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辞赋之祖——荀子

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各家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现存的《荀子》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诸方面内容。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赵国猗氏人,时人尊而号为“卿”,为战国末期赵国人,是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荀子年五十始游学于齐国,曾在齐国首都临淄的稷下学宫任祭酒。因遭谗而适楚国,任兰陵令。以后失官家居,著书立说,死后葬于兰陵。著名学者韩非、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一位儒学大师,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也称霸力;崇礼义,又讲法治;在“法先王”的同时,又主张“法后王”。孟子创“性善”论,强调养性;荀子主“性恶”论,强调后天的学习。这些都说明他与嫡传的儒学有所不同。他还提出了人定胜天,反对宿命论,万物都循着自然规律运行变化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是最好的治国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特别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他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

荀子思想虽然与孔子、孟子思想都属于儒家思想范畴,但有其独特见解,自成一说。荀子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孔子、孟子在修身与治国方面提出的实践规范和原则,虽然都是很具体的,但同时又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成分。孔子竭力强调“克己”、“修身”、“为仁由己”等。而孟子则以“性善”为根据,认为只要不断扩充其“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求其放心”,即可恢复人的“良知”、“良能”,即可实现“仁政”理想。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则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

此外,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本文由丝路农情网传统文化版块搜集整理,来源传统文化网

你可能感兴趣的:(儒家文化辞赋之祖——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