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证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3)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9)
1、病机:卫强营弱(风伤卫)
卫受邪而不能固密营阴。如《内经》云:“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2、主证: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
卫有风邪而强叫卫强,风为阳邪,以风阳并卫阳,所以发热;卫受邪而不能固密营阴致使汗出,就叫营弱。
3、兼可不兼证:鼻鸣干呕
肺主皮毛,其气上通于鼻,风邪伤卫,影响卫气的宣发肃降,肺气不利,故叫鼻鸣。
表邪不解,太阳之气抗邪于外,不能固护于里,造成里气不和,升降失常,故叫干呕。
4、组方特点:祛邪而不伤正 止汗而不留邪
桂枝、芍药、生姜三两(9g),大枣12枚(9g),炙甘草二两(6g)
桂枝配生姜——祛邪
辛味药,发汗解肌,发散卫分之邪。
芍药配大枣——扶正
芍药味酸敛阴养营;大枣味甘能补津液,以加强芍药固护营阴的作用。
炙甘草——补中益气,扶正祛邪
与桂枝生姜相合,辛甘发散卫阳
与芍药大枣相合,酸甘化生营阴
5、功效
在外——调和营卫
在内——能调和脾胃、调和气血
桂枝加芍药汤:治疗脾本身的气血不和
桂枝倍芍药加饴糖(小建中汤):治疗虚劳腹痛
归根到底——能调和阴阳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男子失精,女子梦交的心肾阴阳不交。
二、其他适应证
1.桂枝汤本证,合此证即用此方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4)
凡是太阳病,见发热、汗出、恶风,就可以用桂枝汤主之。
刘渡舟案:治疗荨麻疹,身痒,有时候发热,发热的时候出汗,出汗的时候怕风,脉浮缓。
柯韵伯案:疟疾、下利,只要出现太阳病的发热、汗出、恶风,用桂枝汤效果很好。
柯韵伯《伤寒来苏集》:“此条是桂枝本证,辩证为主,合此证即用此方,不必问其为伤寒、中风、杂病也。今人凿分风寒,不知辩证,故仲景佳方置之疑窟。四证中头痛是太阳本证,头痛、发热、恶风与麻黄汤证同,本方重在汗出,汗不出者,便非桂枝证。”
2、病重药轻——服桂枝汤,热势反而加重者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25)
“烦”——热也。
“反烦不解”,就是说热势反而加重。
3.表证见脉浮弱者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43)
4.表里同病者,应先解外
太阳病,外证未解者,不可下,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主之。(45)
应先解外者:如果先攻下了,就要伤里气,里气一受伤,在表的邪气就容易乘虚内传,使病情复杂。
宜桂枝汤者:表邪不解兼不大便者,提示津液已伤,若用麻黄汤峻汗,使津液更伤,所以只能用桂枝汤滋阴以和阳,调荣而和卫。
5.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小便清者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宜桂枝汤。若头痛者必衄。(57)
“伤寒”,泛指外感热病。
在外感热病的发病过程中,六七天不大便,又出现头痛有热,如果:
①小便黄者
为阳明里热上熏所致,必蒸蒸而热或潮热,与承气汤
②小便清者
说明里无燥热,病邪仍在表,必翕翕发热,腹无所苦,故不可与泻下之法,而应该考虑用桂枝汤。
【续名医类案】李士材治疗患伤寒六日的病人
谵语狂笑,头痛有汗,大便不通,小便自利,众议乘气汤下之。脉之,洪而大,因思仲景云: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今方仲冬,宜与桂枝汤。众皆咋舌掩口,谤甚力,以谵语为阳盛,桂枝入口必毙已。李曰:汗多神昏,故发谵妄,随不大便,腹无所苦,和其营卫,必自愈。遂违众议用之。及夜,笑语皆止,明日大便自通。
6.一汗不解可以再汗者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需解外则愈,宜桂枝汤主之。(46)
【提示】太阳病汗、下后不解仍可再汗
表证仍在误用下法后,脉浮者,提示里气未虚,仍可再汗。但由于这个病发生在汗下之后,津液已伤,故不可用麻黄汤峻汗,而应当选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去邪而不伤正。
伤寒发汗,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紧)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8)
【提示】伤寒发汗后解半日余邪复聚仍可再汗
“烦”者,热也。
“脉浮数”者,含有浮紧之意,浮紧之脉略带数象,浮缓之脉略带迟意。
太阳伤寒发汗之后,或是大邪已除,而余邪未尽,半日后又复聚为患,或是复感风寒者,仍可再汗。但前面已用过麻黄汤发汗,腠理已开,故不可以再用麻黄汤峻汗,而应当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去邪而不伤正。
7.下之后,表证仍在者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16)
“气上冲”
①说明下之后太阳之气不虚,仍能与邪气做斗证
②与“内陷”对比:如“太阳病,脉浮而动数……,医反下之,动数变迟,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成结胸。”说明邪气仍在表,没有内陷。
③没有说出具体的部位:如苓桂术甘汤证是“心下逆满,气上冲胸”;桂枝加桂汤证是“从少腹气上冲心者”;瓜蒂散证“气上冲咽喉”,也说明邪气还在表,没有内陷。
8.营卫不和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4)
【提示】自汗
病人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55)
【提示】时发热自汗出
三、禁忌证
“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
1.表实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8)
2.酒客有湿热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9)
酒客之人,湿热内盛,导致营卫之气运行不利,会出现类似桂枝汤证的证候,就会助热生湿而加重湿热。
【案】:可以去掉甘味的甘草和大枣,加上葛花和枳椇子等清利酒邪的药。
3.内痈有毒热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21)
内痈之人,毒热内盛,导致气血不利,营卫不和,会出现类似桂枝汤证的恶寒发热,如果误用了桂枝汤,就会助热而加重内痈。
4.伤寒夹虚不可发汗
脉浮数者,发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50)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然?荣气不足,血少故尔。(51)
“脉浮数”
含有浮紧之意,浮紧之脉略带数象,浮缓之脉略带迟意。
【方】小建中汤
“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
徐灵胎:用桂枝汤治疗营卫不和的基础上,荣气虚者加当归,卫气虚者加黄芪。
【许叔微医案】
昔有人病伤寒,头痛发热烦渴,脉虽浮数而无力,尺以下迟而弱。予曰:虽属麻黄证,而尺迟弱。仲景云:尺中迟者,荣气不足,血气微少,未可发汗。予以建中汤加当归黄芪令饮。翌日脉尚尔,其家煎迫,日夜督发汗药,言几不逊矣。予忍之,但只用建中调营而已。至五日,尺部方应,遂投麻黄汤,啜第二服,发狂,须臾稍定,略睡,已得汗已。信知此事是难是难。仲景虽云不避晨夜,即宜便治,医者亦须顾其表里虚实,待其时日。若不循次第,暂时得安,亏损五脏,以促寿限,何足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