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栓‖当下,最需要忙什么?

     

      各位领导、主任、同事,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刚才,听了黑辽大区各位站长的工作汇报,甚是欣慰,感觉良好,第一感觉是大区的教研整体上了一个台阶,从本地化教研走向了自主化教研,再加上体系化教研,探索出了一条本度化教研的新路径,走上了正轨大道。说明,我们忙得很有价值。比如,各位站长能够设计大型活动方案,并主持会议。自主开展本区域内正常的教研活动,包括一般学校实验启动会,正常的师生评优活动。学术拜访能够按照汇报提纲进行。下一步,我们就是要让教研走出阅读的浪浪山,向体系化教研迈进。如果说“用语文的方式改变教育”,还是让我们来复习一下一个数学知识,根据意思填空。“由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 )。”当然是三角形了。再问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学数学?恐怕不一定能说明白。这个问题需要专业的人来回答。不过,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自行车的三脚架、篮球架、相机三脚架、建筑物、太阳能热水器、起重机、屋顶、斜拉桥、古埃及金字塔等。对了,这叫三角形的稳定性,像这样利用三角形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叫三角形理论。由此形成的逻辑关系,称之为铁三角逻辑。所谓的“铁三角逻辑”是这样的: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反过来说,三角形的形状与大小,取决于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于铁三角理论,是吴云娥主任指导的理论基础,在黑辽大区,她用这条理论支配我们的行动,接着又给我们命了一篇文章的题目,叫做“教研引领”。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铁三角逻辑”。三条线段分别是:大区主任、业务经理、教研专家,铁三角工作原理是推广、推动、推进。当然,在工作中每个人所承担、完成的任务,并不是什么别的东西,就是“挑战—努力—成就”这个铁三角。这是个人工作的铁三角逻辑。不仅是教育家,所有要经营星辰大海的人,其实入手点不在远方,而是每一个眼前的、具体的人。“活”在当下最重要,但要有“长线思维”。“长线思维”就是通过预测长期反推当下的思维方式。 长线思维并不是本能,需要优先考虑的是短线、当下。2022年虽然写下来20万字的教研随笔,包括《语文主题学习100问》《语文主题学习面对面》。有些工作,现在来说已成为过去,但在当时来说是急需的,迫不及待,时不待我。2022年,我们最需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当时,就应该忙什么?一、踏上至简大道,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孩子把书读起来2015年暑期,举行了全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型解读培训,“‘四型三读’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模块”开始在全国许多实验区推广。接着,教研中心着手研究各种课型,并进行了一些课型的拓展,编辑出版了《单元解析与案例》,而且形成了一个共识:一个单元,用十几个课型、十几个课时来完成。比如,在课型方面,二年级有①精读引领课、②整合写字课、③自由阅读课、④口语交际课、⑤单元整理课、⑥集中识字课、⑦整本书阅读课。三年级有①单元预习课、②精读引领课、③略读实践课、④组文阅读课、⑤口语交际课、⑥习作指导课、⑦习作评改课、⑧单元整理课、⑨整本书阅读课、⑩自由阅读课。《单元解析与案例》相当于教师使用的《教案》,我们也一直这样给老师们宣传、讲解,但老师们却有着各种各样的反应:课型繁多、使用麻烦、有情绪抵触。学生怎么就能把书读起来呢!怎么办?怎样读好《单元解析与案例》这本书?是教研的问题。只有优化成最为实用的五个课型(单元预习课、精读引领课、略读实践课、组文阅读课、自由阅读课),老师们才可以接受。怎样优化?从理念上加以引领,有针对性的撰写教研随笔,将《语文主题学习100问》连续发文在《读写报》上。比如,为什么叫“单元预习课”?单元预习课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为什么叫“略读实践课”?同样使用1+X的阅读教学模式,为什么精读引领课就是1+1,而略读实践课就是1+2?再有五种课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还有为什么把“单元预习课”“精读引领课”“略读实践课”称之为“基础课型”,而“组文阅读课”“自由阅读课”称之为“能力课型”等等。我们黑辽大区的同事们基本上都能解释清楚,就连刚入职的刘老师也能说个八九不离十呀。曾记得刘修勤主任说:“你是课型的总结者。”符泰民院长说:“你对主题学习研究很透彻。”吴定辉局长还把《语文主题学习100问》整理起来,分享到华樾教育微信群里。这件事给我的启示:大道至简。优化并不是将问题复杂化,也不是简单化,而是删繁就简,有趣、合理、有效。优化课型作为一项选择,择其适者为优,择其优者为之。二、走进教师思想,让对话有形有声有意,让孩子把书读起来作为教研专家,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把问题当做课题进行研究,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与策略。这里简单列举几个现象问题。现象一、老区的实验情况。一些实验区域,实验时间已有多个年头,经常推荐老师参加全国大赛,总不能赛出水平,与他们之前介绍的经验大相径庭。现象二、对于实验区域经验的推广,需要组织一场场大型的观摩研讨会,需要选出几节本区域内成果展示课。按学段要求出课,不能同时找到第一、二、三,三个学段的教师。按课型要求,不能同时找到“单元预习课”“精读引领课”“略读实践课”三种课型的教师。现象三、或私聊、或在微信群里,经常收到实验学校、老师发来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大多是疑难问题。比如,开展实验课型太多的问题,课上时间不够用的问题。走进实验之后,教材略读课文的文前提示语与丛书组文阅读的文前提示语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还有怎样分享学校的实验成果与特色?等等。综上所述,这里包括思想僵化、故步自封、穿新鞋走老路、缺乏团队意识等等问题,我们需要发挥教研优势,入校调研、入区指导、答疑解惑。比如教材中略读课文有文前提示语,丛书组文阅读也有文前提示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怎样按照文前提示语设计语文实践活动?还有,丛书中组文阅读课怎样体现阅读实践活动的层次性?通过开展以上活动,我得到的启示是:调研指导并不是坐在台上高谈阔论,天花乱坠,而是要形成一个思想交流的强力磁场,有温度地与教师对话就是一种选择。还有,你我之间每天都能在文字间对话,进而感受彼此的思想,相互走进灵魂,慢慢地喜欢阅读,孩子也就把书读起来了。三、走出概念丛林,把文件精神聚焦阅读,让孩子把书读起来2022年有两件事对我们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是《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另一件事是修订的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目前,各级各类的培训工作仍在继续进行。对于培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识类的培训,一类是精准类的培训,也叫落地式培训。教研部门的培训比较精准类的,适合教师的培训,因为老师是实用主义者。昨天,【张嘴就说】道出了教研的供需矛盾:一是理论满天飞,不知花能落谁家?二是实践无抓手,观千剑后疑能识器? 很快,江西省宁都教研室何金生主任给我发来一个ppt,题目是《语文课标,令我由喜而忧而“长太息”》。他引用《实践论》的理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先把“革命的理论”完善了,再来发动“革命的运动”吧。面对“双减”政策、新的课程标准,教研的培训策略是落地,打造草根儿教研。对于“双减”常念的经是《中小学教育的长线思维》《双减背景下智慧课堂与智能作业》《落实双减政策 聚焦主题学习》。课标强调学生的“语文的实践性”,六大学习任务群无一不强调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在本溪、朝阳等实验区域内开展系列讲座《课标 课程 课堂》。做好三研,即研读课程标准,研修课程内容,研究阅读能力。《课标 课程 课堂》系列文章被企业微信连载,双减培训内容被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作为教育部门的政协议案,提交会议审核。给我的启示:学习理论并不是将实验边缘化,而是把文件精神作为内核,聚焦阅读,更好开展实验工作。研读课标,研修课程,研究课堂就是一种选择。四、描绘能力愿景,把教研随笔写在课堂上,让孩子把书读起来开展课题研究是有时间要求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项目也是课题,为什么能够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做到了“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精”。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实验的路上也会遇到瓶颈,阅读也会走入深巷。怎么办?提升。“好书伴我行”也是一项阅读提升工程。教研实施的策略是借力、提升、引领。强化教材与丛书的联系,提升学生“获取信息能力、整体感知能力、作出评价能力、形成解释能力、创意运用能力”,“将课堂学科化功能转变成社会学科化价值。”我的启示:提升并不是将阅读高深化、或神秘化,提升阅读能力就是一项选择,让其成为撬动语文实践活动的支点。总之,实现教研本地化自运转,还需要很多工作要做。教研作为“内核”,发挥教研的引领作用,就在眼前,就在当下。蒋子龙说:人人都活在自己的故事里。是的,每个人都要做一个有故事的人,把你当下最需要做的事情做好,把一段段有意义的故事编辑成一本有价值的书,让读者品味。问题就是一本书。想读懂,就需要研究方案;想读好,就需要研究行动;想读透,就需要研究思想。当下,最需要忙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读书的力量”。读山读水是心灵的愉悦,读书读人是智慧的沉淀。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贵栓‖当下,最需要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