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遇见"你"一读书

       

图片发自App

        正月初二回老家,站在“抛抛堆”上拍西山岭的毛竹。边上几个闲谈的乡亲问我:“你是不是豆腐寿生家的老梅?”

      我点头称是,心里很奇怪她们怎么认识我。而我记不起她们是谁家的媳妇。一年里难得回老家,故乡的人事渐渐忘却。

      "这个老梅危险会读书,小时光躲在阁楼上的箩筐里看书,一整天都不出门。害得寿生去公社广播站广播找人。”听见身后传过来的笑谈,我乐呵呵的,原来我留在故乡人的心里是读书人的形象。

图片发自App


        记得当年我家小孩多,劳力少,农活没人干。一放假,父母就盯上,让我们天天上田里、山里帮忙。那时我刚上小学三年级,哥哥姐姐常带课外书回家看。有次看见哥哥在看《东方》,便缠着看。哥哥不屑一顾地说:“字都不认识几个,还看得懂小说?你呀,只配看老佛书(连环画)”我挺不服气,不就打仗的书,我怎么就看不了。等到他下地干活,我把书偷出来,躲在阁楼上看。

      没想到,一看上就放不下。饿了,就下楼弄点冷饭吃。整整一天里,我聚精会神把三本书飞快地看了一遍。其间,听见父母大呼小叫找人,哥哥也曾上楼查看。我那时急中生智,把箩筐往头上一罩,全忘了箩筐边上有二樽刷过红漆的木头棺材。要在平时,肯定我吓得半死。有书壮胆,从此后我就见了棺材不掉泪。

图片发自App

          后来还看过二姐借来的手抄本《少女之心》、《一双绣花鞋》,这可是禁书。从此我爱上看书,无论找到什么书,都会翻上一整天。

        我那“狡猾”的二哥,瞧见我有这嗜好,常常拿一本书,胡乱指着中间几页,你想不想看这书。我一点头,他手里农活就归我干啦。有时候他好几次拿同一本书闷我,我也屡次上当,恨得咬牙切齿。只能把书中内容强行记牢。成年后,大婶对我说:“我初来你家,每次看见你俩挑水浇菜,最终只是看见你一个人在干活。”唉,那多半是我为了看书,心甘情愿地多干活。

      不过看书是会误事的,尤其边看书边在灶下烧火。我母亲是个急性子,在灶上炒菜,一看锅里热气没了。立马冲到灶下来,抢过书本,用力一撕,四分五裂扔进灶里当柴烧。有次,我抢救不及时,就毁了。为此,我和母亲赌了半个月的气,因为书是借来的,限时换的。没书还,失了信用,在一个少年的心里是无比羞愧的。

图片发自App

          也因为我好看书,混熟了初二时的英语老师,他借我《星星诗刊》,并特别允许我英语早读时看。因为这份宠爱,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不稳定,在区里读高中时,被英语班主任修理得惨不忍睹。最终,还是放弃英语,考了一个高中专。人生之路,因读书而改变方向。

      在杭州读书时,学校在远郊区,进城需二个小时,倒四趟车,幸好学校有个不错的图书馆,我一个乡下人,就安于寂寞,沉醉在书本中。那二年里,读完了馆藏中哲学和文学方面的书,最大成就,从此我的哲学作业成了范文,教哲学的老狼说的。有头脑的同学常常借我的作业去换饭票,毕业后,我意外得知,哈哈大笑,我还有这么厉害的时候。

图片发自App

        将分配时,得知自己要去偏远的镇上工作,求着我的老乡X私刻了一枚:“书已于某月某日还清”,窃得杂书一大堆,荣归故里。在山区月白风清时,取书一卷重读,想起孔乙已所言:窃书不算窃,深以为是。

      在乡下苦闷的日子是书为伴,那时镇上在单位工作的人不多,彼此来往都是吃喝俱多。偏偏有个派出所的人和我同好,为此常常孤男寡女交换书看,清茶一杯交流书中见识。不曾想,小镇是真小,一时起了风言风语,并且传到了我父母的那里。母亲特别急,严重申明:派出所工作危险,不能嫁。晕,只是借书而已,我母亲当然不懂,书呆子的由来,就是纯粹为书交流,不懂风情。

图片发自App

        不过幸好,我也因为会写点小文,而且有一手漂亮的字,得遇一位伯乐,直接调入衢城,也算是因为读书而改变命运啦。

      虽然之后,因为一些世俗的变故,我没有在写写的岗位上发挥专长,但读书的嗜好却一直保留下来。

      因为读书,思维开阔。虽然像普通人一样工作,结婚生子过日子。生活稳定,却不陷于琐碎之中,能时刻保持热情,依然是个性情中人。

图片发自App

        爱上读书,于夜深人静时,一个人兴致勃勃与书中人物相遇,仿佛是在对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春水映桃花。这样的遇见,如《诗经》里的:“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此生恰好遇见“你”——读书,我愿活在书中,不负如来不负卿,过至简至繁的生命,因爱而起,因爱而落。白居易有诗云:意随无事适,风逐自然清。如此甚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恰好遇见"你"一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