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顶!6个小故事激活你的富人思维

"一生能够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钱找人胜过人找钱,要懂得是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

——巴菲特

1

小王和小李是大学同学,10年前两人在毕业后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5年的时间,两人都拥有了30万的积蓄。不同的是,小王选择购买了一套房,而小李则是购买了一辆“奥迪”汽车。5年后的今天,小王的房子市值100万元,而小李的二手车市值只有5万元。

小王买房是一种“投资”行为,他的30万元并未花出去,只是转移到房子上;而小李买车则是“消费”行为,他的30万元已花出去了。由此可见,只有正确的区分“投资”和“消费”这两种行为,才能把自己的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区分二者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看现在花出去的钱,在未来能不能变成更多的钱。

2

一个人用100元买了50双拖鞋,拿到地摊上每双卖3元,一共得到了150元。另一个人很穷,每个月领取100元生活补贴,全部用来买大米和油盐。

同样是100元,前一个100元通过经营增值了,成为资本;后一个100元在价值上没有任何改变,只不过是一笔生活费用。

消费与投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消费是现在享用,抛弃未来的收益,投资是抛弃现在的享用,取得未来更大的收益。决定未来财富的多少,往往就在一念之间。所以要学会把生活费用转换为原始资本。然后利用原始资本增值创收。

3

甲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给。 乙去买烟,烟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这一毛买一盒火柴。

这是最简单的心理边际效应。第一种:店主认为自己在一个商品上赚钱了,另外一个没赚钱。赚钱感觉指数为1。第二种:店主认为两个商品都赚钱了,赚钱指数为2。当然心理倾向第二种了。同样,这种心理还表现在买一送一的花招上,顾客认为有一样东西不用付钱,就赚了。

变换一种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常很多事情换一种做法结果就不同了。打理财富的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

4

1896年,诺贝尔奖创立之初有980万美元基金,每年5位诺贝尔奖得主分获100万美元。初时,诺贝尔奖金管委会为了基金的安全,制定章程,将基金存入银行或购买公债。到了1953年,基金只剩下330万美元。此时管委会做出明智的决定,将基金转投股票和房地产。到1993年,基金总资产增长到27亿美元。

财富的增长,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理财的方法。如果不会理财,不仅不能增加财富,而且还有可能使自己过去积聚的财富萎缩甚至损失。如果理财得当,财富将迅速增加。诺贝尔奖金的迅速增长,就是巧妙理财的结果。

5

一富翁家的狗在散步时跑丢了,于是报纸上发布了一则启示:有狗丢失,归还者,酬谢1万元。送狗者络绎不绝,但都不是富翁家的。富翁太太说,肯定是真正捡到狗的人嫌给的钱太少,于是富翁将酬金改为2万元。

一位乞丐捡到了那只狗,他第二天一大早就抱着狗准备去领酬金,但却发现,酬金已变成了3万元。于是乞丐又折回他的破窑洞,把狗重新拴在那儿。

在接下来的几天,乞丐一直在关注着告示。当酬金涨到使全城的市民都感到惊讶时,乞丐返回了他的窑洞。但是,那只狗已经死了,因为这只狗在富翁家吃的都是鲜牛肉和牛奶,对乞丐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东西,它根本就受不了。

贪婪使人丧失理性,甚至连应得的一份都落空。理财中设置目标位,并密切关注趋势动态,这当然是对的。但是要注意目标的合理性,切不可过于贪婪,忽略潜在的危机,否则很可能是得不偿失。

6

有一个北京人,1984年为了圆出国梦,卖了鼓楼大街一个四合院的房子,凑了30万,背井离乡到意大利淘金……风餐雨宿,大雨送外卖,夜半学外语,在贫民区被抢7次被打3次……

辛苦节俭,如今已两鬓苍苍,30年后,终于攒下100万欧元(人民币745万),打算回国养老享受荣华。一回北京,发现当年卖掉的四合院现中介挂牌8000万,刹那间崩溃了……

如果说努力,是增值自己。那么选择,就是看清未来。做出对的选择,再去努力,往往会事半功倍。所以,人生路上,有时候努力的确大过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醍醐灌顶!6个小故事激活你的富人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