有哪些人、事物、品牌的背书可以提现产品的好?
2. 说服影响用户的逻辑是什么?
文案的用处很多,而在不同的场景下,江小白的瓶身、地铁、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等等,所需要采取的文案策略绝对是不同的。
所以,在找到产品卖点后,你还需要问自己这么四个问题。
第一,文案面向的用户是谁?
面对不同的人群,你的说服逻辑肯定是不同的,这点毋庸置疑。但有一点可能多数人会忽略,就是不同的人群,使用得语境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到联系很紧密的商家群体,在互联网上你可以叫“生态企业”,在O2O那会可以叫“商家联盟”,而传统企业的人更多会用“圈层”。这也是为什么新入行的编辑出得内容,常被指为“一看就不是这个行业的”。
而语境不对,也就很难打动目标用户。要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来说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就是多看行业内的内容,然后不断把不同的词语、表达方式摘出来,替换自己原来的用词。
第二,用户需求是否明确,是否足够强烈?
这点足够重要,决定了文案的整体表达方式。
▷ 如果用户有很明确的需求和目的,那么你只要在文案中讲明产品具体有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解答用户的疑惑就好了。
比如这堂文案课,我就是一个典型有明确需求的用户,其他的内容不会太关注,而是直接翻到最后,看这堂课的框架是什么、具体学习内容有哪些、怎么学习等等,如果有很长的篇幅介绍为什么要学文案,我肯定就关掉了。
▷ 如果用户的需求比较弱,对这个产品可有可无,那么文案就需要营造很精细的场景植入,在特定的场景下激发用户的欲望了。
这一点实物产品用得会比较多,我想到的还是罗胖,他会把专栏包装成一个人物,比如雪枫音乐课、关系攻略、李翔商业内参,你完全可以想象到自己身边有一个音乐家、关系达人、秘书的场景。
▷ 如果用户倾向于没有这个需求,你要做得就是制造某种认知失衡,重构用户的认知。
其实“企投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之前大部分企业家完全没有做投资的需求 ,直到吴晓波提出了“企业家+投资家=企投家”之后,大家才意识到有这么一回事,然后通过孙正义、柳传志、雷军等等商业人物做“企投”的例子,重构了用户的认知。这是一个比较高级的做法,相当于创造了一个品类,一个全新的市场。
这里我插一个套路,我觉得可以通用。罗胖有一次讲到怎么解决知识产品对用户的注意力提到了一个三段论:提出一个用户感兴趣的问题——假设心中有一个答案——否定掉,然后给出我们的答案。
第三、用户所处的场景是否可以直接形成转化?
如果可以,文案中就要做好引导点击、报名、填写信息等具体行为;不可以的话,要想办法让用户记住你,或者产生好奇,让ta可以进入另外的场景去成为你的用户。
第四、用户潜在阅读时间是长还是短?
当你一一分析完上面四个问题,就可以从中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而抓住文案的关键,而不会跑偏掉,在这之后才是写作。
3. 两种写作框架
动笔之前,你还需要考虑采取怎样的写作框架,目前多数文案的框架是这么两种:
4P模型
Picture 描绘
Promise 承诺
Prove 证明
Push 敦促
AIDA模型
Atention 引起注意
Interest 激发兴趣
Desire 勾起欲望
Action 促成行动
前者用得比较多的是销售信,这是一种专门为营销而写得书信,它有很明确的“交易”目的;后者用得比较多的地方是新媒体的软文,通过有价值、有吸引力的内容,完成转化、介绍的目的。
4. 写作和自检
具体到写作,除了把事情说清楚之外,要达到转化目的,你还需要增强用户的感受和体验,增加画面感。
课程里讲到,在文字表达中,往往你调动得感官感受越多,内容和描绘得事物越容易被记住。因此,当你尽可能调用到视觉、听觉、触觉来进行写作时,用户对于一段文字的阅读记忆会显著提高。
课程中也详细地列了几点具体的方法论,【关注为信公众号“Freelancer实验室”回复“文案课”,获得课程笔记】当然我觉得这部分其实是一个勤加练习的事情,看得再多没练习也是没有用的。
文案写完后,你还需要一份自检清单:
▷ 文案面向得用户是谁是否明确
▷ 面向ta的卖点是啥,是否清晰?
▷ 是否出现了很多用户不能理解的概念和名词?
▷ 是否能够很快吸引到用户的注意力
▷ 我们在特定场景下的展示是否有效?
▷ 这个文案在特定场景下是否已经足够精简?
▷ 是否能够让用户形成感知或引导用户发生下一步行动?
二、我的得到
1. 要想写出好的文案,你需要掌握很多的套路,但如果这些套路没有放到一个整体的框架当中,作用肯定会大打折扣,很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做事情一定要有框架,这样才会有不断提升得空间,也才能将你的套路和经验分享出去。
当然只掌握套路成为不了高手,想要依靠这门手艺自立门户,面对的是整个市场的竞争,是每一个细节地取舍和持续优化,没有人告诉你“可以了”“OK,发吧”,甚至所有的意见、反馈都是混杂的。
2. 三节课做得“知识付费”是值得学习的,因为它早早意识到需要帮助用户“提升能力”,而不是你来报名或者听了就完了,这其实是两回事。三节课的作业版块很让人惊喜,因为它地设置很细,然后你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作业数量和质量都非常好。
如果你在文案上面还有什么困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