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羊倌儿”

【文字家园】

回到老家的时候,老家的旧院子已经被改造成了一个“羊圈”,我的父亲在村里多了一个外号:羊倌儿。

当初父亲要养羊的时候,全家人都极力劝阻。念惜他年近花甲,怕劳累了身体。可就在一个午后,他瞒着母亲,一个人从乡下收回了几十只小羊仔和几只母羊。

从那以后,他便成了全村最忙的一个人。每天天不亮就去给羊割草,回来后又把羊儿们赶到院子里,抱来新鲜的饲料,趁着这个空档,他又开始里里外外地清扫羊圈。夜晚怕羊仔们着凉,又给它们搭起了一排羊架,上面铺上木板和干草,拼订成了一张张的“床”。

母亲总是嘲笑他,养娃都没见他那么上心过!父亲也总是笑而不答。每天父亲都会和羊儿们唠唠嗑,像小时候叮嘱我和弟弟一样,叮嘱它们:“要多吃点哦,不要挑食,也不要尿在草上,不然会着凉的!”

羊儿们总是似懂非懂地抬起头,竖起耳朵,好像真的听进去了一样。可是到了第二天,父亲来到羊圈,那些干草还是会被尿湿一大片。父亲这时就会大发脾气,骂骂咧咧地说着一些不该惯着它们的话,甚至拿起扫帚佯装要打它们。过一会儿情绪平静后,又把羊赶到院子里,然后把那些木板一张一张抬出来,放在院子里晒太阳。

父亲的这些小羊仔里,有一只他最偏爱。因为走路一直都摇摇晃晃,父亲给它取名叫“不稳”。

不稳刚生下来的时候,它的母亲就难产死了。父亲把它抱回来,它还不会走路,每天夜里两点,父亲就会专门往羊圈里跑一趟,把不稳抱到另一个刚生了羊仔的母羊身边,让不稳美美的饱餐一顿。

时间长了,不稳没有把那只母羊错认成羊妈妈,倒是经常跟在父亲后面“咩咩”地叫着。

于是,村子里经常出现这样一个画面,父亲双手背在后面,低着头往前走,一只羊跟在后面,三步一踉跄,跌倒了又立马站起来。父亲有时脚步快,走远了,它就停下来四处张望,“咩咩”地寻着父亲,父亲听到叫声就会停下来,大喊一声:“不稳!”不稳立马竖起耳朵,又摇摇晃晃地朝父亲跑去。

父亲逢人便说:“这不稳啊,就像我那闺女小时候,走哪里就要跟我到哪里。”说完,便会回头宠溺地摸摸不稳的小脑袋。

晴好的天气里,父亲也会把他的羊群赶到田野里,悠闲地散着步。傍晚归来时,遇到村里的小孩子,便会在后面齐声吆喝:“羊倌爷爷回来啦!羊倌爷爷回来啦!”父亲听到后,便会驻足,任孩子们和小羊仔玩耍一会儿。

自从养了羊之后,父亲忙了起来,笑容也多了,生活再一次充实了起来。

那些羊儿们,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不常回家的我们,陪伴着逐渐老去的父亲。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父亲是“羊倌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