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来王阳明》随笔

最近在听郦波教授的百家讲坛节目——《五百年来王阳明》,听了之后,对先生的思想观点颇为认同,故记此文。

王阳明是谁

image.png
王阳明,本名王云,后改名王守仁,号阳明先生,所以被世人称为王阳明,是明代中期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在军事上平赣南匪患、宁王之乱、广西匪患,保一方平安;思想上创立心学,是古代儒学思想的升华,与孔子、孟子、朱子并称为“孔孟朱王”,他的心学思想不仅在当时颇受欢迎,放在如今,也影响着整个东亚文化的发展。

什么是心学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阳明先生对心学的第一次升华。在我的理解,这是先生提出的方法论。先生说: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用知乎上的回答来解释这句话:

知道做不到,就是不知道。

我们很多人都会碰到一个问题: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不仅仅是当代人,古人也会碰到同样的问题,所以就流传下来了一个词,就是知易行难。当然也有知难行易,当时更多人碰到的问题应该还是知易行难。

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因为行动是需要成本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太容易了,不像古人需要翻阅各种古籍才能弄明白的一个道理,换到现在,可能打开个百度就知道了。

但是真的是你知道了道理就是明白了吗?先生认为不是的,只有你真正做到了,你才是对知识掌握了。

这里有个历史背景,因为古代中国自然科学不发达,社会教育的都是人文知识,礼仪孝悌这些,这些不仅要知道,更要做到,不像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就只能知道了。放在那个背景下,知行合一就更好理解了。

事上炼

在事务中磨炼,看上去很简单的道理,放在当时,也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思想。

在古人眼中,读书是读书人的头等大事,因为只有书读得好,有好的观点,能写出好文章,才能考取功能,踏上仕途。但是真的考取功名就够了吗?有没有人是踏上了仕途但是能力不足的呢?这种人肯定是有的。

怎样才能成为真正厉害的人?阳明先生的观点是,除了读圣贤书之外,还需要事上炼。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实践出真知。站在当今的认知角度上看,是一个这么朴实无华的道理……

致良知

良知是中国儒家文化凝聚成的一滴骨血,是阳明先生对于心学的第二次升华。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有言: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也,良知也

直译过来就是:人不学就会的智慧,就是良知。致良知是心血的核心,是传荣文化的升华。

在古代传统文化里,礼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致格物。

四句教是一种传承,阳明先生从小就深受张横渠的四句教影响: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第一句是告诉我们人生观——告诉我们对人生的基本看法。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深受佛家文化影响,人心的本质是纯净的,善恶是基于世人的价值观而产生的精神概念,而佛家的基本观点,就在于一个字,正如六组所述: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二句是告诉我们世界观——告诉我们对事务的基本判断。为什么会有善恶?为世人的意念不同,有人的意念是要利人,有人的意念是要利己不利人,于是就有了善恶。归根到底,善恶只是人们意念的涌动而已,善恶都有,就是人们意念的正常状态。

第三局是告诉我们价值观——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那什么是良知呢?就是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按照阳明先生的思想,良知就是让人能分辨善恶的意识,我们只有能分辨清楚善恶,才算是有了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句是告诉我们方法论——我们要怎么做。做法很简单——为善去恶。

四句话下来,阳明先生给中国文化指明了一条路,这也是中国人的普遍思维方式,这也是为什么阳明先生影响力这么大的原因之一 。

不过说实话,阳明先生的四句教,在历史上的传颂程度,同张横渠先生的四句教相比,还是要差一些。针对这一点,余秋雨先生的观点是,王阳明的四句教太拘泥于文言文格式,将就对仗工整,故其表意无法精准体现阳明先生的哲学精髓,细品之后也是不无道理。

心学的影响

​ 说到受阳明先生影响最大的民族,除了中国之外,日本一定要算一个。

​ 有这样一位人物,他是日本海军元帅,与陆军的乃木希典并称日本明治时代的“军神”。在对马海峡海战中率领日本海军击败俄国海军,成为了在近代史上东方黄种人打败西方白种人的先例,使他得到“东方纳尔逊”之誉。这位人物,他的名字叫做东乡平八郎。而他,就是阳明先生的信徒。

​ 还有一位人物,他号称日本”经营之神“,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的公司,还在70岁高龄之际,亲手将日本航空从破产边缘拉了回来,现在是盈利状态。他,就是稻盛和夫。稻盛和夫先生除了是一位优秀的企业经营者之外,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哲学家。简单来说,他对工作的定义,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之路。
不过要说他跟王阳明的关系,可能他跟老子《道德经》的关系,可能会更加密切一些。

参考文章:

  1. 王阳明心学“四句教”,懂者万中无一
  2. 百度百科:东乡平八郎

你可能感兴趣的:(《五百年来王阳明》随笔)