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盼望春节,至今还记得在日记本上写日记,描写那浓浓的年味。
每年过年,我都回爷爷家。爷爷有一个女儿三个儿子,除了我爸外,其他两个儿子都不在本市,所以也就每年过年能聚在一起。
我大爷和小叔家也各生了一个女儿,于是过年我们三朵小金花就凑在一起玩。小孩子玩耍的花样永远有很多,放鞭,打扑克,玩大富翁棋,披着破床单cosplay白娘子,一起熬夜看春晚。都是独生子女,平常没什么玩伴,所以每次相聚的那几天,我们都是相当快乐的。
以前听过一句话,说“老人在,兄弟姐妹还能凑一起,老人不在,就各自奔天涯了”。以前不怎么理解,后来爷爷去世后(奶奶更是很早很早就去世了),家里老人都不在了,我爸这些个兄弟姐妹在过年的时候,再也没凑在一起过。
再加上老人去世的时候兄弟姐妹间有点遗产纠纷,虽然没有狗血剧情,但他们之间的芥蒂还是存在的。这么些年来,他们过年再也没在一起凑过。我们三朵小金花,也都各自为人妇,过年各奔婆家,更是不可能凑起来了。
有时候想想挺唏嘘的,都说人情如纸张张薄,本以为兄弟姐妹间会有所不同,但其实发现,也不过如此。
我爸家的兄弟姐妹就是蛮典型的例子。成年后就各奔东西,成家立业,开枝散叶,老人走了后,联系越来越少,亲情越来越淡。想当初我小叔有事有求于我公公的时候,还一家三口拎着东西来看我,事情办完了就再也没露过面了。
所以我现在对生二胎的所有理由中,最不屑一顾的就是“给孩子做个伴儿,将来互相有个照应”。
感情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感情不到,血缘也敌不过人心。
当然,我家只是个例,那种兄弟姐妹间一直感情深厚,常来常往,互相照应的家庭肯定也有很多,只不过要达到这种状态,我觉得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扯远了,说回春节。
其实我一直都很喜欢春节,喜欢那种热闹的气氛。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觉得春节是负担了。
一到春节,就要考虑打点人情,挖空心思为各种亲朋好友准备合适的礼物。七大姑八大姨,长辈晚辈和同辈……最头大的是领导。送不送领导?怎么送?送什么?而且还不是一定能送出去,现在这种形势,没有特别相熟的关系,谁也不敢轻易要。
像我这种不怎么喜欢人情往来的人,春节之前的那段时间,我会特别焦虑。
小时候那种单纯喜欢过节的快乐,一去不复返了。
去年的春节赶上疫情,全民居家,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大解脱,正好有了理由不用去拜年,不用考虑买什么礼物送什么人了,但是缺点是的确很无聊啊!电影不能看,聚会也都取消了,天天一家几口在家大眼瞪小眼,着实无聊。
于是今年的春节,我来了一次报复性过节,除了年三十和初一走亲戚之外,从初二开始就马不停蹄的穿梭在电影院和聚会场所。
四场电影,我分了两天看完。我的同事豆子更厉害,为了合理分配场次和时间,她老公连统计学和管理学知识都用上了,大概两天半看完了五场电影。
聚会几乎是天天都有的,聚餐、喝茶聊天、唱K、桌游、剧本杀……排的满满当当。
好处是,真的是特别开心!每天都和好朋友在一起吃喝玩乐,没有任何工作压力,能不开心吗?
但是这种“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生活,有个非常不好的后遗症,就是心静不下来了,很多次想静静地坐在家里看会儿书写点东西,要么就是要出门聚会,要么就是心静不下来。
那天看完电影,特别有写影评的冲动,写了一半被叫了出门,到现在那一半也没有写完。
甘蔗还真是没有两头甜啊哈哈。
人的本性就是馋和懒,习惯了吃喝玩乐,就只能越滑越深。
所以我最佩服的就是那些春节期间依然保持着平日作息,坚持打卡锻炼、坚持日更、坚持今日事今日毕的那些人, 春节才是检验一个人是否真自律的试金石。
2020年和2021年的春节,对我来说都挺特别的,一个憋在家里无聊,一个报复性玩乐,也许过很多年以后,我依然会怀念这两年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