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应是一段破茧而出的内心独白

距离8月初11日瑞典和丹麦(瑞典为主)全程自主旅行过去一个多月,惦记着写点什么,为下一段更有价值的旅程和探索。

此次旅行,最有意义也较以往不相同的是乘坐火车和巴士自由穿行在不同的城市,城市与岛屿之间。达到每一个主要城市,简单攻略,即步行到中央火车站购买火车票或者巴士票,开始不同短途旅行。


研究购买怎样的火车票组合更合算;在地图和自助机上应该达到哪一站;不断把银行卡在自助机上刷来刷去(因为我们的银行卡还没有更换成欧洲目前的新一代芯片卡,还是刷磁条的卡,常常不好使,来回刷多次才能搞定一次,因此也成为了这次旅程中总让人提心吊胆的小事件);从第一次上火车小紧张,不时关注时间和站点提醒(大部分是用瑞典语通知站名,发音跟英语不同,刚开始每到一站就要仔细听并紧盯电子屏显示,多坐多听就悟出基本发音规律后开始放松),观察火车车厢的标志(有的车厢外标有的自行车标记,多坐几次知道那节车厢专供携带自行车的乘客,有的车厢标有静音标志,知道那节车厢要安静,大家都在看书);观察站台上和车厢里的不同乘客的长相、动作,语言等,暗自分析他们都可能来自哪个国家或者哪个城市,是工作的还是旅行的,风格和特点是什么,在看什么样的书(渐渐的基本可以揣摩出来这个季节,跟我们一样去不常去的地方并且乘坐火车或者巴士的是北欧国家和俄罗斯的中老年人居多,哈哈哈,幸福的两人或者几人结伴而行)时间在观察揣摩中静静流淌,带着我们一家三口奔赴目的地,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不知道这一站的风景,美食和人都将是怎样。

沐浴在安静的、读书的火车时光里,有时会小心凝视坐在附近的优雅高挑的旅行者,有时低头阅读手中书籍,有时偷窥孩子侧影,有时凝视窗外逆向奔驰的丛林和湖泊,有时就这样放空的想想未来想想一个新的生活和新的自己的样子,留一片独白给心灵。

此次旅行留下了一些遗憾,对于我们三来说,总感到缺失了一部分,这一部分就是冒险和探险。整个行程有小突发事件,意向不到的活动,但略显平静和温情,缺少了一定程度的热烈和内心的惊叹。由于没有提前预定,高空热气球,出海打捞和古城幽灵项目都没能行程。常规景点早已不能激发我们对旅行的渴望和追求,唯一不一样的路线,去不常去的地方,有些冒险和探索的活动,是我们更渴望的旅行。

旅行的意义,于我,更喜欢感受并尝试新的东西,有一定的探险程度在内,突破有些安稳的状态,锻炼一种新的能力和激发一种潜能,破茧而出,并可以留下一些空间和时间给自己独处,留给未来的那个新的我。


近一周在阅读毕淑敏老师的《破冰北极点》一书,一点点体会作者笔下的这段行程,极友、船长、北冰洋、海冰、北极熊、白鲸、独角鲸、北极燕鸥,红黑相间的核动力破冰船,还有过去几百年冒险的北极探险家,这些都在不断吸引着我,下一站旅行,去北极吧,可以用一段时间好好策划并攒旅行费用。

书中作者笔下的一位极友与作者谈话时,他是这样定义旅行的,我还挺认同,这也是我想要的旅行:

第一:你要走出门,身心到远方去。足不出户不能叫做游,非要算游,只能叫梦游。

第二:你还得把自己的眼耳舌身这些设备都开动起来,全力以赴去接受新鲜信息。如果还想在家一样,对于外界抱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充耳不闻的态度,就算看得见外面的风景,却感受不到温度。你看得见花开,却闻不到花香;你虽呼吸了当地空气,却进不了彼时彼地的氛围,如果一切都是维持自己素有习惯为尺度,循规蹈矩,那么不管你在地图上移动了多远,等同寸步未行,就算握有一大把机票门票,你还是如木套中的现代木乃伊。

第三:你脑袋要应声而动,不走脑子的旅行如行尸走肉。你可以购物、吃美食、可以大呼小叫,但你不能仅仅局限于此。脑袋瓜要高速驱动,一切异于我们已知常态的背后或许都有未知的逻辑和相应的历史传承。也许一瞬间,让我们晕头转向不知所以,显得愚笨,这并可怕,正式身处异地的魅力和乐趣源泉。无知和迷茫,是因为有盲点,按图索骥按部就班地解开这些谜团,正是旅行让人久久回味和不断探寻的动力。

第四:必须游起来。水有浮力,可以托举重物,可以推你向前,如果你再有一定的游泳技术,可以很惬意地在水中前进。“游”这个字,骨子里是从容行走之意。

 此文用毕老师的如下书中精彩语句结束:

眼睛看到的是无与伦比的荒凉和寂寥,内心感受到的确是用之不竭的勇气和星辰般辽阔的胸怀。这颗星球上有一些地方,会让你稍慢下来,畏所当畏,安静缓缓升起,沉着及时力量。

我想起据说是仓央嘉措的一句诗: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也是天堂,却总有些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将高原改成冰原,此诗句可可成立。想想也不是很恰当,眼见的所有的人都走的动,也许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北极点,也是与神耳语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旅行,应是一段破茧而出的内心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